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

遼朝上京城中所發生的一切大宋完全不知曉,或者說天下人都不知曉,只知道中京道的戰事愈發的僵持,義軍和武烈軍在中京道遭遇了遼朝的強大阻擊。

遼朝一改之前的固守城池的態度,反而開始了主動出擊,這是之前極少有過的事情,尤其是宋遼之間地位轉化之後,遼朝就極少主動出擊了。

眼下中京道的義軍人數不斷的減少,或是抵擋不住遼軍的進攻被擊潰的,義軍中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契丹人的奴隸,屠殺雖然結束了,遼朝不可能把所有的漢民都屠殺掉。

但作爲奴隸的活下去,並不比死亡來的好,想想這些人原本是漢民,雖然不及契丹人的地位高,但卻怎麼也是個人,別人也會把他們當作人來對待,可一旦入了奴籍,成爲契丹人的奴隸,最終的結果可好不到哪去。

爲什麼要起義?

因爲漢民與契丹人之間的矛盾,漢民希望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在遼朝快要活不下去了,但現在,入了奴籍的他們活的更加不堪,更加難受,這起義還有什麼意義?

許多小股的義軍在遼朝的壓力下不戰自潰,遼人並非都是愚笨,蕭撻裡的計策非常好,並不讓人屠殺漢民,相反給他們一條活路,只不過這條活路卻一場的艱辛,她要讓世人看清楚,這些漢民的起義不過是過上比原先更差的生活。

這樣一來便會有部份漢民開始打退堂鼓,漢人總是這樣,逼得沒有辦法之下要叛逆,叛逆之後發現風險比預期要大得多,於是便偃旗息鼓。

這是分化義軍的重要手段,而蕭撻裡幾乎是做到了翻手雲覆手雨的程度,簡單的計策便把人心揣摩的透透的。

但僅僅是這樣已久是不夠的,小股的義軍容易對付,他們多是聽信別人忽悠,自己以村落爲基礎組建起來的,其中有不少還處於觀望的狀態,既不願現在就走,也不願投靠勢力較大的義軍部隊。

瞻前顧後的他們解散速度很快,因爲本就是地方武裝或是百姓的他們放下手中的刀劍,木質的盾牌,以及那道紅色的頭巾便立刻成爲遼朝老老實實的漢民了,對於這些人,朝廷是完全不會去追究的。

如此一來在中京道的土地上便只有四股義軍了,而且其中有兩支隊伍已經在武烈軍的勢力範圍內,遼人稍稍忌憚一些,但剩下的兩支卻較遠。

於是這兩支義軍成爲了遼軍首當其衝的目標。

蕭撻裡並不在意東部沿海北進的宋軍,因爲這支宋軍的最終目的地她已經知曉,一路上只需設置障礙即可,至於投靠宋人的韓家…………此時再派人去錦州永樂城怕是也已經找不到,不必費工夫了。

蕭撻裡相信,韓家只是一個開始,接下去會有更多的漢民世家離開大遼,或是漢臣!不過這些都在她的意料之內,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要走的終究是留不住,即便是強留下來,雙方之間都會猜忌彼此,蕭撻裡可不會在自己的朝中養着這些隨時會逃走的人,與其讓他們在關鍵時刻逃走,不如讓他們現在就走,也好讓出店鋪,地契之類不可帶走的東西來。

蕭撻裡清楚,對於遼朝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利益分配,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遼朝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政策了,之前南北分治只適合原本契丹與漢民相對平等的大遼。

那是在遼強宋弱的情況下,可現在……即便蕭撻裡不想承認也要說,宋國的實力在遼朝之上,難免人心思動。

一味的安撫和一味的強權都不是妥善之法,兩者要相兼相達,方可運用自如。

中京道的戰事便是和如此,對於蕭撻裡來說,這些叛逆的義軍光靠清剿還是不夠的,他們是中京道最大的威脅,雖然宋軍不在少數,但卻不會使得人心浮動,真正讓人不安的乃是這些瘋狂向大宋逃竄的逆賊。

既然已經知道趙禎的目的,蕭撻裡便應對這一情況開始了她的佈局,東面的虛設防務,儘量的拖延大宋的進攻速度,但不會與大宋正面抗衡,三州山附近的大宋鐵騎可不好相與,而且對於東京遼陽府的戰事,蕭撻裡要從國內抽調精銳,在此和大宋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現在卻是要把有限的盡力集中在中京道的那些叛軍身上,在蕭撻裡的眼中,那些撲面而來的武烈軍比不是大遼的禍患,他們只不過是干擾而已,爲的是掩護那些叛軍,或者更多的是掩護東線的宋軍。

蕭撻裡不明白,爲何他趙禎有這麼強大的軍隊都不希望與大遼正面一戰?難道是真的打算蠶食大遼?這有些說不通,兵貴神速,若是不以摧枯拉朽之勢而來,一旦大遼獲得喘息之機,必將是一個巨大的麻煩,難道這些他趙禎都不知道?

蕭撻裡相信自己的判斷,的確她也猜到了趙禎的打算,武烈軍確實不能大軍突入,一旦如此,大宋的防線便會空虛起來,屆時遼軍可直接南下!

蕭撻裡之所以等待這麼久,就是爲了證實武烈軍的意圖,若是他們攻陷北安州,並且向中京道推進,便是大宋入侵中京道的舉動,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武烈軍的徘徊不前,給了蕭撻裡以正確的判斷。

她的決定不是因爲她有多麼的智慧,也不是她的大局觀比趙禎還要高,而是她作爲一個女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同時也是她瞭解趙禎的行爲。

這麼多年來她雖未見過趙禎一面,但是卻見過趙禎的畫像,遼朝畫技最高的畫師曾經混入大遼的使團中面見趙禎,把他的模樣和言行舉止準確的捕捉了下來。

同時蕭撻裡也通過趙禎這麼多年來的所作所爲總結出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喜好如何,性格又是如何。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蕭撻裡甚至就把趙禎的畫像掛在寢宮之中,每日琢磨着關於他的一切,就是爲了解了趙禎的大小事情,才把他吃透。

這是一個女人對男人渴望的瞭解,雖非情愛,卻也是相當專注,專注的令人畏懼…………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