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不再追問讓趙禎暗自鬆了一口氣,自己身上發生的許多東西都是沒法用常理解釋的,只能用往飄渺的仙道上推,還好,陳琳對神仙之說有着畏懼之心,否則怕是難以善了。
也因爲自己是太子所以對皇權過於崇拜的其他人順理成章的認爲太子天賦異稟也很正常,別墅的事情只有東宮的人知道,很少有人能進入內部,辦工廠是打着蔡伯俙的名義,神臂弩和火藥也是借用蔡伯俙和妹妹趙妙元之手發明出來的。
趙禎想了想,自己暴露在外人面前的東西幾乎沒有,無非是仁孝,機智罷了……
安心下來的趙禎胃口更好了,歡快的涮着羊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辣椒,否則味道會更好!
“陳大官還有什麼問題?這裡沒有旁人只有你我,官家的話可以問了。”吃了八分飽的趙禎拿出一個水晶杯倒上自釀的葡萄酒愜意的問道。
高腳的水晶杯在燭光的照射下散發着五彩的光芒,這樣的水晶杯大宋只有四隻,女友王語嫣,妹妹趙妙元,還有就是伴讀蔡伯俙,小胖子在見到晶瑩剔透的高腳杯後就瘋狂的盯着趙禎,最後他的眼神讓趙禎“屈服”了,三才心疼的直哆嗦,不捨的送給蔡伯俙最後一隻高腳杯。
這些高腳杯都是用水晶製作而成,水晶又名水玉、水碧、玉瑛、水精、晶玉等等,因爲發掘開採不易,所以價值很高,雖然蔡伯俙爲東宮賺了很多錢,可三才依然心中滴血。
陳琳看着高腳杯散發出的光芒,以及杯中如血般的紅酒一陣發呆,這中極致的對比讓他也迷失其中,直到趙禎用咳嗽聲打斷他的思緒。
“殿下這裡的東西真是巧奪天工,老奴如果猜的不錯這應該是水玉做的吧?”
“陳大官真是好眼力,如果喜歡就送你一隻如何?”趙禎客氣了一下,誰知陳琳立刻點頭道:“多謝太子殿下,老奴就厚顏接下太子的賞賜了!”
額~!趙禎舉杯的手僵硬在半空,杯中的紅酒因爲搖動的突然停止而飛濺出來,沒想到陳琳居然會如此不客氣,這下怕是要犧牲蔡伯俙的水晶杯了……
趙禎的好心情很快就被陳琳破壞掉了:“太子殿下,老奴這次是傳旨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趙禎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陳琳肯定是來傳旨的,外面的流言已經沸反盈天,敏感的老爹絕不會沉得住氣。
整了整身上的衣袍,大紅色的袞服在燭光下更加顯眼,配合着白哲的面孔讓陳琳暗自感慨太子殿下這兩年越發的俊朗了。
“官家有三個問題要問你!”陳琳清了清喉嚨,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只要是宣旨必然要這樣。
趙禎好奇的打斷道:“三個問題是一個一個的回答,還是一起回答?”
陳琳翻了個白眼:“隨便您,老奴只負責傳旨和復旨,其他的不管!”
“哦!那你問吧……”
“益兒是如何知曉党項人要叩邊的?”陳琳問完就死死的盯着太子,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兒臣是經過推演得出的,去歲冬日奇寒,党項人所在西北之地,必將比我大宋更加難熬,且党項人擄掠成性,所以兒臣推斷西北必然有患!”
趙禎中規中矩的回答讓陳琳連連點頭,這種推斷和相公們後來的分析差不多,只不過相公們不願提起而已,大宋的朝堂已經不希望出現兵事了。
陳琳想到這裡暗自嘲笑,這些相公只要一提起兵事就精神的很,即使太子殿下當初提出了堅壁清野的辦法,王欽若都是極力反對,如果不是丁謂的支持怕是連樞密使曹利用也會反對吧。
“朕問你!你是如何肯定周懷政會謀逆的!”
趙禎想都不想的回答:“因爲周懷信曾到東宮私會過我說:“官家有可能因爲久病不豫而禪位殿下!”這事我已經和你說過,難道你沒告訴父皇?”說完便奇怪的望着陳琳。
陳琳點了點頭:“老奴已經告訴官家,官家這麼問就是想確認一下而已,可太子殿下怎麼知道周懷政會謀逆?周懷信只是告訴殿下官家久病不豫可能禪位於殿下而已!”
趙禎心中苦笑,看來老爹還是懷疑這件事,總不能把帝國百科的事情告訴老爹吧?
“周懷信是周懷政的親弟,他來密報,我當然會聯想到周懷政,做了最壞的打算認爲他會有謀逆之舉這又有何不妥?”
陳琳皺眉思考了一番也覺得太子的話沒有問題,做好最壞的打算這算不得什麼,自己也是在太子示警後立刻加強對周懷政的監視。
“最後一個問題,益兒在大相國寺落水之後遇到了什麼?”
這個問題一出趙禎就僵在原地,老爹的求仙問道之心又死灰復燃了,如果用對付陳琳的藉口回答,只能更加激起老爹的慾望,一個病重將死之人,就像是在水中掙扎,絕不會放過任何一顆救命稻草。
深吸一口氣,趙禎嚴肅的回答道:“兒臣並未遇到神仙,也沒有去往仙家洞府做客!只是經歷了一次死亡,這讓兒臣的性格更加堅毅,頭腦更加清明些罷了,如果說兒臣得到了什麼,恐怕就是人活着的意義。”
看了看呆滯的陳琳,趙禎警告道:“絕不能在官家面前提起什麼神仙之說!熒惑宮闈之事萬萬不能擅啓!”
陳琳重重的點了點頭道:“老奴知曉,絕不再官家面前提起!”其實太子的那句:“探聽仙家之事,大宋將會國運不濟,有禮樂崩壞之危!”就是在提醒自己告訴官家不能涉及求仙問道之事,否則社稷有危!
三個問題已經問完,趙禎鬆了一口氣,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指向一個話題,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仙,老爹是在懷疑自己做事是經過神仙指點的,這讓趙禎哭笑不得。
也許這個世界有神仙,但關自己什麼事?爲什麼非要去追尋虛無縹緲的東西?在這件事情上倒是體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最明白,當有人敬獻丹藥時,他不屑的說:“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高宗實不昏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