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

李恪與鄭元壽不過談了一炷香的功夫,便有突厥的侍者前來傳信,頡利可汗傳見大唐使者和質子殿下,爲大唐使者接風洗塵。

當李恪和鄭元壽順着侍者的指引,一路來到設宴的大帳中時,恰好到了午時,正是用飯的時候。

對於遠道而來的鄭元壽,頡利的防備顯然要比對李恪來的要多的多,大帳中在座的諸位除了頡利、疊羅施、趙德言外,其餘的都是頡利的心腹。

“唐使遠道而來辛苦了,來,舉杯與本汗共飲。”一曲歌舞之後,頡利可汗端起酒樽,對鄭元壽道。

“謝可汗。”鄭元壽端起酒杯朝着上首的頡利可汗舉了舉杯,飲下了一口。

頡利看着鄭元壽的樣子,指着鄭元壽,又看了看李恪,笑道:“論酒量,唐使可比三皇子差的多了。三皇子一氣一杯,能連飲三大杯,比起我突厥男兒也絲毫不讓,唐使的酒量就要差上許多了。”

聽了頡利的話,鄭元壽的臉上露出了詫異之色,他萬萬沒想到李恪的酒量竟如此了得。

鄭元壽朝着李恪拱了拱手,笑道:“三皇子天潢貴胄,乃鳳子龍孫,下官如何比得。”

頡利擺了擺手,道:“哈哈,說起來三皇子的脾氣倒是甚和本汗的路子,不拘小節,與我突厥男兒甚是相似。”

李恪聽了頡利的話,也起身道:“可汗謬讚了,李恪哪有什麼酒量,只是仗着年少氣盛,硬着頭皮喝罷了。”

頡利道:“三皇子謙虛了,本汗也算善飲,又識人無數,是真酒量還是假酒量,本汗一看便知。”

李恪聽了頡利的話,心中倒是泛起了嘀咕。

李恪與頡利的關係只能算是一般,甚至曾經還紅過臉,頡利今日是怎麼了?怎麼會這般誇讚李恪,說的彷彿真像是與李恪性情相投一般,莫非是今日嘴巴上抹了蜜?

就在李恪正納悶的時候,頡利的下一句話叫李恪恍然大悟。

“本汗現在與三皇子可謂是忘年之交,一日不見都覺得心中空空落落的。”頡利看着李恪,對兩人笑道。

原來如此,李恪聽了頡利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

想來頡利是已經料到了鄭元壽此來的目的,想要提前堵住鄭元壽的嘴。

果然,頡利說完後,又接着對鄭元壽問道:“唐使此來當是奉了唐皇之命,不知唐使有何要務啊?”

鄭元壽拱手回道:“下官此次北上,一來是爲拜見可汗,再表我大唐兩國求和之意,二來是陛下思子心切,欲請質子還唐。”

頡利聽了鄭元壽的話,皺了皺眉毛,不悅道:“你要見本汗,見便也就見了,這是這迎回質子之事,恐怕不妥吧。質子來此還不足半年,本汗與質子性情相投,不忍分離,怎能這般早地迎回?”

李恪在突厥,是頡利挾制李世民的手段之一,若是放由李恪回了大唐,豈不是平白將李世民的把柄交還給他嗎?

雖說天家無情,若是兩國動了刀兵,李世民未必會顧忌身在突厥的李恪,但是有一個李恪在手中也聊勝於無,至少也是一個不錯的籌碼。

鄭元壽自然也知道頡利不會輕易放行,但身負皇命在身,他也只能想方設法。

鄭元壽道:“啓稟可汗,自打殿下北上,陛下便每日思念殿下,片刻不停,而貴妃娘娘更是如此,貴妃娘娘每日望子盼歸,日漸消瘦,還望可汗體諒。”

鄭元壽知道想要頡利放人不易,只能自孝道入手,直言皇帝和貴妃念子,不提及兩國之事。但頡利又豈是仁德之輩,光憑鄭元壽的一張嘴,頡利怎會放人。

這時,頡利下首坐着的趙德言起身道:“貴使之言差矣,三皇子此來,乃是我彰貴朝和談之誠意,三皇子是爲兩國和平而來,現在貴使想將三皇子帶回,可是不欲與突厥言和了?”

鄭元壽往孝道上談,是往小了說,可偏偏趙德言卻扯到了兩國和談,要把李恪歸國之事,鬧大,藉此阻止李恪歸國。

眼下突厥已經退兵,對長安再無半點威脅,說來大唐自然是不懼突厥了,可眼下的大唐卻也還沒有做好要與突厥開戰的準備,這個時候自然不宜將臉面撕破。

鄭元壽聽了趙德言的話有些急了。對頡利道:“我大唐之誠可汗不必質疑,只是三皇子年少,陛下着實是思子心切。陛下願以珠寶錦緞換三皇子南歸,還望可汗笑納。”

李恪雖是皇子,但說白了也還是一個少年,哪有那些珍貴的珠寶錦緞來的實在,突厥人好財,鄭元壽也是希望頡利貪圖財物,鬆口將李恪放回。

自打上次南下,突厥貴族們已經被大唐的富庶所驚呆,此次聽說鄭元壽又帶來了大唐珍寶,大帳中的衆人們已經面露垂涎之色,顯然他們都對鄭元壽的話動了心。

頡利一時間也有些猶疑,不知該不該答應鄭元壽的話,於是對下首的趙德言問道:“對於唐使的提議,先生是什麼意思?”

趙德言看着大帳中衆人的模樣,自然也知道了他們的心思,趙德言也不願開罪這些人,思慮了片刻纔對頡利道:“既然唐使帶來了大唐的珍寶已示大唐和談之誠意,我們何不也饋以突厥的寶物以示我突厥的誠意。草原良馬無數,以良馬易換便可,何必要勞動三皇子?”

鄭元壽帶了財物來,本想着是以此換回李恪,但趙德言卻提出拿良馬交換鄭元壽的財物,死活就是不讓李恪回國。

李恪自問從未開罪過趙德言,爲何趙德言非要這般阻撓他回國?這與他又有何益處?李恪看着趙德言的樣子,心中滿是狐疑。

就在鄭元壽聽了趙德言的話,正準備再開口時,趙德言又說話了。

趙德言道:“更何況三皇子此前干係到突厥康蘇密之死一事,此事三皇子雖未涉深,但畢竟也是要害之一,此事離去,恐怕是不妥吧。”

李恪聽了趙德言的話,心中竟有些懊惱,他此前設計殺了康家父子,眼下竟成了突厥阻他南歸的藉口。

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章 命格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六章 加註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六十章 密信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四章 取義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一章 擇師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章 校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六章 質子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章 端午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二章 將行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十三章 南下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二章 風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