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

一隻幽藍色羽毛的信鴿在天空中飛翔,撲棱棱的扇着翅膀向高處,再張開自己的雙臂滑翔,有時也在空中環繞一圈彷彿是在判定方向。

它是空中的精靈,晝夜飛翔,身上的每一快肌肉,每一片羽毛都是爲了飛翔而生,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它穿越了田野,飛躍了高牆,在進入平原之後,這裡便是它的主場。

它熟悉這片土地,熟悉腳下的每一片風光,在空中飛翔,在空中咕咕的高唱;眼前是一座繁榮的城市,高大的城牆,也是它歸宿的地方。

信鴿撲棱棱的落在鴿舍上,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腳下的小竹筒已經被拆下,三才不敢私自拆封,一路向趙禎所在的勤政殿跑去。

等了這麼多天,終於從彭七那裡獲得消息的,但誰知居然是以信鴿傳遞的消息,自從遼朝的快馬前來北京城通報使團來訪之後,官家便住在了勤政殿之中,往來於樞密院之間。

彭七的消息自然至關重要,一路來到勤政殿之中,三才伸手推門,便瞧見官家躺在搖椅上假寐,看了看天光,已經過了尚午,官家總是習慣在用過午膳後小睡一會。

眼下軍情如火,三才不敢不報,小心的開口道:“官家,中京道軍情,彭七飛鴿傳來的。”

趙禎猛然睜開眼睛,眼下中京道戰事如火如荼,而遼人又在這個時候派來了使團,而且還是張儉作爲使者,其中的意義不言自明。

趙禎這幾日不是關心中京道的戰事,而是在思索如何才能從這次遼人議和的事情上獲得更大的利益,談判是有技巧的,但在趙禎看來再高的談判技巧也比不上強大的實力。

對於中京道的局勢趙禎通過快馬的奏報瞭解還算詳細,眼前的奏疏足足堆得有一丈高,密密麻麻的擺在一起,三才看着都覺得頭疼,五個翰林學士不斷的正理奏疏中的有用的信息,把它們寫在紙條上遞給一旁的內侍。

而內飾們則是把這些信息總結在一起並由樞密院的官員彙總到沙盤上,這就顯得一目瞭然了,趙禎打開手中的竹筒,彭七奏疏上的內容並非是有關張儉的,而是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攻打大定府。

雖然這是一開始便定下的最終目標,但經過張儉的一番鬧騰之後彭七還能堅持攻打大定府,這就是他自己的判斷了!趙禎有些欣慰,這憨貨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總算是知道了靈活變通,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未來的女婿蘇軾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儉還沒到,大宋就不知道遼朝提出議和之事,乃遼朝的快馬飛騎不過是向鴻臚寺通報張儉南下面聖,卻沒說具體是何事,即便是大宋知曉遼朝的意圖,也完全可以當作不知道罷了。

當年澶淵之盟的舊事並不遙遠,趙禎知曉宋遼兩國休兵之後的結局,大宋喪失了一次徹底消滅遼朝的天賜良機,而自己不能犯下如此錯誤。

趙禎在紙條上寫下以打促和,以戰促談,八個字後便交給了三才道:“派飛騎急報彭七!”

到了中京道的戰場上,信鴿便成爲了單向通信的渠道,信鴿飛的再遠都能找到家,但卻不能自己尋找目標,這是最爲難辦的事情,所以可以用信鴿從前線傳回消息,卻不能從後方向前線傳遞消息。

狄青來了,他是樞密使,不會去管政治上的事情,但對趙禎的以打促和,以戰促談依舊大爲誇讚,這時候最頂不住的乃是遼人,大宋的進攻越猛烈,遼人所開出的價碼便越高。

狄青手持竹杖在地圖上指:“如今我大宋之兵東西可爲二路,東有武烈,武衛,千牛衛三軍以至歸化城,渝州城,在大定府以東駐軍,城防由十六衛接手,而西面的則是彭七所率領的上四軍,以及楊懷玉的背嵬軍踏白軍。”

狄青稍稍停頓,躬身對趙禎道:“臣以爲背嵬踏白二軍可爲四周之遊騎阻擋遼人馳援,使大定府成爲一座孤城,上四軍以及東線的三軍東西夾擊,城破矣!”

趙禎點了點頭,在大定府的北面還有不少的州府,以十萬鐵騎作爲屏障阻擋遼人增援確實是必要的,而且騎兵本就不善於攻城,讓他們去也沒有作用。

何況東線的三軍之中也有騎兵可供差遣,上四軍的騎兵亦不在少數。

“狄樞密所言甚是,便依你之言用兵,此次定要拿下大定府,否則朕絕不罷休!”

“若是張儉入京議和我大宋卻在攻伐中京大定府,此事宣揚出去有損我大宋之國威,有損陛下之顏面。”

范仲淹在這時開口,難免讓狄青面色難看,這是戰場上的較量,若是顧及左右,那還如何取勝?但他沒想到范仲淹接下來的話:“既然遼人派出一國之相前來何談,那臣身爲平章事自然當相待,還請陛下以國禮款待張儉,但卻避而不見,臣與之周旋便可!”

趙禎的眼睛都快瞪出來了,沒想到這謙謙君子般的范仲淹也有如此老謀深算的一面,但想想也是,眼下最好的辦法便是不見張儉,待大宋拿下大定府之後再做商議。

連大定府都丟了,遼人還拿什麼來統治中京道?那些餘下的州府即便是和遼人不給也將會在大宋的強壓面前易主。

想要和大宋掰手腕,就不必須擁有強大的力量,否則一切的話語都是和蒼白無力的,何談?當然可以,大宋乃是華夏正朔,自然尊崇法禮,但你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來。

大軍在中京道狠心肆虐,難道就能在中京道停下了不成?要知道越過中京道的武安州便是遼朝上京道的降聖州!

遼朝派遣張儉前來不是來和大宋議和中京道的戰事,而是和大宋議和避免滅國之災!

接下來的事情狄青留下作爲軍事上的顧問,而大宋的一幫參知政事以及身爲計相的包拯和蔡伯俙這樣的重臣都來參與討論,如何從張儉的身上獲得最大的好處,如何瓜分這塊大肉餅。

當然美曰其名:“勤政殿議事。”

勤政殿中的大宋君臣是吃定了張儉,磨刀霍霍的準備,就等張儉前來,而此時的張儉一隻腳剛剛踏入北京城便覺得渾身冰涼…………

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