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無風不起浪】

南城,定康坊。𫗧

此乃魚龍混雜之地,就連京都府的官差來到此處都會皺起眉頭。

某處普通的民宅內,一位二十餘歲的年輕人正伏首案前,細緻地翻閱着厚厚一疊卷宗。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一名下屬走進房內,恭敬地說道:「少爺,那邊傳回消息了。」

年輕人頭也不擡地道:「說。」

下屬繼續說道:「按照少爺的吩咐,我們的人花五十兩銀子買通那個祥雲號分店的掌櫃,又假借林氏族人的名義,讓他將玉佩交給林氏女的貼身侍女。只不過,對方似乎毫無反應,並未去找那個掌櫃的麻煩,而且也沒有在左近佈置眼線。」

年輕人靜靜地看着卷宗上的文字,似笑非笑地道:「林琪竟然能夠養出一個如此沉得住氣的女兒,倒是令人意想不到。」

他便是西吳東山王氏子弟王崇雲,此番藉助西吳數十年來在大梁西境不斷安插的細作,搖身一變成爲靈州定寧府人氏,改名換姓來到京都。𫗧

下屬斟酌道:「少爺,倘若那林氏女對此置之不理,亦或是立刻便將此事告知裴越,恐怕寧王殿下的謀劃無法落實。」

在離開安陽城之前,寧王高程反覆交代過,讓王崇雲想辦法先控制住林疏月,然後再誘使裴越上當。只要能在樑國京都殺死裴越,對於剛剛登基未久的樑帝而言,想要控制住朝局的平穩會非常困難,說不定能夠挑動樑***中內亂。

畢竟王平章伏誅產生的影響還在醞釀之中,如果裴越和穀梁出事,僅憑蕭瑾一人斷然無法穩定百萬軍心。

王崇雲輕笑一聲,微諷道:「高程若非一個外強中乾的平庸之人,陛下又怎會放心讓他領銜都統院。雖然這些年重要軍務皆由陛下與四方大將軍決斷,高程卻始終看不清局勢,還以爲自己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次來到樑國京都,如果按照他的那個愚蠢法子行事,我們身死他鄉倒也罷了,辜負陛下的期許纔是最大的罪過。」

下屬自動忽略他對堂堂親王的奚落,會意地問道:「少爺的意思是,我們要重新改變計劃?」

王崇雲沉吟道:「樑國京都不亂,邊軍便會穩如大山。雖說陛下已經派人去往周國商談聯手之事,而且那邊基本不會拒絕,但是在戰場上想要撼動樑國七十餘萬邊軍,依舊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

在我看來,此事需要從長計議,林氏女那邊靜觀其變,過段時間讓林家那人寫封親筆信,按照今日的法子送給她。」

他將卷宗放下,淡淡道:「從這些年都統院兒郎蒐集的信息來看,樑國朝堂相當穩定,縱然王平章謀反也未傷到根本。不過,他們並非鐵板一塊,尤其如今裴越權傾朝野,想要從中找到幾縷縫隙倒也不難。」𫗧

下屬心領神會地道:「少爺,可以先從文武之間的相互猜忌入手。」

王崇雲點點頭,不慌不忙地道:「當務之急,是先讓我們的人依照既定的身份悉數在樑國京都潛伏下來。陛下繞過高程將所有人手和金銀交到我手中,爲的可不止是針對裴越一人。想要決勝於千里之外,必須要讓樑國先陷入內憂。」

他頓了一頓,從卷宗下面取出一張紙,轉頭說道:「這裡有一份名單,皆是樑國朝堂之上的官員權貴,以及他們的生平喜好。都統院的細作這些年雖然無法接觸到樑國的兩府重臣,但也不算全無成效。現在你要做的便是加快速度投其所好,儘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判斷和立場。」

「是!」下屬雙手接過名單,神情堅毅地應下。

王崇雲擺了擺手,待對方離開之後,他透過挑窗望着外面逼仄的院落,冷笑道:「東山王氏歷來有仇必報,希望你不要讓我太失望。」

……

南周,平江鎮,望海樓。𫗧

今日樓外遍佈披甲執銳之士,足有千餘人,氣氛凝重又肅殺。

頂樓迴廊之上,鎮國公方謝曉與拒北侯冼春秋面朝東邊相鄰而坐。

方雲天、方雲將、冼恆漢和冼小石等年輕一輩則安靜地待在室內,互相打量觀察,盡皆一言不發。

海浪聲徐徐傳入耳中,又有微腥的海風吹拂而至。

方謝曉請茶道:「老侯爺長途跋涉來到平江鎮,招待不週還祈恕罪。」

冼春秋蒼老的面龐上浮現一抹溫和的笑容,淡然道:「國公爺可知,當年老朽揹負血海深仇連夜渡過天滄江,最擔心的不是先帝會將老朽拒之門外,而是令尊先鎮國公不相信老朽的真心。」

聽他提起亡父,方謝曉不禁面露崇敬之色。𫗧

冼春秋繼而說道:「等見到先鎮國公之後,老朽才知道何爲小人之心。他不僅沒有懷疑我這個北樑降將,反而很快就讓我襄贊軍務,如此胸襟世所罕見。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這平江鎮的地位在老朽心中便僅次於建安城。」

他轉頭望着方謝曉,感嘆道:「莫說國公爺如此鄭重款待,便是粗茶淡飯,老朽亦甘之如飴。」

方謝曉點頭道:「老侯爺客氣了。」

冼春秋話鋒一轉道:「陛下說,國公爺恐對朝廷失望,因而不支持聯吳抗樑之策,老朽卻不這麼認爲。」

方謝曉淡淡一笑,卻不接話。

冼春秋不以爲意,繼續說道:「老朽還記得當年與國公爺攜手並肩共抗樑軍,從王平章到穀梁,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險境,纔有如今以天滄江爲界的格局。滿朝文武大臣之中,老朽真心實意敬佩二人,其一是首輔徐徽言,其二便是鎮國公。故此,老朽在來之前便對陛下說過,國公爺並非對朝廷不滿,之所以遲遲沒有給出答覆,只是因爲不相信老朽。」

方謝曉沒有否定也沒有承認,此前冼春秋向慶元帝提議,趁着北樑新君登基朝堂不穩的機會,聯合吳國主動出擊,動員一切力量發起全面攻勢。當時他便猜到這位老而彌堅的拒北侯恐怕是要一箭雙鵰,用平江子弟來消耗北樑的兵力,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𫗧

冼春秋悠悠道:「老朽理解國公爺的擔憂,因此向陛下自告奮勇,親自走這一遭,是要當面對國公爺闡明心跡。此番聯攻北樑,老朽會舉薦國公爺復起,而後你我各領一軍,從東西兩線同時北上進軍。」

方謝曉沉默良久,感慨道:「老侯爺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我若是繼續裝聾作啞,恐怕會讓陛下失望。也罷,便依老侯爺所言,平江子弟願爲國朝捨生忘死,方某亦不例外。」

兩人相視一笑。

方謝曉又道:「老侯爺,並非我小覷軍中兒郎高看北樑軍卒,即便能與吳國同時聯手出兵,想要啃下樑國邊境上那些硬骨頭,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是自然。」

冼春秋頷首認同,然後說道:「伐樑的關鍵在於先削弱他們自身的實力,如果北樑內部依舊平穩,即便我們能取得暫時的優勢,後續也拼不過他們的底蘊。故此,北樑不亂則大事難成。」

方謝曉微微一怔, 滿含深意地望着旁邊的老者。𫗧

對方顯然是有備而來,尤其這句話裡藏着諸多深意。

冼春秋輕聲道:「國公爺莫非忘了,三十多年前老朽乃是樑人,恰巧知道一些隱秘。其實老朽也沒有想到,那些陳年舊事竟然還能發揮用處,在我們出兵之前攪亂樑國朝堂。」

方謝曉正色道:「願聞其詳。」

海天一線,浪潮奔涌,在如斯美景之下冼春秋娓娓道來,喧囂的海風之中隱約帶起幾分血腥味。

良久過後,方謝曉難掩震驚地道:「原來如此……竟然

如此……」

他扭頭望向北方的天幕,喃喃道:「如果老侯爺此計能成,我們的確會有更大的勝算。」

冼春秋凜然道:「一定能成。」𫗧

。:

716【班底】250【賞月】415【席捲】(一十一)723【南下】1089【孤雁不飲啄】530【清風徐徐】1256【不負天下】622【浪淘沙】994【與子同袍】940【一波還未平息】226【永寧往事】(下)813【國士】1109【未妨惆悵是清狂】925【古今多少事】194【成安候】488【寂靜的朝會】614【九迴腸】527【愚不可及】676【欽差】497【親王之怒】31【鋒芒初露】1265【何謂君臣】1093【悲嘯入青雲】919【不知死活】934【背嵬!】10【呵呵】538【故地重遊】615【賀新郎】864【折翼或蛻變】556【回首望】45【不喜】1206【長風破浪會有時】(二)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205【摔杯】73【圖窮】121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380【一箭雙鵰】1030【試手補天裂】507【春寒料峭】957【宮闈深深】747【初次交鋒】149【拍案】906【行到水窮處】780【刺裴】(七)787【刺裴】(一十四)100【破局】259【鞭笞】361【蟬鳴】676【欽差】1270【故事裡的錚鳴】(中)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740【江傾尺浪】184【新年】1153【大變革之前奏】391【突襲】220【看透】256【臨清之亂】958【腰纏萬貫】247【蘇幕遮】139【連環】269【料敵】646【背嵬】218【收官】720【舉重若輕】1116【一根長長的銅管】942【一箭三雕】609【聖人不爭】1327【故事的開端】723【南下】216【大戲】1100【加官進爵】330【守護】594【塵埃落定】431【星火燎原】955【這個時代的托兒】1260【杯酒歲月長】285【公無渡河】1006【今月曾經照古人】305【醉明月】667【何似在人間】(一十六)897【武夫報仇】870【席先生的底牌】304【誰共我】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509【靈州餘波】281【大地烽煙】1144【生死何懼】218【落子】1311【故人長絕】1164【人生如戲】1169【大雪滿弓刀】1073【人間正道是滄桑】(十)245【秋江月】849【天心難測】554【似真似假】997【勾勒江山之始】730【孰輕孰重】81【南歸北進】1270【故事裡的錚鳴】(中)702【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