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蕭後

在汗庭的西北角,坐落着一羣毫不起眼的大帳,也不知是因爲年久的緣故,還本就是如此,大帳的外面蒙上了一層淺灰色,頗有歲月的味道。

頡利的汗帳在汗庭正中,位高權重的突厥貴族們的大帳又大多集中了東側與南側,而這些西北角大多住些落魄了的貴族,相比起來,這些東北角的大帳便顯得冷僻許多,平日裡也是鮮有人至。

不過此處縱然僻冷了些,但畢竟是在汗庭之中,又值佳節,總也不會太過冷清,更何況這裡還住着一個與衆不同的女子,蕭氏美娘。

說起蕭美娘興許有不知的,但若是說起她另外一個名號,滿大唐上下,不知道的還真不多。

蕭美娘,蕭後,前隋煬帝正宮皇后。

蕭後出自江南巨閥蘭陵蕭氏,本爲西樑孝明帝蕭巋之女,樑滅後嫁入楊廣的晉王府,楊廣登基後便被冊爲皇后,這六宮之主一坐便是十四年。

待十四年後楊廣被宇文化及誅殺於揚州行宮,蕭後便被亂軍裹挾,一路流離,一直到了與突厥交好的河北王竇建德的手中,才被義成公主以突厥的名義要了過去。

算到現在,蕭後已經在突厥待了有七年。

蕭後雖是義成公主所救,但她卻與義成公主不同。前隋既滅,義成公主視中原如仇鳩,而蕭後雖然失國,但依舊以世家女自居,自視爲漢人,所以蕭後與義成公主的關係倒也算不上親近。

爲了避免與義成公主牽扯地太深,蕭後便自請居於相對偏僻的西北,一待便是數年。不過今日,蕭後這裡卻來了一位小客人——阿史那雲。

阿史那雲早間與李恪生了口角,氣呼呼地離開後卻又不想回去汗帳哪裡與那些突厥貴族子弟應酬,於是便來了蕭後這裡。

蕭後雖與義成公主有時所見不同,顯得有些疏遠,但卻與阿史那雲很是親近,頡利與義成公主每日忙碌的時候,阿史那雲便是在蕭後的手邊長大的。

阿史那雲也常來此尋蕭後,每每阿史那雲有些話不便說於旁人聽時便來此說於蕭後聽,既爲蕭後解悶,自己也能找個輕訴的對象,這一次也不例外。

“如此說來,這唐的三皇子李恪倒是個犟脾氣了?”蕭後坐在胡凳上,看着阿史那雲,耐心地聽着阿史那雲講完早間發生的事情,淺笑着問道。

阿史那雲小小的個子,在蕭後的面前掐着腰道:“李恪何止是犟脾氣,簡直是狂妄自大,竟敢這樣同我說話。”

蕭後看着阿史那雲的模樣,憐愛地伸手摸了摸阿史那雲的頭頂,笑道:“如此說來,李家的那小子倒是惹惱了咱們的豁真了。”

阿史那雲點頭道:“正是,現在我想起他的樣子,心中還有一股子氣。”

蕭後問道:“既然如此,你何不將此事告知可汗,可汗想必會爲你做主的。”

阿史那雲聽了蕭後話,想了想,又搖頭道:“還是算了吧,此事不必叫父汗知曉。”

蕭後聽了阿史那雲的話,好奇地問道:“這又是爲何?”

阿史那雲回道:“以父汗的性子,若是我跟父汗說這些話,恐怕李恪少不了要吃些苦頭。”

阿史那雲本就性子不壞,此次她雖與李恪起了爭執,但也不曾想過要拿李恪如何,自然不會想着要將此事告知頡利。

看着阿史那雲的樣子,蕭後的臉上浮起了一陣別有意味的笑意。

阿史那雲是頡利的掌上明珠,自幼被頡利捧在手心,寵愛慣了,她若是耍起小性子來誰都哄不住,但偏偏就是今日,李恪已經當面衝撞了她,她竟還能忍下了這口氣,反倒爲李恪着想。

也許連阿史那雲自己都沒有想到,但是在蕭後的眼中,阿史那雲的言行已經很是反常了。

蕭後不禁對這個能叫阿史那雲改了脾性的李恪生了興趣,蕭後問道:“我倒還未曾見過唐皇三子李恪,此人如何?”

阿史那雲聽了蕭後的問題,想了想,纔回道:“李恪這個人嘛,長的倒是白白淨淨的,還算的上俊俏,就是這個脾氣太犟了些,莫說是我了,有時連父汗說話他都敢爭上兩句,我都爲他捏把汗。”

蕭後一邊聽着,一邊點了點頭道:“不卑不亢,倒與他的阿爹李世民有幾分相似。”

阿史那雲還是第一次自蕭後的口中聽到李世民這個名字,對神秘的大唐皇帝也很是好奇。

阿史那雲問道:“唐皇的脾氣也是李恪這般犟嗎?”

蕭後的臉色突然柔和了許多,似是在回憶什麼,過了片刻才道:“我十多年前曾在太原行宮見過唐皇李世民一眼,那是的李世民還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不過那時的李世民雖是少年,但卻進退有據,行事得體,已經能看得出絕非池中之物。”

提起李世民,提起大唐,這個曾爲前隋皇后的蕭美娘卻卻沒有義成公主那般激動與偏執的模樣,有的只是一種隨和與淡然,彷彿是在說着與她全然無關的事情,任誰都想不到,曾經的她也是南國那片沃土的女主人。

阿史那雲對蕭後道:“我見過李恪卻未見過唐皇,而外祖母見過唐皇卻未見過李恪,改日如有機會我將李恪帶來給你見見,看看他與唐皇到底有幾分相似。”

阿史那雲是義成公主之女,而義成公主在宗室中的位份卻比蕭後要矮上一輩,故而阿史那雲以外祖母相稱。

蕭後本就對李恪這個自請爲質的大唐皇子很是好奇,聽了阿史那雲的話,也點了點頭,笑道:“如此也好,我也見見故人之後。”

蕭後輩分不低,在蕭後的記憶中,李世民也只是少年一般的印象,蕭後口中的故人自然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弟,已經退位的太上皇李淵了。

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十六章 殺機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章 敲打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十九章 尋機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章 爭執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十章 落雕弓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四章 易爵第二章 端午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六章 岑長倩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四章 拉攏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六章 欽陵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章 加註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