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

對於敦良的死趙禎也十分震驚,對於他來說一切來的太快了,從倭國緊急傳來的奏報上看,敦良是自己退位的,並且在當了兩天太上法皇后去世的。

在去世之前,他傳位給了正在大宋“學習”的良子內親王。

自從鑑真東渡之後,佛教對倭國的影響便與日俱增,進入平安時代之後更是興盛不衰,倭國的皇帝中有不少崇尚佛教的,便在年老之時退位讓賢,把天皇之位讓給了子嗣,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太上法皇。

趙禎不是傻子,大宋已經把倭國的行政權還給了敦良,並且在倭國也有不少勢力支持他,大宋只不過把他的子嗣暫時“留在”大宋而已。

這時候的敦良正是享受權利的時刻,但他卻在這個時候死了,許多人說他是病重,即便是劉德召和楊爍的奏疏中都說他是有疾暴斃而亡。

但這個時間也太過巧合了一點,良子前腳剛來大宋沒幾天,他敦良就傳位敦良,自己在寺廟中當太上皇的時候死了,趙禎認爲他敦良很可能是自戕。

趙禎習慣了從利益既得者的身上看待問題,在他看來敦良的死是召回良子的唯一手段,甚至倭國會派遣使臣而來,向大宋哭訴讓兩位皇子也回到倭國。

都護府的建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敦良若是再活的長久一點,待大宋的都護府徹底完成,並對倭國實行文武掌控之後,他便可放心的讓良子回去了。

但現在,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看着身着素縞,悽慘無語的良子時,趙禎實在不知該怎麼拒絕。

孝文化是華夏民族的基石,也是大宋治天下的本錢,在縣一級的地方上甚至是宗族自治之本,一旦孝悌崩潰,對於整個大宋來說不堪設想,其危害堪比禮樂崩潰。

面對趙禎的久久不語,良子再次頓首:“請陛下念在父皇對陛下的敬仰之情上放良子會國侍奉父皇最後一步!”

“沒想到化外之地的公主如此忠孝!”

“誰說不是,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官家當允了吧?”

“嚇,怎可能不允?!”

…………

朝堂中的朝臣們早已議論一片,趙禎只能在心中無奈苦笑,而臉上卻要露出悲痛的表情道:“此事朕自當應允,朕與敦良神交已久,此次他暴斃而亡,朕怎可能讓他的靈前無人?”

這話得到了朝臣們的響應,讚賞之聲沸沸揚揚,只有伏到與地的良子嘴角冷笑,如此衆目睽睽之下,大宋皇帝這能不許自己歸國?!

趙禎隨即靈光一現,再次開口道:“此次不光要送倭國皇女歸國,更要送皇子歸國!也好讓敦良死後靈前有人。”

良子驚訝的幾乎要擡起頭來,眼下她的一切都是因爲大宋要扶持自己才能擁有的,若是兩位兄弟也歸國,那他們便會對自己產生威脅!

原本支持自己的藤原家甚至也會調轉矛頭指向自己,若是自己死在了平安京,那兩位兄弟便可理所當然的繼承天皇之位!而這一點應該也是大宋皇帝所不希望看見的!

趙禎此舉很簡單,把這倆個皇子放歸回國便會使得倭國產生變數,要麼是良子死在倭國,要麼是她的這兩位兄弟死在她的手中,一個明知自己不動手便會死的人怎麼可能不動手?!

而良子有一個她兄弟所沒有的優勢,大宋會幫助她,一旦她打算弒兄殺弟,大宋便會爲她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倭國殺兩個人並不是很難…………即便他們是皇子又如何?

只不過當良子動手的那一刻起,她便沒有了後路,除了依附大宋,她將沒有選擇。

這是一步非常恰到好處的陽謀,即便是良子知曉其中的危險也要跳下去,而趙禎這個放出魚餌的漁夫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魚兒自己上鉤並跳到筐子裡便好。

良子不得不接受趙禎的“善意”因爲她已經向大宋朝臣展現了什麼是倭國的“忠孝”,在此情況之下,她只能謝恩退去,別無他法。

趙禎看着離開的良子微微一笑,她的步伐可比上墳還要沉重,敦良是出了一個自己無法破除的危局,用自己的死來豪賭最後一把,但他忘了,有的時候內部的矛盾要遠比外部來的激烈。

遙望東北方向,趙禎不禁腹誹,沒想到吧?朕用你的矛攻取了你的盾,兩位皇子便是對付良子的利器,就看你的女兒如何做了。

趙禎相信良子是個聰明人,知道該如何選擇,是得到皇位享受大宋提供的一切“幫助”讓倭國百姓生活下去,還是死在平安京中,與眼前的一切繁華告別。

只不過有一點,對於大宋來說完全可以掀了桌子不玩了,趙禎從來都是準備兩套法案的,有好的打算,也有應對不測的準備。

就像當初對付西夏一樣,若是自己不能迎娶沒藏黑雲,沒有和平接收西夏,那剩下便是大軍征伐,即便是要攻破興慶府殺得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同樣的,對於倭國趙禎也準備了另一套預案,一旦發生大宋掌控之外的事情,那便殺光皇族宗室又如何?萬世一系?本就是個笑話!

一旦如此,大宋便會徹底的退守石見等金銀礦脈所在,而沒有正統的倭國便會陷入內亂,自相殘殺之下,整個倭國便會生靈塗炭,而最後漁翁得利的只有大宋。

其實大宋所需要的倭國無非兩種狀態,要麼在大宋的掌控之下穩定,要麼在大宋的毀滅之下內亂。

這兩種情況都不會對大宋的計劃有所影響,也不會對大宋所掌控的礦脈產生影響,你倭國內亂能使得礦脈中的金銀少上一兩?!

只不過是兩種方式的成本不同,傳出去的名聲不同而已。

雖然簡單粗暴的方便法最省事,但卻是要死人的!大宋會犧牲一些東西,所以趙禎挑選了最爲複雜也是麻煩最少的方法。

一個巨大的秘密隱藏在最黑暗的角落,直到它暴露之前,趙禎都不打算告訴任何人。

其實倭國的未來並不在良子的手中,也不再倭人的手中,而是在大宋的手中,一旦計劃好的一切都得到貫徹,大宋徹底的壟斷了糧食,那大宋便控制了倭國的一切…………

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