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

趙禎明白這段文字一旦通過太常禮院發出之後,便是正式的常例,因爲是自己定下的,也將成爲大宋的祖宗之法,世世代代都要遵循。

原先的大宋控制爵位往往都是由皇帝決定的,雖然大趨勢上和這種“推恩令”的形勢差不多,但卻沒有成文的規定,現在趙禎酸水開了本朝的先例,若是在以前定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不過現在…………

這份大宋的“推恩令”被一種特殊的方法摺好並加趙禎的神寶,殿外的內侍在接過封蠟的木匣後便一路前往太常禮院,雖然年節的時候大宋的公衙不開門,但東西是照收的,只不過在年節之後纔會運行罷了。

這份趙禎的中旨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太常禮院的庫房之中,而趙禎卻望着喜慶的皇宮微微一嘆,又是一年匆匆流逝,時間這東西就彷彿是手中的細沙,越是用力的去握緊,流失的速度便越快。

趙禎漫步在皇宮之中,天上是點點繁星,星光如水一般灑落在他的身上,顯得靜謐安詳,他不願乘坐步攆,總覺得被人擡着還不如自己走路來的舒服。

因爲他的原因,宮中的任何人都不會乘坐步攆,有一年靈兒累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也沒有人把步攆擡出來。

趙禎的腳步非常慢,在宮中這樣速度行走的人也只有官家和宮中的貴人,內侍若是這麼走,早已被內侍省的都知把屁股都抽爛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在回憶,回憶在這樣一年之中大宋和自己的所得,他常常把大宋看作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變得強壯的人,這個人一年之中的變化,幹了什麼事情,是好是壞,這些都要總結一下吧?

這份總結不是爲了別人,也不是爲了這證明什麼,只是單單給趙禎自己看,因爲他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之主,所以他自己要明白。

在這一年中大宋做了許多的事情,去年便開始動手的對倭政策出現了效果,倭國歸附了大宋,這段時間大宋的傀儡政府已經在倭國完美的運行起來,說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宋的朝臣充當了倭國朝廷的朝臣之後,這辦事效率真的是高到令人髮指,在大宋並不是很積極的官員到了倭國之後就個個變成了能臣幹吏,處理起倭國的朝政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有了劉德召的都護府保護,他們往前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危,至於良子開始的時候還在抗拒,可逐漸的她這個倭國女天皇也習慣了大宋朝臣的“幫助”然後沉淪了,無他,辦事效率那叫一個高啊!

誰不喜歡這樣的臣子?當然喜歡!而且良子還向他們提供了雙倍的俸祿,要知道這些官員前往倭國可是從大宋拿了不少俸祿的!否則那個文臣願意遠渡重洋去倭國出仕?!

現在在倭國反倒是比在大宋還好,權利可以肆意使用,拿着朝廷高額的憤怒不說,倭人還給出了雙倍的俸祿,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把事情辦好,還要辦的漂亮!

良子器重這些大宋朝臣的同時,也在漸漸的融入大宋,要知道官員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執政者,無論他是皇帝還是女皇都一樣,趙禎這麼多年來都受到了朝臣的影響而漸漸改變,更別提良子這樣的女皇了。

而且大宋還派遣儒家的大儒前往倭國,這可是“好東西”!不單單教倭人禮法,還要教他們什麼是忠君愛國,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老實本分。

儒家的思想可怕之處就在與它的包容性和侵略性,可以說在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儒家思想的侵略速度驚人,它所提倡的仁愛,克己,復禮等等都會極其附和周邊國國情的東西。

在倭國這個文化,技術落後的國家,一旦突然接觸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聆聽過大儒的講道之後,仿若洪鐘大呂在耳邊敲響,一時間振聾發聵。

只有大宋的朝臣知道,這東西其實在大宋並不受官家待見,到了倭國卻成爲了珍寶,所以愈發的賣力的宣傳儒家學說,在百姓之間宣揚教化。

得益於他們的努力,倭國對這種上下尊卑,禮法之重的思想大爲贊同,本來倭國就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這也習慣的很快。

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讓良子非常的滿意,因爲她便是倭國的君王。

不過她不知道的是,儒家思想在趙禎的眼中就不是個什麼好東西,用來麻痹百姓可以,若是大宋的上層真的相信這東西,那基本上就完了。

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的侷限性太大,趙禎發現,凡是儒家思想抵達頂峰的時候,它所在的王朝也即將衰落下去,什麼治世,什麼太平,都是糊弄鬼的東西!

當一個思想以祈求明君的出現作爲國家昌盛的標緻,這個思想到底能有多少的先進性?先進性這東西可不是微不足道的,他是左右一個國家命運最重要的所在,而恰巧儒家思想不具備這東西。

趙禎不是徹底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適當的運用,在百姓當中運用,用以“團結”百姓這是很好的,還沒有哪種思想比儒家思想更適合用在對內的統治上。

所以漢王朝纔會打着外儒內法的旗號…………

而對外輸出的儒家思想可就不能說的這麼透徹了,比如在倭國所推行的便是完整版的儒家思想,對倭人,對君王,對倭臣統統都一樣。

這些大儒可算是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滔滔不絕的講道,讓他們的每天都過的很充實,甚至可以對倭國的女皇進行經筵日講,這可是他們在大宋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宋的文臣從倭國發來的奏疏讓趙禎很滿意,倭國已經逐漸變成大宋的傀儡政權,試想一下連朝臣都是大宋的派遣的臣子,連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都屬於大宋,那倭國還有多少的獨立性?

現如今倭國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這是大宋文化侵略的成功標緻,也是趙禎進一步掌控倭國的手段。他要保證倭國對大宋的忠誠,讓日本海成爲大宋的內海。

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