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商貿

聲音落下,身穿便服的奚政,出現在了偏殿。

齊魯二使尋聲望去的同時,也連忙起身行禮。

奚政微微擺手,示意免禮。

二人這才仔細打量起面前這位傳聞年少,卻接連大破胡虜,又威懾兩郡國獻土納降的少年聖君來。

雖然只是一身便服,且堪堪年過十五。

但奚政身材頎長,足有七尺有餘。

除了因爲年紀尚小,身體還未完全長開,所以略微顯得有些瘦削外。

光從身材上來看,倒也不比那些成年男子差。

劍眉星目間,不怒自威。

渾身上下所透露出的自信,盡顯君王風範。

尤其是田滄,下意識地將眼前這位少年君王,與自家同樣剛剛繼位不久的王上相比。

最終他得到的結論,光這舉手投足間的氣質,自家大王便有所不如。

不愧是能以貧瘠的一郡之國,接連大破胡虜,又懾滅遼衛的少年聖君。

奚政的聖君之名,在破建奴後,便已不只侷限於鹹州,而是開始名傳天下。

“可惜鹹州苦寒,人口稀少,否則以這位漢王的能力,或許真能讓漢國崛起,從而有逐鹿中原的機會。”

震驚之餘,下邊的姜或心中暗自想到。

在他看來,鹹州的條件限制,註定只能讓漢國偏安一隅。

整個鹹州的人口,加起來堪堪只有魯國一郡之地。

人口便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縱然這漢王有聖君之姿,卻也受限於此。

數十年前,坐擁富饒渤州的魯國傲世天下諸侯,卻因爲齊國的割據,導致現在僅有四郡之地。

五百萬人口的四郡之國,看似比漢國燕國這樣的郡國強大許多。

但經過數十年的兼併戰爭,莫說是那佔據關隴中州等將近四州之地的大周。

便是與魯國接壤,坐擁近二州之地的商國,人口亦有三千萬,帶甲可達百萬。

齊魯如今,也不過是在這等大國邊緣夾縫地帶苟存的小國罷了。

周國紙面實力比商國強大,但兩國交戰,周國每次也僅僅只是佔據上風。

因爲商國所在,佔據着天下間最爲富饒的中州南部,以及整個楚州和渤州三郡之地。

而看似偏安一隅的蜀國,總會在關鍵時刻,對周國的關隴出兵,成爲掣肘。

這些大國之間的平衡博弈,也讓天下的小國得以左右逢源。

否則,便是那把持將近一州之地,同爲大國的蜀國和吳國。

若真要單獨面對商周的傾力討伐,恐怕也只有被滅亡的份。

同樣沒有蜀國幫助掣肘的商國,恐怕也早已被周國所滅。

不過不論商周,都自詡正統,妄稱天子。

魯國雖小,卻對此嗤之以鼻。

大漢雖衰弱至成爲一郡之國,也被迫失了天子之名和帝號,但依舊是天下最能代表正統的地方。

畢竟,就算是商周的帝號,也是在六十年前,通過漢天子加冕而來。

未得漢國加冕或禪讓,又有何德何能稱之爲正統?

姜家的祖先,可是制定漢禮最主要的成員之一。

千年來,姜家亦是少數堅持維護漢禮的世家。

當年神州崩壞,姜家之所以獨立成國,卻是因爲漢國被脅迫大封諸侯的產物。

正所謂順勢而爲,如那田邢被家將蟒袍加身,裂土封國一般,不也是如此嗎?

奚政坐於上位,目視兩國使者。

禮部尚書班超,侍郎寇準,戶部侍郎劉穆之皆立於身側。

而嚴甫,也連忙走到齊魯二使面前,將兩國的國書呈上。

在將國書遞給嚴甫後,田滄心裡有些沒底。

方纔漢王的話,無疑是站在了魯國那邊。

畢竟以姜家一直以來對大漢的態度,以及方纔姜或之言論,帶給奚政的第一印象甚佳。

奚政沒有在朝會上接見二人,也沒有選擇在千秋殿接待。

原因是齊魯兩國多年來第一次來使,從未與漢國正式結交,所以這才選擇在了這偏殿。

將兩份國書過目,上面的內容大體一致。

無非是見漢國崛起,都想爭取拉攏漢國。

當然這只是附帶的,畢竟他們都知曉漢國與燕國此時正交惡,不想節外生枝。

後面對我馬匹等戰略物資的商貿協定,纔是兩國派出使者的真正目的。

看了一眼國書,奚政淡淡地說道:“兩國都以百金價格購買戰馬,孤倒是不好抉擇了。”

這錢一定是要賺的,但既然掌握着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怎麼個賣法也有講究。

在能賣出更高價格的同時,還能獲取最大的政治資本,這纔是國家貿易中的利益最大化。

鹹州養馬地雖然每年出產不多,但對於這些中原國家來說,這裡已是戰馬數量最多的獲取渠道。

草原鮮卑、突厥尚在互相攻伐,自身對戰馬的消耗也很大。

而周國把控着關隴的養馬地,更壟斷了來自於西域和北方草原的戰馬進口。

所以儘管今年只有五千匹上下,莫說是對於齊魯,便是商國也十分眼紅。

區區百金一匹的市場價格便想拿下?

便是沒做過生意的奚政,也知道這是無稽之談。

兩國使者頓時明白漢國這是要坐地起價了。

姜或率先反應過來,連忙道:“聽聞鹹州剛發生了饑荒,正值缺糧,我王體恤漢國,願接濟糧食兩百萬擔。”

這姜或端得精明,沒有直接將戰馬的價格擡高,而是間接贈送糧食。

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奚政覺得遠遠不夠。

寇準也明白奚政心中所想,微微笑道:“魯王深明大義,不過這場旱災來勢洶洶,想必魯使也聽說了,我王慈悲,要將賑濟糧一直髮到明年開春……”

一旁的劉穆之也是愁容滿面:“不錯,我大漢百姓雖少,但由於旱災,糧倉只出不進,便是再多的糧草,也難以填補這還剩半年的口子。”

這話並不假,儘管漢國想方設法、傾全國之力購進糧食,最終也難以將這無底洞給堵住。

一擔糧食看似很多,卻只夠人吃上兩月。

若換做正當年的青壯,一擔糧甚至只能吃上一個月出頭。

如此一來,整個漢國現在,每月光糧食的消耗,便有一百萬擔之巨。

雖然繳了衛遼國庫,奚政又想着法子搞來了不少銀兩。

但此刻休養生息,光是國內發展便花錢如流水,更何況每月還要大量購進糧食。

這貿易一事,自然是能擡高多少,便多賺一些。

姜或正欲說話,一旁的田滄突然沉聲道:“齊國沒有糧食,不過若漢國不滿意百金的價格,便是再添上三成,我王還是能承受得起的。”

魯國因爲離江州更近,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其糧倉要比齊國充實許多。

而齊國想要從江州購進糧食,便和鹹州一樣,只能走海路。

海路風險巨大,有時遇上風暴,十船能抵達一船都已是萬幸。

對於糧食,齊國亦是不捨。

但齊國臨海,且日曬充足。

作爲最大的海鹽出產國,齊國不缺銀兩。

漢國缺銀兩,但更缺糧食。

而糧食儲備,也是漢國未來的重中之重。

所以哪怕拼着國內白銀大量外流,奚政也要大量購進糧食,來多少買多少。

所以相比起全部賣成錢,漢國還是更傾向於魯國開出的價格。

但國家貿易,從來就不光是錢上面的事,還要考慮到箇中利益。

齊魯之爭,魯國近年來屢屢佔的上風。

渤州多爲丘陵,耕地同樣稀少,對糧食的需求同樣很大。

整個渤州最大的產糧區,便是在魯國。

魯國四郡,又正好掐斷了從江州來往齊國的商道。

若將戰馬都賣給魯國,顯然會將這天平打破,這不利於漢國對天下的攻略。

奚政想到此處,忽然開口道:“戰馬一事,可從長計議,孤的大漢,可不只有戰馬。”

第五十六章:收穫第一百三十五章:漢周對峙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玄門恐慌第七十一章:修仙者第六十二章:天一教第二百一十九章:認不清事實第一百七十一章: 休戰第三十九章:政法分離第二百三十一章 井底之蛙第一百四十八章 信國運之神則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危城第六十五章:朝野震驚第二百五十章 奚舟降臨第六章:掌控禁軍第一百三十章:無奈的屈律大石第七十章:神仙之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夏老祖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機和鴻蒙石第八十六章:土地兼併第一百八十三章: 需要一場勝利第一百零七章:漢燕之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目標大遼第二十一章:夜襲受降城第三十四章:共赴國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才是關鍵第一百七十章: 和談第六十七章:力竭第四章:一合斬敵第二百六十章 無知者的瘋狂第一百六十章: 猛將虎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宣戰第二百四十章 周朝的求援第八十章:天下名士第二百五十章 奚舟降臨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百萬染疫者第七十八章:三國會盟第八十三章:遼王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天下無飢餓第二百六十二章 神秘女子第一百八十章: 自信膨脹第四十二章:科舉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百萬染疫者第一百六十六章:疑慮第一百六十四章:勸商投漢第八十八章:王田第六十五章:朝野震驚第二十八章:克承大統,百廢待興第五章:驍悍雄傑第一百三十四章:大周仙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楚率先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漢國進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玄門的滅亡第三十八章: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第一百三十二章:獵兇獸第三十六章:雷霆手段第二十三章:將軍梟首,受降城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鬨堂大孝第二百三十五章 往事如煙第一百八十章: 自信膨脹第一百七十章: 和談第六十一章:建奴事了第三十八章: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第二百三十一章 井底之蛙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敵前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李家族長,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勇將楊再興第一百五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二十七章:憋屈的契丹人第一百三十章:無奈的屈律大石第十一章:寸土不讓第一章:國運之神第二百六十三章 千里追緝第四十九章:初次交鋒第一百五十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一章:何不食肉糜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照神的詭異第七十六章:奚神第二百一十二章:不信邪的天照神第六章:掌控禁軍第二百五十章 奚舟降臨第一百五十八章: 風停雨止第十八章:夜奪白狼第二百零六章 讓天照神暴跳第六十二章:天一教第一百二十七章:憋屈的契丹人第二百二十一章:如神王臨塵第四十四章:野心勃勃第一百零二章:天一教再現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玄門的滅亡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如心的志向第六十章:利益當先第一百七十六章: 海盜集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方自有生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鬨堂大孝第二百零六章 讓天照神暴跳第一百九十六章:刺骨的寒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奚舟的謀劃第二百二十三章:天照神族的絕學第一百八十七章:想殺我,得看你的本事!第一百二十九章:活捉屈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