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四章 【尋刀】

要知道,在皇帝獨裁專制的制度下,皇帝是天下的唯一的絕對統治者,雖然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皇帝與太上皇帝並存的時候,但卻重來沒有碰上過眼下這樣的特殊條件。

這太上皇之稱,始於漢高祖劉邦之父太公,他並非“父有天下,傳之於子”,而是“子有天下,歸尊於父”,因而“不預治國”。後來到了唐高祖、唐玄宗退位後,雖稱太上皇帝,但亦不預治國,那是由於子逼其父,父不得已。

這如今,太上趙佶既不同於唐高祖、唐玄宗,更不同於漢太公,他系父有天下,傳之於子,並且還算主動退位。他在退位時,更是通過三省、樞密院發佈指揮,表示:“除教門事外,餘幷不管。”

今上趙桓固然期盼這一允諾成爲事實,然而太上趙佶跑去東南躲難不說,如今還在鎮江有了想要分庭抗禮的動作,這就有些叫人爲難了。

其實也不用別人提醒,今上趙桓作爲最核心的當事人,他即位後憂慮的頭等大事,除了如何跟金軍求和之外,便是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成爲立了之後又被廢掉的“唐睿宗第二”。太上趙佶南逃淮、浙,百官麇集於鎮江,又怎麼會不引起今上趙桓的警惕。

這當初,太上趙佶先是詐病命人將趙桓哄來寢宮,而後命宦官強行給他換上皇帝服飾繼位,當時趙桓也知道這是個深坑,曾抵死不從,掙扎間甚至激烈到自己把自己氣暈厥過去,可也難道趕鴨子上架的命運。

而趙佶退位後,便也迅疾逃往鎮江,隨行人員除太上皇后、皇子、帝姬而外,還有蔡京的長子、領樞密院事、恭謝行宮使蔡攸以及宦官鄧善詢等。雖然因爲要避嫌的緣故,趙佶強令蔡京不許跟隨,但蔡京的甥婿、尚書左丞、恭謝行宮副使宇文粹中,還有勝捷軍統領範訥也領勝捷軍一部隨後趕到。

而勝捷軍統領範訥原本是童貫的門客,後來仰仗童貫的權勢,官至節度使,勝捷軍是童貫的親軍,由西軍組成,軍餉豐厚,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範訥所領的那一部,也就正好是童貫的親軍中的親軍,是勝捷軍中最精銳的部分,這無疑就是太上趙佶帶去鎮江的重要軍事資本。

而後,今上趙桓本已嚴令童貫任命爲東京副留守,令他領軍協助宗澤和李綱鎮守東京,可童貫這廝卻是“聞之,心不自安”,乃率領其勝捷軍,傾巢出動,“追從龍德之駕”。

以致後來陳東參“十四賊”時列舉的童貫十大罪狀中就有:“不俟敕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

然而童貫敢於藐視今上趙桓,如此膽大妄爲,顯然得到太上趙佶默許。而像童貫這樣不經朝廷批准,擅自前往東南的官員爲數甚多,“上皇東幸亳州,大臣權貴不聞恤國家難者,皆乞扈駕,將家屬從。其餘百官家屬去者,侍從自尚書而下逃遁者,如張權、衛仲達、何大圭等五十六人。”如工部尚書張勸“身爲八座,乃求淮南幹當公事而去。”

於是,東京城裡出現了“去朝廷者,十已三四,班綴空然,衆目駭視”的局面,而相反,太上趙佶在鎮江的行宮以及江南地區則百官麇集。

尤其是,雖然太上趙佶在逃跑前,雖然還是做了一番佈置和安排,比如說留下王黼和李邦彥、張邦昌等人輔佐今上趙桓,甚至在名義上也是要老蔡京給他扶上馬再送一程,只是蔡京根本就不賣趙桓的帳,也是舉家傾巢而出。

這後來,由於趙桓智商突然充值的緣故,迅速與金軍達成了和解協議,雖然被訛去了不少金銀,但至少都城未破,國祚不亡,他這個頂缸的皇帝居然坐穩了龍椅。

可亡國之危解了之後,新的問題也就接踵而至,趙桓這個今上在龍椅上還沒把屁股坐熱,那跑路的太上趙佶居然在鎮江搞起了小朝廷。這之前趙桓身邊的大臣少宰吳敏等就建議,派人前往東南催促太上趙佶北歸,可趙佶就是置之不理。

不得已,便也採納了鄭望之等人的計策,今上趙桓先一面將太上趙佶的親信蔡攸貶官,又一面親自去詔蔡攸,叫他“專一扈從太上還闕”,就是要蔡攸前去催促太上趙佶離開鎮江,北歸開封。

既而,今上趙桓又接連兩天與曾經護送太上趙佶南逃的另一親信宋煥面談,恢復他已經被解除的“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使”的官職,責成他從速再往東南,奉書行宮催促太上趙佶北歸,更任命門下侍郎趙野爲“道君皇帝行宮奉迎使”,前往迎接太上趙佶。

然而,一切手段都用盡了之後,趙佶卻是宛如在鎮江生了根一般,雷打不動,就是不能北歸。

也在這時,偏偏這當初跳起來鬧事參倒十四賊的陳東卻是上了一道《請太上南狩還闕疏》,裡面的字句雖然沒有讓趙桓眼前一亮,不過他身邊之人卻是眼前一亮,也就纔有了今日將陳東召上大慶殿,讓他當面背書這一節。

而他這麼做,很顯然便是想從陳東這裡尋來一把刀,然後再尋一個擅長使刀之人,一刀把他那圖謀不軌的親爹幹翻了事。

但也說趙桓耐着性子聽陳東把他這篇兩千多字的文章背完之後,便也擡眼一掃殿中百官,用低沉沙啞的聲音問道:“陳東所言,衆卿以爲如何?”

低沉的嗓音不高,但一字一句在這大慶殿中卻是異常的清晰,隱隱中更是帶着一股子威嚴,畢竟趙桓也是幹過幾年太子的,如今雖然初爲人皇,但氣勢格局早已今非昔比。

一時間,滿殿的文武百官都是默然,無人膽敢出來多言,畢竟這事並非是可大可小的普通政務,而是涉及到了天家皇權的大事。

趙桓冷冷的等了好一會,但見場面冷靜,便是交頭接耳也沒有,他倒也不是十分失望,畢竟原先朝中的能臣老吏都跟臺上趙佶跑去鎮江,留下來的這些所謂“忠臣良吏”未必都是些真心想要輔佐他的賢能之人,或許他們只是沒來得及跑而已。

等了足夠久的時間後,趙桓便也慢慢走下御階,來到了陳東面前,沉聲道:“陳東,你既上此書,可有計?”

第一百三五章 【殺官】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四章 【偏不】第一千零七章 【蛇狗貓】第一千零十八章 【備戰】第一百九二章 遊擊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六章 【禮賢下士】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八章 【英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一章 【拿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九章 【變化】第一千零九章 【倒戈】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八章 【全殲】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八章 【直搗黃龍】第一千零五三章 【佈陣】第九百六八章 【包袱】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一章 【心有別意】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六章 【鴆毒】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六章 【童貫封王】第九百九二章 【誤國】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三章 【坐而論道】第一千零一十章 【臨衝】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第三十四章 【打算】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第四十八章 【種樹】第五十六章 【拜師宴】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第七十二章 【糖精】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二章 【笑納】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一章 【入城】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六章 【豐亨豫大】第九百三八章 【起兵討伐】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一章 【不投宋】卷十二 金甌全 第九百九五章 【相見】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二章 【痛快】第九百五六章 【謀劃】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九章 【民憤】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四章 【受旗】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三章 【地龍翻身】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七章 【仁君】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二章 【對質】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五章 【謀國】第二百二五章 喜訊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章 【買一贈二】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五章 【大禮】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十章 【避險】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十九章 【走脫】第二百三五章 【義父】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八章 【叫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三章 【想去看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七章 【脫困】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一章 【烏雲胡娜】第九十一章 【禍根】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五章 【蹊蹺】第一百四二章 【稀爲貴】第一千零四四章 【鐵浮屠】第九百三八章 【起兵討伐】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十四章 【變化】第九百七四章 【錯愕】第一百五八章 【炮製】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八章 【將來再說】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八章 【突圍】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十章 【大同韓氏】第一百六五章 【遺命】第六十七章 【計劃】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六章 【嫁禍之計】第一百十五章 【陰陽箭】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八章 【直搗黃龍】第九百四十章 【千里強擊】第二百三一章 【變數】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一章 【通真先生】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九百七五章 【人牆】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十章 【籌備】第六十九章 【罐肉】第一千零六九章 【暗流】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八章 【捨得】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十章 【流年】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九章 【盡釋前嫌】第九百三七章 【一路好走】第九百八四章 【大捷】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四章 【衝鋒】第一千零五八章 【破綻】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三章 【何足道哉】第一章 【爹孃】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五章 【小郎君】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八章 【來訪】第一百零八章 【脫殼】第一百七六章 【案首】第八十八章 【接戰】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十章 【籌備】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章 【解答】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一章 【王牌】第一百七四章 【成害】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一章 【思量】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六章 【漢兒】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七章 【點撥】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二章 【智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