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

“太子私開武威倉之事,魏王怎麼看?”

李泰原本還在殿中看着熱鬧,沒想到李世民竟會突然點了他的名,一時間也還覺得有些驚訝,但驚訝過後更多的卻是爲難和糾結。

若依李泰自己的意思,他巴不得當面參劾李恪,要李恪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被廢去太子之位,如此他纔可趁虛而入,入主東宮。

但當着李世民和百官的面彈劾李恪似乎又顯得不妥,李恪不是旁人,是李泰的兄長,若是李泰也在彈劾李恪,未免顯得自己有些薄涼,況且李世民一直盼着諸子可以兄弟和睦,李泰若是這麼做了,豈不是叫李世民失望嗎?

可若是不彈劾李恪,轉而幫李恪說話又非李泰所願,若是李泰幫着李恪說話,而李世民本又無意因此懲處李恪,再直接採納李泰所言,過了此事,那李泰可就錯失良機了。

既不能說了李恪的壞話,又不能幫着李恪,李泰思慮了片刻,選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對李世民回道:“太子所爲確是不妥,有違法度,但太子畢竟是兒臣的兄長,兒臣實在不願談論兄長,還望父皇勿怪。”

李泰的話聽着是折中之言,也取了巧,但只要仔細一想,這與否定李恪又有何異,他開口便就說了李恪所爲有背法度,甚是不妥,只是因爲他們是手足兄弟的緣故纔不能在背後多言。

李泰所言既指出了李恪之過,又迴避了李世民的問題,顯得自己友愛兄弟,這已是李泰短時間內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但李泰的話落到了李世民的耳中,那可就又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李世民看着李泰言辭鑿鑿的模樣,心中不禁多了一絲怒意,在李世民看來,李泰所言與詆譭李恪無異,身爲手足兄弟,李泰如此外寬內忌,裝模作樣實在是有些不該了,這也是李世民第一次從心裡覺得對李泰有些失望。

李世民擺了擺手,對李泰所言不置可否,便讓李泰退下了。

李泰雖然退下了,但李泰的話卻給了旁人極大的底氣,畢竟李泰都開口表態了,他們又還有什麼好去猶豫的。

就在李泰回列後,高元嘉當即道:“陛下,隋末昔年,李密得黎陽倉,開倉恣民就食,浹旬間,得勝兵二十餘萬,虎踞一方。如今太子私開武威倉,取武威倉糧於百姓,其心如何姑且不論,但其果必定是於朝堂安穩不利。”

隋末之亂,羣雄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更是食不果腹,有李密崛起山東,取黎陽倉散糧聚兵二十萬,稱雄一時,一度被看做最有可能結束亂世,坐有天下的人。

如果不是當年李密北有竇建德,西有王世充,南有宇文化及,李密被死死地牽制在了山東,可能最後據有長安,取隋而代的真的就是李密了。

李密開黎陽倉,李恪開武威倉,高元嘉拿李密來比作李恪,雖有共通之處,但已經算是和李恪徹底撕破了臉,而這也是因爲李泰發聲的緣故,若是沒有李泰站隊,高元嘉未必有這個膽子。

李世民聽着高元嘉的話,臉色鐵青,難看地厲害,而那些與李恪交好的臣子也待不住了。

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蕭瑀聞言,當即出列,呵斥道:“簡直胡言亂語,如今明主在朝,天下大治,非是隋末亂世。我大唐非是前隋,太子非是李密,陛下更非是煬帝,你如此做比,是何居心。”

蕭瑀乃是朝中老臣,開國元宿,更兼德高望重,朝中上下蕭瑀說話還是頗有份量的。衆人又都知蕭瑀性子急躁,尋常不敢開罪於他,但眼下正是針鋒相對的時候,縱然明知蕭瑀不好惹,關隴門閥的人也不會退縮。

蕭瑀之言才落,出自隴西李氏姑臧房,十八學士之一,同樣德高望重的銀青光祿大夫李玄道便要出列再和蕭瑀相爭。

李玄道道:“蕭相所言差矣,高元嘉所言只是爲顯武威倉之重,不可擅動,並無將太子與李密相較的意思,更無以大唐和隋末相較的意思。太子所爲本就是過,更是大過,蕭相又何必攀扯其他,以此掩飾太子的過錯呢?”

蕭瑀聞言,頓時怒起,若依李玄道之言,他蕭瑀反倒是和李恪黨同包庇的奸邪之人

蕭瑀盛怒之下,正再欲出言反駁,可就在此時,隨着一陣腳步聲入耳,殿中侍御史突然拿着一封加蓋了御史臺信戳的密信進了殿中。

殿中侍御史突然出現,殿中羣臣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朝會已始,在這個時候送進來的御史臺密信多半是緊要的消息。

殿中侍御史在衆人的矚目當中,手中拿着密信,走到了殿中,對李世民道:“啓稟陛下,這是方纔御史臺送來的匿名信。”

殿中侍御史之言一出,殿中衆人一下子越發地緊張了,在大唐送匿名信可是大忌,若非事關朝局安危的大事不可爲之,但今日御史臺不止收了這封匿名信,還加蓋上了御史臺的信戳,可見其中所奏之事的緊要。

果然,也正如衆人所擔憂的那般,就在李世民命人呈上密信,拿過來看了不過片刻,臉色便頓時難看了起來,臉上的怒意已是肉眼可見。

片刻之後,李世民手中拿着密信,盯着對御史大夫韋挺,怒問道:“你是御史大夫,御史臺在你轄下,此事可與你有關,你可知情?”

在人本能想來,這密信加蓋了御史臺的信戳,自然和御史大夫韋挺脫不得干係了,而因爲王珪的緣故,韋挺又一向和魏王李泰走地頗近,這封信若當真是彈劾李恪的,說此事是韋挺指使的,衆人也不會覺得奇怪。

可衆人不奇怪,韋挺本人卻奇怪地很,因爲就今日之事,韋挺從不曾對御史臺官員有過任何的安排,此事他此前是不知情的。

韋挺本能地回道:“此事臣並不知情,與臣無關。”

韋挺還不問何事,便回了李世民的話,他的如此作爲反倒叫李世民越發地懷疑了,李世民命內侍把手中的密信遞到了韋挺的手中。

韋挺不安地自內侍手中接過密信,只一眼,頓時覺得後背一陣涼意。

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六章 殺機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章 端午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十章 收局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九章 狼谷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章 自請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十六章 欽陵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章 加註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