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火熱河東

垂興元年十月初,件對宋金兩國來說都不算是好事獅甲洲發生。金國二太子,完顏阿骨打的血脈完顏韓離不病逝。對於女真來說。非但喪失了一員大將,更損失了一位能臣。而對於大宋來說,斡離不的病逝,意味着金國對宋策略將出現不可預知的演變。蓋因在金國朝廷裡,二太子這一派算得上“滅宋緩和派”他主張蠶食,而粘罕主張鯨吞。他主張“滅宋不滅趙”哪怕攻下南方,還是可以任用趙家人作皇帝,只需受大金國節制即可。而粘罕卻執意覆亡大宋,更立異姓。並在時機成熟後,直接管轄南方土地。

斡離不這一死,粘罕獨攬金國國政。或者說總統攻宋事宜將不可改變。而這事,恰好發生在三路西軍進兵河東,徐衛率軍馳援昭德的敏感時期。

粘罕一旦掌握了裁決之權,他接下來一定會有所動作。

斡離不去世之前給他的叔叔,也就是金帝完顏吳乞買上書說。女真人打了多年的仗,四面樹敵,兩次攻宋未能克盡全功,契丹餘孽又在西域死灰復燃,將用兵方向主要集中在誰身上,是個值得大金君臣深思的問題。若追殺耶律大石,這就是“必欲滅其種族,恐獸窮則搏”;若執意滅宋,“如徐衛者,世之虎臣,必幡然而起。”

同時,他提醒金帝,在兩河更立異姓,實乃下下之策,只會給女真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勝則高李得利,敗則金受其禍”無論怎麼看都不划算。他還向吳乞買推薦了自己的謀主韓昉,認爲此人才能出衆。尤擅把握大局,且有先見之明,值得倚重。

可吳乞買對侄兒臨死之前的“忠言”似乎沒怎麼聽進去。在斡離不去世後沒多久,就擢升粘罕爲“國論右勃極烈”併兼任“都元帥”成爲女真最高軍事長官,他的元帥府甚至還有自行任命官吏的權力!所有對宋事宜,均由粘罕定奪。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吳乞買也希望在短期之內滅亡南朝。

粘罕刊才獨攬大權,李植就送給他一份厚禮,在徐衛率軍趕到昭德之後,他幾乎未作任何抵抗,一路撤回太原,只在平陽府留有少量兵馬作象徵性的防守。粘罕得知消息後,十分惱火,但顧忌到太原等重鎮還需李植守護,因此一時容忍。

而就在此時,徐衛迅速控制了河東南部,在李植撤軍不久後他就遣吳階收復平陽府,盡逐李軍。使宋金在河東的態勢,重新恢復到靖康和議的範圍。他知道不久之後。金軍定然南下報復,將戰場擺在河東。無疑是對大宋最有利的。馬擴帶傷替他謀發。判斷金軍若南下,要麼攻平陽,借呂梁山和太嶽山之間的狹長走廊,直趨臨紛盆地,而後進擊關中平原。另外還有一條進兵路線,就是繞道攻昭德。出壺關進河中定戎。但這條路線明顯費事許多,昭德四面前是山區,金軍若能拿下平陽,就絕不會走昭德。

姚平仲等將領,大多主張徐衛將招討司設在平陽,親自坐鎮防守。昭德城防破壞嚴重,修復起來難度夫,工期長,且耗費不馬擴也持這種意見,但他同時提醒徐衛。昭德也不能大意。萬一金軍土時攻不下平陽,寧願費些事走昭德這條路。那可就繞到平陽後頭了。

九月初,徐衛率軍入平陽,設招討司,向河東義軍發出了抗擊金賊的號召,從者近二十萬,尤以駐守澤州的義軍首領邵興最爲積極,在得知招討司設立之後,他第仁時間派遣自己的親弟弟邵翼率澤州義軍精銳一萬三千餘人奔赴平陽,聽招討司節制。並在給徐衛的書信中保證。只要招討相公一聲令下,澤州義軍斷無不從之理。其餘如修州、慈州等地的義軍,或親自派員,或送來書信。均表示唯招討司馬首是瞻,令行禁止。

刻,在河東軍民抗金熱情高漲之際。從陝西起運的第一批糧草軍械運抵澤州。徐衛在進軍之時,就預料到這次在河東,恐怕不是一兩個月那麼簡單,糧草物資的管理是作戰前提,取勝保證。因此。他請自己的四哥徐勝坐鎮此地,統管物資。

九月上旬,徐衛以招討使和義軍總管的雙重身份,徵集慈州修州義軍數萬至平陽,協助加強防務,修聳城池。在再三斟酌之後。他將昭德託付給了自己的親信吳階,讓吳家兄弟坐鎮防守,同時飛令澤州邵興。組織大批人力加快重整昭德城防。手裡有權,辦事就快,有“便宜行事”這個前提,他調兵、行軍、用錢、用糧、不需要問任何人的意見。這就保證了在有限時間裡,辦更多的事情。

在馬擴的建議下,徐衛一開始就樹立了明確的作戰方針。那就是暫時放棄了自己一直以來崇信的野戰。決定以城池爲依託,在前期最大程度地消耗金軍力量。但此時,他招討司的戰將,如姚平仲、張俊、張憲。楊彥等人,幾乎都是在野戰。畢竟欠缺一些。

左思右想,還是姚平仲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名喚王稟,當初太原保衛戰,就是此人擋住了金軍大半年,對於防守城池,可以說是深有造詣。但王稟在種師中河東制置使時。駐兵太原時,就已經歸於這位老經略相公麾下。現在,種公駐紮在鳳翔。能不能向他借這個人來用用?

徐衛一問麾下將佐,誰跟種公有舊?算來算去,跟种師中談得上有“交情”的,只有姚平仲。當初他在種師中麾下聽命,引軍救太原。結果,就因爲他貪功冒進,導致宋軍失利。如果不是因爲他是姚家子弟。如果不是因爲他是官家寵臣,种師中殺他的心都有了。

徐衛沒奈何,只能派人飛馬向京兆李綱請求協助。但他心裡明白。西軍這一塊,李宣撫基本上是指揮不動的,种師中會不會賣他這個,面子,還得兩說。城防大計是何等重要。有一個。“專家”固然是好,但也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王稟身上。因此廣泛發動官軍義軍。積極備戰。

這章補齊昨天欠下的字數,稍後還有更新。()

第69章 密謀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81章 議戰第88章 漢奸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八百二十二章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八百六十八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五百一十章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80章 新君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八百六十七章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四百一十七章第55章 張叔夜第133章 川陝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135章 苦果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48章 戰果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126章 闖宮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八百四十二章第488章 復出?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768章 絕路第150章 入夥第707章 兀朮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八百五十三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22章 捅月亮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72章 開戰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116章 太上皇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八百五十九章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337章 想後路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519章 韓軍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