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爺哎,日本多銀山

是咧,爲什麼不能呢?

國書是真是假,有什麼問題呢?

“令日本西海道九國數萬之軍進寇於大明,大明數十州鄰於日本者,必有近憂矣。是皆日本大將軍意。”

有這句話就足夠了。

戰爭,是需要藉口的。

公公什麼都不缺,就缺藉口。

村山秋安送來的這份幕府徵夷大將軍的諭函,無疑是給魏公公送來了可以光明正大遠征日本的藉口。

奮武義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這一刻,公公不但血是熱的,就連下面都蠢蠢欲動。

事實上,姚宗文猜測的村山等安“借刀殺人”並不符合真相,真相是村山等安因爲信奉天主教,因而被德川家康視爲眼中釘,一直想要除掉他。

島原藩主有馬晴信被賜死後,村山等安便感到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自己成爲下一個有馬晴信,於是爲了保命他向德川家康自薦去侵佔臺灣,這樣便算立功贖罪了。

這個提議讓德川家康覺得不錯,他認爲如果能夠佔領臺灣,那麼就能打破明朝對日本貿易禁運的局面,從而可以通過臺灣大規模和明朝東南沿海進行走私貿易,獲得海上貿易最掙錢的生絲和茶葉、瓷器等。

一方面既能爲日本取得一塊新的領土;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走私獲取利潤,從而可以擺脫對以“甲必丹”李旦爲首的漢人海商勢力的依賴。

哪怕李旦等人對德川家康鼎力支持,不但提供他統一日本所需的戰爭經費,還幫助幕府鎮壓天主教徒,但不管怎麼說,李丹等漢人海商都是明朝人,德川家康始終是信他們不過。

現在,有村山等安主動請命去打臺灣,德川家康自是求之不得。於是,德川家康不僅給村山等安頒發了“高砂國渡航船朱印狀”(時日本稱臺灣爲高砂國),還給村山派出了三千士兵,委任村山等安全權負責經略臺灣。

接受任命並拿到了朱印狀後,村山等安鬆了口氣,知道自己一時半會死不了,他立即派遣自己的兒子秋安率11艘戰船從長崎出發,先往琉球然後一舉登陸臺灣。

結果秋安的船隊在途中遭遇風暴,船隊飄散了。

秋安自己跟幾條船飄到了琉球,一部分則去了安南,另外有兩條船在倭人明石道友的帶領下到達了臺灣北部。其中一艘小船上的倭兵倉促登陸,結果被當地的土著民發現圍攻,船上的倭兵被迫全體自殺。明石道友嚇的趕緊帶着剩餘的那條船逃跑。

到達琉球的村山秋安自知此次任務失敗,他和他的父親都將面臨德川家康的怒火,於是把心一橫竟然僞造了一封國書,信中以德川徵夷大將軍的口吻威脅明朝對日本開放貿易,不然日本國將舉數萬大兵攻明。

秋安以爲明朝的官員在接到這封國書後一定會予以重視,而根據明朝人不喜歡戰爭的特性來看,明朝官員們多半會同意開放海貿,哪怕他們那個皇帝是個強硬的對日派。

這樣一來,秋安就可以帶着巨大成就返回日本交差。即便明朝不同意,秋安也沒什麼損失,反正他會把此次任務失敗歸咎於明朝的干涉。德川家康要是有種的話,大可以學豐臣秀吉一樣舉兵攻明嘛。

真是個如意算盤。

然而,秋安萬萬沒想到的是,明朝方面是收到了他僞造的德川諭函,可是收函的福建方面卻壓根沒把這事當回事,根本不予理會。要不是魏公公來了,雙方無意說起此事,恐怕秋安就是等到死,也不會等到明朝的片言隻語答覆。

事情說起來,說荒謬也不荒謬,但問題壞就壞在福建來了一個辦事認真,以積極進取,追求東亞繁榮昌盛爲己任的魏公公。

這個魏公公可厲害嘍,他老人家做夢都想在富士山上插紅旗,東京灣裡撒泡尿呢。本就愁着不知如何把浙閩二省的力量引到日本去,這瞌睡着,“叭”的一下來了個枕頭,公公那渾身吶,是賊有勁。

只是,公公也不能強行以這封真假不明的國書爲開戰藉口,那樣的話,浙黨肯定不同意,浙黨不同意,浙江和福建的軍事力量就使不上。

滅國之戰,公公可得多拉些人手上去。

“陛下始終不忘壬辰倭亂,常與咱家言倭亂不僅使藩屬國家破敗,民衆慘受荼毒,更使我皇明投入巨大,官兵犧牲也巨,再想世宗年間沿海倭亂,這日本國可真是咱皇明的心腹之患啊...可惜當年播州出了亂子,不然陛下定命大軍渡海遠征,一舉蕩平這心腹之患...也不瞞諸位,咱家此次南下來辦海事,也是存了替皇爺解憂的心思,所以,這日本國依咱家看來,該打還是要打的,要不然,人家就以西海道九國數萬之軍寇我大明數十州嘍!”

魏公公這話乃是認定國書是真,決意要出兵懲罰日本幕府對大明的不敬,以及爲過往百年死於倭寇之手的皇明軍民復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照咱看吶,這個村山等安就是日本犯我大明的急先鋒,我們必須予以狠狠打擊!把村山這小子打趴還不行,還得把那個什麼德川也揍趴,叫他知道犯我皇明者,雖遠必誅!...”

公公洋洋灑灑一通,話講的很提氣,可是反應卻是不行。

福建巡撫黃承玄和福建水師提督侯安之雙雙拿着筷子,愣是不夾菜,其餘福建將領也都是啞口無言。

浙江方面還好些,施德政一臉深思的樣子,姚宗文雖皺着眉頭,但至少要比福建方面有些表情變化。

獨沈有容有點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樣子,眉目盡是精神。

他沈有容當年,可是差一點就成爲遠征軍統帥的!

“昨咧?怎滴咱家一個沒鳥的都敢幹,你們這幫人倒沒膽了?”

公公見沒人附和自己,不由有些氣急。大好良機啊,上天送來的事變藉口,不好好珍惜可是會天打雷劈的。

“魏公公這是...喝多了...”

酒宴在黃中丞這句小魏公公喝多了結束,沒有人就魏公公的浩蕩徵日計劃給出可否的明確答覆。

公公不甘心,姓黃的巡撫不理自己,浙江方面也沒吭聲,他就自個去爭取。他讓姚宗文把那份村山國書要了過來,然後連夜寫了密揭送往北京。

“據臣探知,日本多銀山。”

第十八章 棒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定中左所第九百八十四章 說說吧,怎麼回事第九百七十九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議定書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當第七十七章 大明建州忠勇護國還鄉勇士團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創八旗第三百一十四章 誓留清白在人間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人真有前途啊第五百五十二章 把債券賣進宮第四百九十四章 兵得這樣招第二百零六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八十三章 要不,讓我去看看?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有理啊!第九百七十一章 東廠也有山頭第八百零六章 魏家命中水第七十章 娘娘,我們忘了皇長孫第二百五十四章 前方捉住了扈爾漢第一百七十三章 楊漣,你個奸賊!第三百六十九章 愛朕,就切了吧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給錢,吾寧死!第八百七十章 狗太監再閹一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平平無奇的義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國,不是笑話第二百一十六章 咱怎麼說,你們怎麼做第二百三十六章 《西江月·建州大反攻》第二百七十九章 你要造反麼?第七百八十八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二百零八章 過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常石鎮倭事件(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秉筆 提督 圖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太爺發話第九百一十八章 大伯叫人給綁了!第一千零一章 功勞全是咱家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正事要緊第三百四十四章 舍人準備怎麼做第二百二十四章 降倭第五百五十章 朱軒媁,人才啊第四百八十五章 咱家這賬怎麼算第二百一十二章 關外的天要塌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兒不懂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公公莫見怪第九百八十二章 這種人,咱家惹不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富士山,咱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爺哎,日本多銀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東大會第三百三十章 讓人意外的娘娘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魏大清第三十四章 會飛的人死的快第二百三十八章 維新的大幕終將拉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監爲天子?第八百二十二章 上帝的繼承者魏第五百八十九章 啊,原來是魏公公!第五百八十七章 魏家子,狼眼鷹鼻第二百五十二章 生了反骨的公公第四百二十六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願爲大人效死第三十四章 武穆第五百九十一章 你這馬屁,咱家受了第三百零六章 過河不拆橋(五更求訂閱)第六百七十八章 好大的威風第六百一十一章 這附近有錢人有麼?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人不打鳥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公公的校長夢第六十六章 協定第三百三十六章 晉秉筆太監第八十三章 江山在手,美人我有第三百章 還是和明軍談談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謝魏公公賞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帶銀子去見您第七十六章 中貴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貴人,你覺得你值幾個錢?第五百二十六章 編軍成營第二百九十四章 真心還是假心?第五十一章 郡守第九百六十九章 東廠的事,咱管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京師保衛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那小子出海了吧?第七百二十九章 良臣啊,叔要闊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頭第八百四十六章 秘而不宣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三百三十四章 配合,配合,再配合第六章 有點拉風第一百八十六章 這李進忠,什麼來頭?(求訂閱)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氣第七百五十五章 曲線救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國丈很在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關外的天要塌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我四路去,你一路來第五十四章 陛下又有皇子了第二百章 無主之物第四十三章 二叔可是弼馬溫第二百一十二章 鄉親們,你們聽我說第一百七十章 永沐皇明朝陽之下第三十七章 咱大明,就是仁義(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 同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