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

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開始到漢初形成制度。皇糧國稅這東西已經存在與華夏百姓的骨子裡,可以說這稅收牽動也關係到整個華夏王朝的興衰。

趙禎有一個大膽的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是不可能的,但適當的減免和取消農業稅呢?

小農經濟本就不適合面對衝擊,當朝廷減免農業稅之後,這些農人便會有更多的能力抵擋自然災害或是人禍,最少不會因爲吃喝問題而被困擾。

趙禎忽然發現,這些增加商稅的同時,減免農業稅是一個相對大宋環境更爲穩健的事情,趙禎算過一筆賬,減免農稅看似朝廷少了一部分收入,可實際上的好處卻是多得多!

大宋的農稅趙禎改革過一次,早已去除了苛捐雜稅,夏秋兩稅更是標準漢家“十五稅一”的政策。

這是趨於漢朝的稅法,稅收本就不算太高,原本趙禎打算實行文景之治時的稅法,把大宋的原本不多的農業稅改爲三十稅一的,但後來他翻閱文景之治的史料時忽然發現,文帝在位時居然“遂除民田之租稅”十三年之久!

但在這十三年中,漢朝的經濟和國家開支卻並未受到較大的影響,連漢朝都能有如此魄力,趙禎稍稍一算下來還不如直接減免部份農稅。

也是因爲趙禎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黃宗羲定律!

歷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侷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數百年後的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爲“積累莫返之害”,也被成爲黃宗羲定律。

稅國之本也!任何人都會和稅收打交道,朝中的官員更是把稅收看作是大宋統治的標準,也就是說凡是大宋收稅的地方,包括那些實行大宋稅收政策的地方都是大宋的土地!都要接受大宋的統治。

並且大宋的勢力範圍之內都要統一使用大宋的稅收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大宋現在的勢力範圍有多大?

趙禎不用觀看輿圖便知道大宋的勢力範圍,這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大宋原有土地的,南到三佛齊,北到木蘭圍場,東至倭國,西至寧夏。

幅員之遼闊,山河之壯美,百姓之衆多,文化之燦爛,遠超歷代王朝!

沒錯,即便是倭國和南海諸國也同樣實行大宋統一的稅收凡是,而在這一點上趙禎便覺得不合理,南海諸國盛產稻米糧食和熱帶水果之類,若是讓他們免除農稅大宋的損失頗大。

而倭國盛產白銀和黃金,土地貧瘠自然可以免除農稅,但商稅卻也無法增加,因爲這些真金白銀被大宋以掠奪的方式運輸至大宋,朝廷的錢莊之所以大量印製交子,靠的便是這些真金白銀作爲保障,否則打死包拯也不會加印交子,即便是趙禎告訴他什麼叫信用貨幣也無濟於事…………

認死理的包拯認爲,朝廷有多少金銀就應該印刷多少交子,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讓步了,否則便是朝廷用廢紙向百姓騙取財物,乃強人所爲!

不過這個曾經固執的包拯僵硬在集英殿的門口許久之後,當三才認爲他是不是犯病準備叫御醫的時候,他猛然如兔子一般竄回去,速度完全不似一個老者,着實把三才嚇了一跳,這速度和勢頭,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他要行刺嘞!

同樣的趙禎也被他嚇了一跳,自己不過是隨口一說,爲的是試探一下包拯和態度,也是讓他在某地推進一個試點之類的,沒想到他包拯的反映這麼大!

“官家,農稅所爲國之本,但如今我大宋疆土廣闊,南北皆盛產糧食,以不愁買賣,至於軍中所需以及賑災之用朝廷大可用國帑以買賣,如此一來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實在是大善之舉!陛下也將名垂千古,實乃千百代之第一君!”

相對於包拯剛剛的模樣,趙禎反而被他眼下的話驚了一下,實在想不到他包拯居然能說出如此恭維人的話來…………

千百代之第一君,這話實在太過誇讚,自己能被包拯這般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諫臣如此誇讚,趙禎甚至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包相公莫要如此激動,朕的意思是在部份地方實行減免農稅,而並非是舉國上下一律減免。例如南海諸國便不宜減免,此處以糧食爲主,輔以果蔬之類……”

包拯稍稍皺眉思索一番便點頭附和:“官家所言甚是,不當舉國上下減免農稅,寧夏河套之地也是產糧之所,可減而不可免也……”

這算是說道趙禎的心坎中,他最擔心的便是朝臣們一竿子把船打翻,或是堅決反對自己的減免政策,或是要求天下一致,那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皇帝最大的好處便是自己提出一個想法之後,自有下面的人回去完善和執行,但用人一定要正確,比如眼前的包拯,就是一個思慮周全又才能出色的執行者。

趙禎走下御座,走到包拯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朕全權交由你處理,回衙之後務必擬奏一片詳實的奏疏呈上,朕不着急慢慢等你的奏疏,但務必詳實,且不得走漏消息。”

包拯知曉此事的意義重大,不光對大宋和百姓來說,對官家一樣如此,這是關乎陛下仁名的一次施政,也是名垂千古的一項改革!

若是能在大宋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取消農稅,那便是繼漢文帝以來再次出現減免百姓賦稅的仁君!

不光官家需要仁君的名頭,朝臣們更是需要,能在仁君手下一朝臣子,那便是說明德行上無虧,雖不是各個都算真君子,卻也沒有僞君子在朝中興風作浪。

免除農稅更是盛世的寫照,是治世的降臨,想想看連朝廷都不需要農人繳納稅收,農人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呢?!文臣更是可以大肆宣揚大宋的鼎盛,也可以把自己標榜爲盛世王朝的典範。

可以說趙禎若是取消了農業稅,甚至比當初傳國玉璽現世更加有力,這纔是華夏正統王朝的魄力,這纔是帝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標緻!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