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四章 【湯池堡】

也就在金軍研究着明日來攻之事時,已經被命名爲湯池堡的石堡之內,同樣的軍事會議也在召開。

先來說說此時以耀州爲大本營的宋軍配置,大本營的主副將爲河東經略使折可存和熙河經略使姚古,其中折可存爲正將,姚古爲副將。

折家一門,當世領軍一代可謂是三將一文臣,長兄折可大原是府州知州(文臣),政和年間因故病逝,二兄折可求繼任府州知州並河東宣撫使,如今正在府城的折家軍老巢坐鎮,協同守衛雁門關至豐州一線。

至於三兄,便是這位折可存了,字嗣長。官制河東經略使,而他的經略使本來與折可求的宣撫使是配對的,大致是一個專門負責搞後勤、武備、訓練、協調和駐守的座將,另外一個則負責領兵出戰,“宣撫”不從之人。

所以當初黃傑在做“直搗黃龍”計劃時,便請种師道推薦一個沉穩可控制大局之人來坐守耀州的前線大本營,种師道思來想去最後才推薦了折可存,因爲种師道對這老兄的評價就一個字:穩!

再來說如今耀州的宋軍配置,兵員總計十萬八千餘,其中六萬爲种師道在河北招募的新軍,不過採用的是黃傑訓練黃州衛的科目,所以戰鬥力自然比宋軍廂、邊各軍更強,比禁軍稍有不如,禁軍多爲世系傳承或各地挑選的人樣子,因此多半都有一身好武藝,還有林沖這等八十萬禁軍教頭傳授武藝,自然就眼下來說還是最強的軍隊。

其餘四萬餘便是當初种師道起兵勤王后,各路趕來加入勤王之師並最終整合出來的精銳之師。當然了,要說精銳,他們的序列肯定要排在了黃傑如今親自統帥在遼陽的兩萬人之後,不過這些人全是戰場老兵,也都有個人武藝,加上也接受了黃州衛的科目訓練,所以戰鬥力自然毋庸贅言。

前文有敘,黃傑在建設清州軍港李家港時,並沒有在李家港建造什麼船廠,而是從江南杭州調的船,之前派遣大軍登陸高麗也是用的南船,目的就是爲不使金國對此有所警惕,也是這次處心積慮的登陸作戰得以成功的重大原因。

此戰,黃傑一共調集了千料以上的平底沙船超過三千艏,護航的各類千料以下水師戰船亦有五百餘艏之多。“料”這種單位也通“石”,因此“千料”也可以理解爲“千石”,也即是說一艘千料大船的載重平均約在五十五噸(宋一石約等後世五十五公斤)左右。以福船爲例,如果是民料一千料的船,大約長五丈六(十七米),寬兩丈二(六米五),船高兩丈六(八米),其排水量約在二百五十噸左右。

可如果是“官料”的千料船,則大約體長九丈(二十七米),寬兩丈七(八米),高三丈(九米),輕排水量在五百至八百噸左右。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等大小和排水量的船擱在後世也就是個漁船的體量,比起後世的遠洋貨櫃輪、油輪甚至航空母艦根本不夠看,這話倒也沒錯,卻別忘了此時的金國別說水師了,就算他們打下了遼東灣差不多一半的濱海,也沒得到幾條小舢板。

呵呵!當然這也是因爲遼國人也不擅長下海捕魚!

所以這總數差不多接近五千(沒算錯帳,還有自發來擁軍的山東漁民,雖然船都只有幾百料,但也是有一艘算一艏),用來運送黃傑的大軍總計十五萬人也不過就是三天時間跑了兩個批次,接着運送各種輜重和鐵筋混凝土構件又不擔心風浪大了引起乘客不適,速度更是迅捷。

從清州的李家港(約在今天津市濱海新區驢駒河鄉海濱)出發,橫跨渤海灣、遼東灣抵達耀州的直線距離也不過一千一百餘里。從清州出發時,藉助呼嘯凜冽的強勁北風走一個單邊只要十四個時辰,若是從耀州返回,一路順風加空載則速度更快,都用不了五個時辰就能返回(呵呵!千里江陵一日還!)。

(ps:再多說一句,用中式硬帆順風能走一百的話,逆風也能走八十!)

言歸正傳,說明了如今在耀州大本營的軍力配置之後,便來說說剛剛搶修完成的湯池堡,此時堡中有受命進駐湯池堡的正軍一千五百名,皆是在河北專門接受過系統的菱堡防禦作戰諸科目訓練的新軍,另外有負責協同保衛湯池堡修建期間安全的重甲步兵五千,神臂弓射手三千,以及隸屬於黃州建設的五百名工匠。

由於此時後續登陸部隊尚且還在耀州集結,所以在搶修菱堡的時候並沒有派出什麼大部隊協防,而宗望的大軍也來得太快,也就在湯池堡剛剛完成了整體結構的外組裝,並恰好運進了首批用來防禦的戰鬥物資,也就瞧見金軍突然就來到了眼前,且還在距離湯池堡不足十里的地方就地紮營。

旋即,受命守衛湯池堡的守軍主將便下令全軍入堡據守,雖然此時整個湯池堡也就纔剛剛完成外組裝,還未進行內部裝修,可本就中空的牆體不但能隨便住人,還能禦寒,而菱堡中心的五角區域(也即是五角星的中心部位)本來設計的也是個大校場,因此倒也能裝下這差不多一萬來人。

所以,也就在金軍計劃着明日一早來佯攻的時候,湯池堡的守軍們也在大校場的軍帳裡開着同樣的會議。

此時,軍帳之內燈火通明,滿滿當當坐了一帳子的人,只是這軍帳擺出的雖然是宋軍標準帥帳的規制,但列席之人都無桌無案,每人身下僅是一個馬紮而已。而瞧那居主位之人的頭盔和制甲形制,卻是一個裨將(中下級軍官,約等於後世尉級軍官),而濟濟一堂的衆人之中,官階最低者便是隊將(五十人的小隊長)都有。

卻也說,此時軍帳之中,正有一個面色紅潤,長髯稀鬆,卻身穿一身黑衣黑褲,還用黑布包頭的老者,正在侃侃而談:“諸位莫要憂心,老漢在河北親手拆建了不下十座菱堡,當真是建了拆,拆了又建,所爲之事便是看它何處不結實,何處有可能爲敵人攻破。所以今日老漢敢與諸位打了保票,如非大王用雷神來破,否則這菱堡絕無可能被人攻破!”

第三十五章 【天機】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七章 【撲跤】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七章 【意外】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五章 【信你】第九百五三章 【佯攻】第一千零四三章 【射馬】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七章 【開工】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三章 【借道】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七章 【尷尬】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一章 【幫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九章 【驃騎】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七章 【逆鱗】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十章 【狂狷】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第一百三三章 【商討】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一章 【登門拜訪】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一章 【登門拜訪】第一百三四章 【變數】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五章 【火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八章 【想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四章 【秦檜入彀】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八章 【預測】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六章 【言出如山】第十七章 【表妹】第一千零三九章 【轉世】第九十二章 【楊十三】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六章 【恩寵】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二章 【處置】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一章 【故人】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九章 【回魂香】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九章 【容是不容】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五章 【直覺】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六章 【賣妹夫】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三章 【失心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五章 【警訊】第五十七章 【敲打】第六十章 開張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二章 【盡人事】第一百三六章 【起事】第四十章 【舍粥】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五章 【小郎君】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八章 【該死】第一百九六章 先修路第四十六章 【鹽利】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十章 【扈家莊】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十章 【薦召】第九百八五章 【免戰】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七章 【脫困】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九章 【構想】第二十七章 【功德】第九百四八章 【滅種真言】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二章 【匡扶】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八章 【少年遊】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二章 【匡扶】第九百六六章 【再撤】第四十二章 【急症】第七十一章 【可教】第九百四九章 【天下皆敵】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三章 【說法】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九章 【雙刃劍】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第九百九十章 【大好】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四章 【靖康變】第一百二九章 【管賬】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七章 【修路成癮】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六章 【嫁禍之計】第十八章 【銀錢】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八章 【拉開序幕】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七章 【向東】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十章 【洗塵】第十三章 【秘法】第一千零三一章 【會盟】第一千零六六章 【故人】第九百七二章 【啞謎】第十二章 【皮蛋】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一章 【開工】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三章 【追來】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三八章 【問計】第七十九章 【中招】第六章 【書童】第一百八七章 青苗法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二章 【天下】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二章 【長聯】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三章 【入蜀】第一千零四十章 【鬥將】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一章 【神器】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一章 【反正】第九百四三章 【天賜良機】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十章 【情種】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三章 【借道】第九百四九章 【天下皆敵】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六章 【棲鳳樓】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八章 【白帳】卷十二 金甌全 第九百九五章 【相見】第一百九八章 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