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殺人者,許顯純

公公除賊,是乃大義,不殺無枉之人,不殺無辜之人,不殺無奈之人。

廣寧三奸,食明之祿,守土有責,然則一槍不發,主動降賊,美稱我爲大金守城門,此輩不除,天理難容!

只許顯純這位皇帝的表侄不知事情來龍去脈,只道魏公公使什麼權閹手段,殘害忠良,如此,自是驚疑萬分。

躊躇間,卻瞥見昔年同自己一同進京那鄉下小子目中竟有些許不耐,遂又心驚,再瞧那已屍首分離的廣寧守備及那幹已駭得面無人色的廣寧官兵,心陡的一橫,雙腿猛勒座騎。

戰馬衝出那刻,許顯純手中赫然已多出一把長刀。

與此同時,孫得功卻也持刀衝出,他受石廷柱恩惠甚多,又是石心腹之人,見石死於非命,叫一太監不問清紅皁白下令斬殺,如何不怒。

氣極之下便要爲石廷柱報仇,怒吼道:“閹賊,我殺了你!”

金礪不及反應,孫得功已衝出丈許,迎面而來卻是一騎士。

許顯純武藝了得,武進士出身,在宣府鎮磨練數年,馬上功夫比之當年嫺熟許多,一心殺人,自不會留手。

孫得功固然也有本事,只是憤怒當頭,又帶了酒勁,因而根本未及施展,就見許顯純縱馬從他身邊躍過。

一道寒光也是掠起。

孫得功猶自未覺,仍是往前衝了幾尺,這才感覺疼痛,一抹脖間,鮮血噴涌,整個人一頭載在離口中閹賊座騎不及一丈處。

許顯純一擊得手,也不勒馬,反手提刀便朝傻站着的金礪奔去。

金礪這才意識對方是要連他一起擊殺,驚慌失措之下轉身就跑。可那行兇的錦衣衛馬速已起,又豈能容他雙腿逃脫。

身後蹄聲已至,金礪大駭,只覺頭髮都豎了起來,不要命的往城門處跑。呼吸之間對方便已追上,不等他掉頭察看,一刀旋自砍在他背上。

許顯純躍馬而過,猛的一勒座騎橫在城門之前,如同一尊大佛般震攝住一干欲上前的廣寧官兵。

“殺人者,錦衣衛許顯純!”

一聲自報家門,讓爲首的幾名軍官下意識止住了腳步,驚疑不定的看着前方那自稱錦衣衛的兇手及那所謂的京中太監。

魏公公動了,緩緩勒馬前行,徑到許顯純身邊後,朝衆廣寧官兵和聲道:“咱家奉旨除賊,爾等勿需驚慌,稍後有司自會理料。”

言語間,長幡緊隨而至,又有十數東廠番子持刀跟進。廣寧衆官兵心中雖恨,但對方太監不假,又自稱奉旨除賊,致使官兵不敢妄動。

魏公公又吩咐廣寧官兵將三賊屍首掩埋,隨後召來爲首一把總,命他道:“速帶人於城中搜捕郭姓諸生解於咱面前。”

“遵命!”

那把總遲疑之後奉命而去,不久城中便有官兵搜捕,稍後解來兩位郭姓秀才。

一名郭肇基,一名郭潛德。

前者是石廷柱府上西席,又幫着石襄理公文,算是“師爺”人物,年約三十許幾;後者是城中教諭,年老體衰,白頭已滿。

二郭已從官兵口中得知守備被殺,均是驚慌。

魏公公仔細打量二郭,擡手命放歸郭潛德,又賞他五兩紋銀以示安撫,獨留郭肇基,命人往石府搜查其住所。

不久,便有報稱自郭肇基住所查得與建州來往信件數封,又有金銀百兩。至此,魏公公確信此郭肇基便是與石廷柱同獻廣寧之郭姓諸生。

東廠齊祥芳奉命拷問郭肇基,又得口供一份。魏公公命制兩份,一份遞交遼陽的遼東巡撫衙門,一份由錦衣衛渠道遞御前。

隨後,由許顯純將那郭肇基帶到城外護城河邊,兩軍士用麻袋將郭肇基套起繫牢,又系硬石沉於水中。

廣寧事畢,計殺四人,三命官一諸生。

魏公公不曾進駐廣寧,當日即前往遼陽。途中許顯純曾就此事詢問,擔心朝廷會有責難。

魏公公言道:“東風已起,區區小事,朝廷顧不得我。”

...........

廣寧至遼陽,路途不遠,卻有大災。

至盤山西寧堡前,公公便感遼東收成堪憂。途中聞聽各地商人道何處有水災,何處鬧旱災。有時相隔十里地,竟一旱一干,實是千年難見。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遼東經濟越發蕭條,糧食也是大幅減產,百姓生活極度貧困。

面對此局面,遼東巡撫李維翰除了採取賑濟、納粟補官這一常規治災手段外,還別出心裁的在遼南地區暫開海禁,這使得本來和遼東官方隔絕的皮島貿易圈竟然畸形的發展和繁榮起來。

此變化,是魏公公事前不曾想到的。

大災年成不是一兩年便可結束,再有建州奴爾哈赤稱國叛亂,魏公公愈發感受到今後幾年遼東局面的危險性。

因而,本不欲和遼東官府打交道的他,不得不來到遼陽欲和巡撫李維翰會面,就如何減災並盡最大可能性的通過皮島貿易圈來給遼東災情輸血,以使遼東官兵在應對建州叛亂之時不慮有後勤之危。

可惜,遼東巡撫李維翰和前任張濤一樣都是迂腐之人,雖治政有一抹亮點,但於太監之眼光仍和世俗之輩一樣,加之魏良臣在廣寧不經朝廷,不經有司擅殺守備石廷柱、遊擊孫得功等人,真是恨不能代天下殺此閹賊,又如何肯與閹賊會面,同流合污呢。

遼陽城閉門不納,傳出巡撫口信:“不聞有中使至。”

魏公公暗歎搖頭,卻也知李維翰也算是給他面子,沒有派兵來抓他。殊不知,遼陽城內已是亂成一鍋粥,原因是建州稱國消息已經傳來,瀋陽和鐵嶺方面的明軍都已進入“一級戰備”。

驛道快馬絡繹不絕,此時情況便如魏公公於許顯純所言那般“上下都已顧不上他。”

遼陽不納,北邊又進入“軍事狀態”,魏公公已不能北上,更休提除去那鐵嶺的李永芳了。

大勢之前,魏公公不得不轉而去遼南。行前,命許顯純帶人潛進遼陽城,欲搜尋一個叫寧完我的北事通譯。

然而,許顯純等人在遼陽城中問詢數天,也不曾覓得此人,魏公公作罷,知天要使寧完我再苟活,遂吩咐往蓋州而去。

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負老實人第一百七十章 永沐皇明朝陽之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升官發財自己來第九十九章 錯不了,就是他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都告急 日本告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萬曆朝的奪門之變第七十九章 我是個讀書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萬曆朝的奪門之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明白不明白?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軍可比蘇定方第九百零七章 豐城貴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擔保人?第九十九章 皇爺的事,幹嘛賴娘娘第二十三章 善人第四十章 東亞人民的武裝集團第三百九十章 狗太監第二百一十七章 保我等入御馬監第七百一十二章 封江禁海第一百零五章 嘔心瀝血好公公第七十三章 我也不想這樣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東林書院!第三百四十六章 視錢財如糞土第五十一章 郡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陛下身體如何?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大恨起兵第二百七十一章 怎麼會是他?第九百六十六章 娘娘,我還您清白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太爺不糊塗第一百一十章 公公有喜第九百六十一章 謀反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四百九十三章 雞犬升天第二百八十三章 黑臉老漢第二百九十八章 可憐的二叔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鄉最可靠第一千零七章 娘娘,藥買來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是誰?是誰!第二十八章 補刀第七百零二章 魏良臣殺官造反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拳頭即道理第五百五十四章 公公墮落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調兵殺魏第三十三章 額娘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國軍隊爲何自稱皇軍第九百一十九章 雞飛狗跳第九十章 鄉親們吶!第六百一十二章 曲阜孔家很有錢咧!第九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九百八十一章 陛下今天見過誰?第九十三章 假的,統統都是假的第十一章 此去京城尋富貴第七十章 娘娘,我們忘了皇長孫第八百七十三章 人不能隨便耍威風(爲白銀盟主加更)第九百七十六章 我東廠可不是唬人的第八百零五章 打仗,咱不行,打牌,咱行。第六百七十一章 你們把我當明燈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山雙飛燕第三百一十章 攘完外,就得安內第一百七十五章 小案首,我等承你情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冤大頭第二百七十章 你有的,我也有第四百零七章 東廠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們就得打哪!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廠太監人選第二百一十六章 咱怎麼說,你們怎麼做第三百三十八章 賞,得賞!第一百三十五章 魏公公海上浪蕩戰(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財帛動人心第四十七章 千歲第一百八十五章 俺是爲國除奸咧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說話纔算數第九百零三章 魏太監的兵來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空穴不來風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大福晉是和平的使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心開花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公公在麼第六百三十四章 東林書院過分了啊!第三百三十六章 劫獄第一百二十一章 道具,又到手了第四百七十章 二呆子,你還年輕第二百零六章 我要修身第一百七十九章 嗚呼,二叔,真忠賢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魏公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四十九章 順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殺人償命(下)第四十四章 爲了體面,要玉碎啊!第二百零七章 一切要看杜太師第七十九章 後果很嚴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關外的天要塌了!第七十七章 王安,你來的太準時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老大死了,你就是老大第四百八十三章 處決第五十三章 老天有眼,魏閹要咯屁了第五百四十章 殿下,你肯懷了麼?第二百九十四章 真心還是假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友誼天長地久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家公公說了,這地方歸他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區區毛賊,有何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