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

未來,沒有什麼比未來更重要的東西了,韓紹文死死的抓住了他認爲的未來,並且不再撒手,雖然遼朝也是正朔王朝,但大宋卻是漢室正朔,雖然少了兩個字,但意義卻完全不同。

漢室二字豈可輕言?

即便是遼朝先於大宋立國,即便天下人都承認它是個正朔王朝也無用,畢竟是蠻夷而已,正朔王朝又如何?能比得上大宋這般的漢室王朝?

漢室二字對漢人來說便是信仰,便是歸宿,雖然韓家歷代居於幽州,可原本的幽州也是漢室的土地,韓家也是世代受漢室教化,追本溯源都是後出自漢家的禮法教化,即便是被佔領,依舊對漢家王朝有着天然的親近。

或許在大遼立國之初,在耶律阿保機在世之時對韓家大力重用,對韓家關照有加,可如今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韓家早已沒落,漢人與契丹人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終究是該考慮未來的時候了,韓紹文看來,與其給自己留條後路,不如徹底歸宋,如此一來最少佔得先機,且不說還有,劉、馬、趙三家,韓家先一步歸順,便佔據了先機!

此時此刻,韓紹文看着眼前秩序有度,號令嚴明的大宋軍營深感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大宋之兵強馬壯非大遼可以抗衡,更爲重要的是,遼朝在一日一日的衰落,而大宋一日強國一次。

別的不說,單單是眼線的局面便能說明一切,放在原先,宋人豈敢主動對大遼用兵?而大遼何時能忍受宋人的囂張跋扈?最要命的是直到現在,大遼上下依然固守中京大定府,不願派兵增援各處。

這就是中了宋人的圈套還不自知,韓紹文已經看出其中的奧秘,大宋分兵兩翼於中京道,一處在東,一處在西,可西面的密雲,北安州方向沒有太大的動靜,反倒是東面的州府被大宋連連奪取,海陽城,遷民城,以及如今的來賓城,這些都是中京道的沿海之地。

再看看王鶴答應北上救助身在錦州永樂城的韓家,便可得出大宋會一路沿海州府北上,最終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中京道,而是東京道!

如此一來便可打與遼東之地的聯繫,實在是格局甚大的一盤棋,而執子對弈者一是大宋的英明之主,另一卻是遼朝昏聵之君…………

棋局再好,再精妙,也需要執子之人對弈,這就是凸顯了帝王的重要性,他纔是一國之關鍵!

若是在一個正常的大一統朝代還好,可如今宋遼對立,選擇一個明君顯然是上善之舉,而且韓紹文有一種直覺,一種不知何處而來的直覺,他覺得宋遼之間的對峙很快便會結束。

這是一場賭博,當然也是一場稍稍有把握的賭博,否則韓紹文也不會壓上所有的底牌,甚至連身家性命也壓上。

來賓城因爲韓紹文的歸降而被宋軍接管,韓紹文把家中的地址和信物交由王鶴,王鶴隨手把這些東西遞給了軍中的黑手之人,他們會想盡辦法幫助韓家轉移。

不過宋軍對歸附的遼朝漢兵沒有什麼苛責,也沒有什麼刁難,而是把他們當成了新兵,沒錯就是大宋的新兵來對待,不光是關在軍營之中,還要進行訓練,而且一起好吃好喝的,訓練倒是也沒拉下。

時間長了,便會生出一種習慣,遼朝漢軍也開始了下意識的融入其中,誰也不想永遠做個廢人不是?

韓紹文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積極訓練的遼朝漢軍,眼下呼哧呼哧跑圈的他們和往日裡在來賓城散漫的樣子完全不同,若不是身上穿着的衣物與宋軍不同,怕是連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慢慢的,韓紹文也習慣了,他已經與這些漢軍沒有了任何關係,人家不歸他管,他也不想再和這些人扯上關係,這是一種切割,王鶴建議的切割。

對於韓紹文來說,事情遠沒有結束,直到宋人把整個韓家都從錦州接出來,此事都不算完。

不過契丹的將領可沒有這些漢兵的待遇,雖然也是好吃好喝的,但卻不能擅自離開,他們當中有些人不服,打算尋王鶴說個明白,這就是他所承諾的加官進爵?

但很可惜,和他們見面的不是王鶴而是王鐵鞭,老王向他們展示了什麼叫莽夫,什麼叫滾刀肉,大刀威脅,酒肉賄賂都用上了,這些契丹將軍哪裡見過這種架勢,一個個的被忽悠的昏頭轉向。

不暈頭轉向也不行啊!刀劍無眼,誰敢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對於來賓城的事情,王圭,王鶴,劉平三人分別上疏趙禎,這是趙禎定下的規矩,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嘛!

而訓練遼朝漢兵一事,趙禎便更不在意了,而且是支持王圭和王鶴二人的建議,大宋需要補充兵員,此戰的目標不是中京道,而是遠在北方的東京道。

若是大宋拿下狹長的遼東走廊,防禦必會成爲頭等大事,不光是邊境狹長,而且還有宋遼邊境要防守,大宋從一條防線一下變爲兩條!

大宋可以調遣十六衛,但卻不能把他們都調遣北上,而這時候使用這些歸降的漢兵,卻是極好的。

沒人比趙禎跟清楚大宋軍隊的同化能力,別說是一個新兵,就是把一個不通漢語的倭人扔進軍營,出來的時候也是和大宋士兵一模一樣的。

至於那些契丹將領,自然是要讓他們前來北京城的,給個閒散的官職養着便是,大宋還是能出得起這點錢的,而且人數並不是很多又有何妨?

“韓紹文接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北朝韓家有德與鄉鄰,詩書傳家,人才輩出…………今迴歸漢室,朕心甚慰,特此詔書召其面聖!”

當王鶴把趙禎的親筆詔書遞交給韓紹文的時候,他才鬆了一口氣,心中的擔憂這才放下。

王鶴笑道:“恭喜韓老弟了,早日收拾行裝前往北京城,我這便去派人護送。”

王圭更是得意的說道:“如何?我大宋最重承諾,陛下詔書在此何有放心不下?”

“謝陛下隆恩!也多謝二位指點迷津!”

韓紹文恭敬的接過這掌管韓家命運的詔書,小心的退去,自此遼朝四大漢室家族韓家歸附大宋。

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