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

“兒臣李承乾,兒臣李恪拜見父皇。”

甘露殿中,李恪和李承乾齊至殿中,看着上首坐着的怒氣衝衝的李世民,連忙上前拜道。

李世民看着跪拜在身前的李恪和李承乾兩個愛子,破天荒地沒有急着讓他們起身,而是就這麼跪着,跪在已經有些冰涼的地上。

李世民看着兩人,問道:“你們知道朕傳你們來此是爲何事嗎?”

李恪和李承乾對視了一眼,齊齊回道:“兒臣不知,望父皇明示。”

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兩個皇子,竟在平康坊爲了一個青樓女子相爭,成何體統,叫旁人看見又該作何想法,難道你們就是這樣爲諸位阿弟作表率的嗎?”

李承乾忙解釋道:“父皇息怒,兒臣與三弟在青樓爭美不過是酒後戲耍而已,並無旁意,父皇切莫聽信外人之言吶。”

李承乾不傻,眼下李世民怪罪,所怪的多半不是他們去青樓取樂之事,畢竟時人風流,權貴人家子弟去青樓並非什麼大不道之事,就連許多言官他們自己都是青樓中的常客。李世民所怒的,除了他們身爲皇子,在青樓太過張揚之外,多半氣的還是他們兄弟爲了一個女子相爭。

李承乾和李恪都很清楚,要想叫李世民息怒,度過眼前這一關,他們兄弟便不能在李世民面前相爭,否則他們兩誰都落不了好。

李恪也幫腔道:“皇兄說的既是,咱們兄弟不過酒後玩鬧罷了,自己都不曾往心裡去了,兄弟間的事情又何時輪得着旁人來問了。”

若是李恪和李承乾兩人相互推卸,都不願擔責,李世民必定越發生怒,甚至大發雷霆,可眼下李恪和李承乾互相幫襯,一齊把責任擔下,一致對外,這反倒叫李世民寬慰了許多。

平日裡父子尚偶有相爭,況乎兄弟,若只是爲了一個青樓女子酒後玩鬧,便不涉及皇子不睦,這事便不大,李世民聽着兩人的話,心情反倒輕鬆了些。

李世民看着李恪,佯怒問道:“聽你的意思這事倒不是你們兄弟錯了,反倒是責怪旁人不該告知於朕了?”

李世民的模樣看着似乎還帶些怒意,但實際上已經緩和了許多,甚至還帶了些憐子之情。

李恪見狀,回道:“此人若是彈劾兒臣閒逛青樓倒也罷了,這大小是個由頭,也無甚不妥,但咱們兄弟間的事情,他們實在不該置喙。”

李世民聽着李恪的話,頓時來了興致,問道:“這是爲何?”

李恪回道:“這些言官是外人,不知咱們兄弟之情,有道是兄弟爭於晨,嬉於夕,其實兒臣和阿兄兄弟之間哪有什麼過夜的隔閡。怕只怕原本咱們兄弟無事,卻偏偏叫這些外人不知就裡,攪和了去,平白生出事端來。”

李恪的話傳入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大爲贊同地點了點頭,似乎對李恪所言也很是讚許。

李世民道:“恪兒所言確有些道理,對於你們兄弟而言,這些言官終究是外人,有些事情言官可言,但有些事情言官便不可言,說多了,反倒不利於你們兄弟和睦。”

李世民說完,想了想,對一旁的常塗吩咐道:“傳告給三省和御史臺,皇子之間的事情不必言於外臣之口,從此以後,若是再有此類事情,彈劾皇子間是非的,一律駁回。”

“諾。”常塗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李世民的話傳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的心裡不禁多了些喜色,李世民的這句話於李恪而言實在是意外之喜,有了李世民的話,日後他在外面做的那些小動作便越發地隱蔽了。

李世民看着還跪在身前的李恪和李承乾,道:“快起身吧,地上冷,莫要凍着了。”

“謝父皇。”李恪和李承乾齊齊應了一聲,站了起來。

青樓相爭之事已經理清了,也如李恪所願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了印象,在此時,在李世民看來此事不過是兄弟兩酒後玩鬧,是權萬紀矯枉過正罷了,他們兩個愛子仍有兄友弟恭,不必擔憂。

待李恪和李承乾起身後,李世民又對李恪問道:“我在稚奴那邊瞧見了一隻白色的雛鷹,可是你送的?”

就在兩月前李恪北伐凱旋之後,曾往宮中探視高陽,也在高陽那邊碰巧遇到了李治,在談及北伐之戰時提到了阿史那思摩的那隻海東青。

李治因爲李恪的話,對鷹很是好奇,一直央求着李恪幫他尋摸一隻鷹來養着,李恪經不住李治軟磨硬泡,這才同意了下來,託阿史那思摩專程稍了只溫順些的雛鷹回來,贈於李治。

李恪回道:“父皇說的是,稚奴的那隻雛鷹正是兒臣所贈。這雛鷹是經人熬練過的,頗爲溫順,不會傷人,父皇不必擔心。”

鷹也屬猛禽,若是不小心卻有傷人的可能,李恪只當李世民是擔心李治被鷹給傷了,故而有此一言。

李世民道:“虎頭辦事朕是放心的,你既然把鷹贈給稚奴,心裡自然是有數的,但你這事情做得卻有些不妥。”

李恪聽着李世民的話,問道:“不知兒臣錯於何處,還望父皇指正。”

李世民道:“晉王府長史趙方海彈劾晉王養鷹,玩物喪志,兩次三番上書於我,要我懲治獻鷹討好晉王之人。

我問過稚奴,稚奴硬着頭皮沒有供出贈鷹之人,但我一猜便猜出了是你,除了你,宮裡沒人有這個路子,更沒人有這個膽子。你呀,心疼阿弟是好的,但終究還要有個度,不可寵溺過甚了。”

李治年幼,上面還有諸位兄長,現在的李治還和太子之位遠遠扯不上半點關係,包括李世民、李治自己在內的天下人也不會以爲李恪能和東宮之位有半分的關係,故而李世民對李治的期許也沒有那麼高,更多的還是疼愛罷了。

但李治畢竟是嫡幼子,雖然談不上多高的期許,但玩物喪志還是絕不能夠的,晉王府長史有教輔晉王之責,玩鷹在文人看來實屬紈絝之舉,趙方海見得李治玩鷹自然要進諫了,李世民也必然追責。

李恪贈鷹,卻有些教唆李治玩樂的意思,又有趙方海彈劾,李承乾原本以爲李世民多半已經動怒,輕重都要責罰李恪兩句,李承乾都在等着瞧熱鬧了。

但李承乾對李世民的瞭解終究還是弱了李恪許多,李世民最重父子之情,而後纔是其他,李恪很清楚,在此事之上李世民並未真的動怒,不過隨口提點罷了,而且李恪既敢贈鷹於李治,自然也有他的說辭。

李恪連忙解釋道:“兒臣並無教唆稚奴玩樂之意,只是稚奴再過幾年也到了練習騎射的時候,兒臣見他喜歡鷹,便贈了他一隻,想着是再養些年,待稚奴隨父皇圍獵時也用的上。”

若說李世民因爲趙方海的彈劾,原本對於李治貪玩還有一絲擔憂的話,有了李恪這句話,李世民原本心頭的擔憂也都在剎那間煙消雲散了。

李世民想着日後李恪和李治這兩個他很是寵愛的皇子,一左一右,牽黃擎蒼,陪他策馬圍獵的場景,竟不禁笑了出來。

李世民笑着對李恪問道:“稚奴體弱多病,將來也能如虎頭這般策馬揚鞭,隨獵爲父左右嗎?”

李恪篤定道:“那是自然,正因稚奴體弱,才需習練騎射,強身健體,若一味從文,豈是正途?”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贊同道:“虎頭說的極是,稚奴確也需習練武藝了,每日只在宮中確實不妥。”

李世民和李恪正說着,似乎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對李恪問道:“虎頭近來可還習練箭術?”

李恪如實回道:“那是自然,兒臣每日早晚必練,一日不綴。”

李世民接着問道:“百步上下,你的準頭如何?”

李恪回道:“十中八九,但偶也有失了準頭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兩人道:“承乾先行回吧,虎頭留下,陪爲父同去射院,切磋切磋。”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一幕,彷彿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他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李恪是如何扭轉局面的,但事情就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今日李承乾和李恪進宮本該是被李世民訓斥的,可前後不過盞茶的功夫,李恪倒是成了最大的贏家,又得了李世民的好感。

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章 自請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章 爭執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十章 請辭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三章 拜師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一章 定帥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九章 飲酒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十三章 南下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十九章 尋機第一章 朝覲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