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老虎大了,養的人也怕

魏良臣不是心血來潮要和楊鎬談論在遼東推行“移風易俗”一事,他是有目的的,因爲,他需要得到來自文官系統的力量支持。

不論哪朝哪代,推行哪個政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和鼓吹者。

二者不外乎文武。

可太監,在大明朝是獨立於文武的存在。

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來,沒聽說哪個太監給定了什麼國策的。

故而,身爲“內臣”的魏良臣受身份所限,根本沒有辦法跳到前臺,他宣揚的再多,世人也只當他是“閹宦邪說”,也只會罵他太監干政。

這叫天然原罪,無關他的說法是對還是錯。

那麼,爲了將來能夠順利在遼東推行移風易俗的政策,魏良臣必然需要有那麼一幫子文武官員充爲他魏公公的“白手套”。

就如二叔同樣有“五虎”、“五彪”、“十孩兒”等文武官員替他搖旗吶喊,替他出謀劃策,替他打理具體事務一般。

楊鎬和熊廷弼就是魏良臣傾向的未來合作伙伴。

兩者有很多地方相似,其一都是進士出身;其二都對遼事熟悉;其三,對建州女真都持敵意;其四,兩者的脾氣都不好,或者說行事都極爲凌厲。

最重要的是,這二者都不是東林黨人,且一前一後都成了遼東有名的邊臣,同時又都看不慣李成樑,對其在遼東“養寇”政策極爲不滿。

可悲的是,這二人也同樣是一前一後被誅殺。

熊廷弼之死或許有黨爭因素,楊鎬之死則純是崇禎爲了立威,或者爲了振奮人心的宣傳緣故。

可笑的是,楊鎬被殺了,明朝對後金的戰績卻是每況愈下,多少個薩爾滸也不及遼東一年又一年的戰敗,也不頂後金軍一次又一次的入關所造成的損失大。

要知道薩爾滸固敗,楊鎬仍坐鎮瀋陽,遼東除開原、鐵嶺這二處鄰近建州的重鎮失陷外無一失陷,而開原、鐵嶺的失陷也非戰之過,乃是女真奸細內應奪門原因。至於撫順,更是李永芳投降之故。

即便如此,奴爾哈赤的建州八旗在大勝之後也依舊在黑圖阿拉打轉,不敢舉兵攻打瀋陽。慘敗之後的遼東明軍在損兵折將之餘,也依舊對建州具有優勢。

北京城萬曆皇帝對此敗也渾然不放在心上,收到戰敗消息後他沒有大怒,也沒有追究楊鎬的兵敗之罪,只讓楊鎬重整兵馬,收拾殘局。

只是科道卻揪着楊鎬不放,三天兩頭上書,一個個御史如玩命似的要置楊鎬於死地,萬曆終是扛不住只得命將楊鎬逮入詔獄。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萬曆的生命已經走到最後,他沒有來得及對遼東形勢作出最新部署時便駕崩了。

隨後楊鎬下獄,遼東便如多米諾骨牌,瞬間糜爛,這才引出了熊廷弼出關以及其後的袁督師了。

魏良臣認爲如果萬曆能夠頂住科道的壓力,暫緩追究楊鎬兵敗之罪,仍使楊鎬在瀋陽收拾局面,遼事不可能如後來那般眨眼間崩成那般境地。

楊鎬不是一個合格的邊帥,這一點魏良臣是看的清楚的,結合楊鎬的一生,他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便宜老師是一個優秀的後勤官。

換言之,楊鎬是一個有能力的民政官員,而非帶兵的統帥。他的長處是屯田、勾軍,組織系統,收拾人心,而非親自指揮作戰。

這一點從朝鮮、從薩爾滸之戰便可看出,兩次野戰,楊鎬都敗了,說明他缺乏組織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而薩爾滸兵敗之後的遼東局面,則恰恰可以給楊鎬施展才能的機會。他之所以能在遼東發跡,起步也是因爲協助董一元做好後勤民政工作,之後也是一直如此,終成朝堂眼中的有名的“邊臣”。

可惜,楊鎬沒有機會。

現在,魏良臣這個便宜學生打算給這個便宜老師機會,不是讓他帶兵打仗,而是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做一個最優秀的“白手套”,替他魏公公執行一下移風易俗這個很好的民族融合之策。

楊鎬正宗文臣出身,如果他能出面在遼東推行移風易俗,推行蓄髮改服政策,那麼就會減少來自朝堂和地方的很多阻力。

不要小看楊鎬在遼東的影響力,也不要小看其在萬曆心目中的份量。如果萬曆真的不看重他,也不會在幾年後起用他來指揮大軍了。

七年後的薩爾滸之戰,不管是否還會發生,魏良臣都希望楊鎬能夠將移風易俗這四個字紮根心底。

欲滅一國,必亡其史。

欲滅一族,必移其風,易其俗。

шωш ⊙тTkan ⊙¢O

戰爭和殺人是下策,是最後的手段,魏良臣作爲一個和平愛好者,他認爲移風易俗纔是上策。

而這個政策要想在遼東推行,首先就必須得到文官系統的認可和支持。

楊鎬可以,熊廷弼也可以。

這二人對於遼事的熟悉和在遼東的所作所爲,於當下的朝廷是很有影響力的。尤其是後者剛剛把李成樑拉下了馬,雖然這當中有魏良臣的一部分功勞,但若非熊廷弼首參,楚浙等黨又如何會齊心協力。

不過這時候的熊蠻子似乎因爲脾氣壞了事,好像因爲棒打生員致死聽侯覈查回鄉去了。他的再次復出和楊鎬一樣,也等了七年,只不過他卻是接楊鎬的班而矣。

歷史,在今天便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兩個對遼東,對明朝有着巨大影響力的人物,雙雙被劾回家了。

爲了進一步加強楊鎬對“移風易俗”的理解和認知,魏良臣決定進一步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學生以爲,朝廷不可將女真各族百姓和其頭領視爲一體,而應區別對待…”

魏良臣認爲,絕不能將女真各族人民和以奴爾哈赤爲首的反動少數權貴視爲一體。他認爲大部分女真人民還是熱愛大明朝,真心願意歸化爲大明子民,成爲漢族一員的。這一點從遼東各地現在有不少說漢話,穿漢服,寫漢字的“熟女真”就能看出。

如魏良臣的情婦瓜爾佳氏不就是漢話說的極好麼,在沒有成爲舒爾哈齊福晉前,瓜爾佳氏一家和漢人沒有區別,甚至還看不起那些金錢鼠尾的同胞“生女真”。

哪怕是奴爾哈赤一家,漢化程度也極高。明朝對後金征戰中,也有很多女真將領和士兵爲大明死戰。

先進文明對於落後文明永遠是具有吸引力的。

歷史進程本來就應該是先進文明融合落後文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所謂文明就當任其自生自滅,被時代淘汰,而非去挽救,去發掘,搞什麼多元化。

然而,再落後的文明之中都有一個特權階級的存在,放在當下的建州,就是以奴爾哈赤爲首的反動集團。

他們漁肉建州百姓,通過剝削壓榨本族人民,進而爲了獲取更大的富貴,不惜裹挾綁架建州百姓發動戰爭,致使生靈塗炭,億萬人民葬身屠刀之下。他們的存在,傷害了建州人民,也傷害了其他各族人民,因而必須嚴厲打擊,狠狠打擊。

移風易俗,是爲了使女真各族人民奔小康的好政策,誰膽敢反對這個政策,誰就是建州人民的公敵!

“學生試想,這移風易俗令一下,便要在遼東各地的路口搭棚子,要在棚子邊豎一根旗杆,上面懸掛“蓄髮改服”的公文,叫人念給各族百姓聽,要使他們知道。要加大宣傳,不但要蓄髮改服,還要易漢姓,識漢字,說漢話,官府對這些真心歸化,願意學習的女真百姓要一視同仁,要將他們真正當成我大明子民看待…但誰要敢不蓄髮,或煽動百姓鬧事,反抗官府,那就要割下他們頭顱掛在旗杆上…”

“…於鄉野間,於村落間,于山林間…要廣派人員,見剃髮者,不問青紅皁白,按住腦袋就砍。同時要發動那些已經融入大明的漢化人員,給他們權力,封他們做官,讓他們去發動……同時要鼓勵遼東漢民和這些歸化漢人通婚,讓他們的後代接受教育,考試做官…”

魏良臣洋洋灑灑一通,連具體執行方式都說了一些出來,這可把楊鎬聽的愣住了,但仔細一琢磨,魏良臣所言的這些其實都是歷來有過的政策,歷朝開國之初都有此政策相關條文,但越到後面,卻越執行不下去。

究其原因,還是利益二字啊。

便是今日沒了女真一族,盡是漢人,以後也會有其它各族。

魏良臣當然也知道世間不是單一個女真,解決了一個女真不代表就可以長治久安,再無邊患的了。

但他更相信,只要大明朝上上下下緊密團結在以他爲首的“閹黨”大旗下,積極融入時代潮流,放眼看世界,再多的邊患都不足以動搖華夏的根基。

“當然,這都是學生的胡思亂想,老師他日若能東山再起,必有更加穩妥的法子。”魏良臣意識到自己說多了,這也是真的心急,新任遼東巡撫張濤的那些王八蛋政策一旦施行起來,只會更加助長女真人脫離明朝之心,也會讓遼東漢民迅速寒心。

這世間從沒有一個壓制主體民族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的。

楊鎬未對魏良臣所言下評語,只搖了搖頭,卻不知是說自己沒有機會東山再起,而是說魏良臣的法子有不好處。

“難得老師來京,學生這就安排下去,老師且在京中多住幾日。”

魏良臣知道楊鎬在京中有不少門生故舊,因而想借機會和這些人認識,先混個面熟,大家攀個交情。

誰知楊鎬卻道他不會進京,明日就回商丘老家。

“老師怎的這麼急?”魏良臣不解。

“爲師可是自己摞擔子走人的,這要去了京中,科道還不得揪着爲師不放麼,怎麼,難道你魏公公還想爲師進詔獄不成?”

楊鎬自嘲一笑,雖然皇帝不管他走不走,可程序上他屬於擅自棄官。沒人揪着你便罷了,真要有人硬頂,說不得還真得詔獄走一遭。

朝廷名器,豈是你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的?

“爲師知你對遼事有些見解,對遼東之事也格外關心,所以有件事爲師得告訴你。”

楊鎬告訴魏良臣,他在未掛印時得知了一件事,便是女真葉赫部曾遣人進京見過李成樑。

“李成樑在遼之時對葉赫部不甚重視,只一心扶持建州,建州對葉赫幾次戰事李成樑都是拉的偏架,葉赫部見他做什麼?”

魏良臣也覺奇怪,因爲李成樑的拉偏架和袒護,葉赫部被建州打壓的難以擡頭,東哥甚至都要刺殺李成樑,這會他葉赫部見李成樑做什麼。

暗自又尋思莫非東哥真的在京中?

楊鎬冷笑一聲:“老虎養大了,養虎者也怕啊。”

“老師的意思是說李成樑現在也對建州有忌憚,想扶持葉赫?”魏良臣問道。

“李成樑便如走鋼絲,既要養虎爲患,又要防虎大傷己,所以他在養虎之餘必得多養幾條狼,如此虎若反噬,也有幾條狼幫他擋一擋。”

楊鎬的話讓魏良臣想到了薩爾滸之戰葉赫部出兵一萬餘。

“這件事爲師也不確定,你若想知道具體,不妨問問那葉赫老女。”楊鎬忽的道。

魏良臣一怔,不知楊鎬怎麼知道東哥的,轉念一想當是蔣方印告訴他的,自己當初可是將葉赫那邊當成重要貨源介紹給蔣方印和張國紀的。

“你如今在陛下身邊得寵,不比爲師這歸鄉之人,但大清你要記住,你若想做成事,便須自身硬。旁人倒不得你,你才能倒得旁人。”

楊鎬說着起身,讓魏良臣去和蔣方印他們交待金州接人的事。魏良臣忙起身孝敬楊鎬三千兩銀票,稱是給老師的路資孝敬。

楊鎬摸了摸光頭,也不客氣直接拿了,嘿嘿道:“爲師如今不是官,收學生點錢財不違律法,想來科道便是知道也沒法彈劾我這無官之人。”

魏良臣陪笑說了幾句,楊鎬讓他自去辦事,他馬上要去別處見一人。

魏良臣忙恭敬退下,與蔣方印、王維棟、張虎三人商量金州接人之事。

據蔣方印說,金州中左所的遊擊尚學禮是楊鎬舊部,此前楊鎬已書信命他安排,當不會有事。

“魏公公看何時去金州?”張虎問道,他擔心夜長夢多,萬一新任遼撫張濤知道此事會有刁難。

魏良臣盤算了下,告訴三人他將於七天之後離京前往天津衛,屆時其北上船隊直接往金州中左所接人。

其實接人這件事哪須魏良臣親自去,實是因爲他想考察一下東江鎮。眼下東江尚未有鎮,還處於未開發,如果有可能,魏良臣想在東江設一據點,以爲將來遼事準備。

定下接人之事後,魏良臣讓蔣方印隨他進京,王維棟和張虎等人則直接去天津等侯。

“對了,老師要去見誰?”

從天誠酒樓出來後,魏良臣隨口問蔣方印。

蔣方印遲疑了一下,低聲道:“方從哲。”

………..

不寫這些了,大佬們不愛看,大佬們愛看風花水月,哎...

第一百八十章 清君側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東合戰第七十一章 你敢詛咒小爺!第一百九十七章 陛下的題字第一百五十章 想進去就進去啊第二章 請許兄幫個忙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貝勒,玄武門,知道不?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爲公公洗白白的政治任務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帝親軍要造反第一百零四章 貴妃娘娘嚇癱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重點突出二叔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爲什麼不能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最美夕陽紅(終章)第十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一百六十四章 皇明不以幕府爲談判對象第四百七十九章 太監跑來做什麼第一百八十四章 勞駕,俺的斷頭飯咧?第六十三章 你是什麼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法走不能,那就維新嘛第二百七十八章 閣下,請正義的進軍吧!第六百六十九章 我信你有個鬼第五十一章 郡守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向虎山行第六百零六章 來人啊,給陳公公聽個響第一百零四章 近衛師團組建(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勢變了第二百八十章 武裝超渡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一千章 黑番第四百零八章 照規矩做事第一千零六章 除掉崇禎?第八十六章 咱是瓜爾佳家的女婿第八百二十章 歪風邪氣不可漲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公隨意,我幹了第三十四章 老祖奶奶第九百三十章 不友好分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大一小第二百零九章 阿瑪要去告發他們第三百三十一章 亂命不受第三十四章 老祖奶奶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民站起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遼東大捷 萬曆掃穴第四百五十一章 凡事都有變通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五百五十九章 陛下,好皇孫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主公纔是大大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佬王體乾第二十一章 沒有剪刀有大刀第九百三十三章 事變繼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公公好手段第十四章 有的胡就先胡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人不打鳥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四司八局(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軍可比蘇定方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入棺材不落淚第四十三章 二叔可是弼馬溫第六十章 收買第三百一十九章 誰在朝廷支持誰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替咱家殺個人第三十七章 慈父第六十七章 小兒輩們可破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卷子進京第一百四十章 賜鬥牛,賞五錢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孫根了咧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七百一十六章 鬧大了,沒人能保你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貝勒領哪旗?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草紙也可以入股第四百章 喔?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義可不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 馬士英第九百四十三章 虎子無犬父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實打第五十八章 下官真想手刃一二建奴啊第二百八十章 武裝超渡第四百一十章 四大檔頭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不是肅寧魏良臣嗎?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貝勒,我們一起如何?第七章 不要瞎猜,真沒意思第四百九十八章 九千歲女婿第二百八十二章 咱們得換個活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奉天討日詔第二百九十一章 接下來就看誰撐得住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國運之戰,諸君!第一百二十六章 貴妃 真龍第一百五十七章 爲了陛下,這都不算什麼第一百零三章 放蕩了一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第一百九十章 搶你們錢,搶你們的糧第七百六十二章 國人優先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對教條主義第六十五章 這東宮,我說了算!第四百四十章 你有錢麼?第九十二章 誰出力誰受益第九十九章 錯不了,就是他了!第一千一十七章 恭迎貴妃娘娘第三章 殺人者,許顯純第一百一十章 殿下賠個不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