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

至於遠在倭國的海東都護府,則是大宋控制倭國的手段,也是最見不得人的地方,海東都護府在倭國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一種閹割,閹割倭國的文化,信仰,經濟,甚至是人格……

最先崩潰的是良子,這個曾經帶着復興倭國夢想的女孩在見識到大宋的手段之後幾乎是無法喘息,身居皇居之中的她四周皆是大宋的文臣,教她文化,教她治國之道,甚至是教如何爲女人。

在傳統儒學之中,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的綱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重要結構,是支撐禮法的框架,是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

於是乎良子決定給自己找一個強有力的丈夫,最後發現除了嫁給趙禎之外,她別無選擇,任何一個男人都不願,或者說不敢親近她…………

一個進入過大宋皇宮並且和大宋皇帝單獨相處過的女人,在倭國誰敢碰?所有人都把她當作是大宋皇帝的禁臠,當作是大宋高貴的後宮嬪妃。

甚至在倭國她的女天皇身份還沒有前者高貴,在不知不覺中,倭國崇尚的天照大神已經跌落神壇,其而代之的是儒家思想和佛教,至於道教卻是沒有多少侵略性,自然也就看不見他們的蹤影。

事實上良子是無奈的,她發現四周的倭人都在習慣一種情緒,逆來順受,服從大宋的指揮和控制,只要是從大宋傳來的旨意,通過海東都護府傳達到倭國,比自己的天皇旨意更加好使。

大宋皇帝趙禎甚至越俎代庖的免除了整個倭國的農稅,只收取商賈的過稅,而那些從倭國開採的金銀卻不需要繳納一分錢的稅收而是直接進入大宋的三司。

良子已經發現,倭國的世家大族已經基本上被大宋瓜分掉了,那些原本充斥於九州的門閥將軍大族,而被侵佔的土地也被大宋以恢復班田制的名義收回,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不肯幹。

於是乎宋人便向倭國百姓控訴那些世家的罪行,大量國家所有的土地、莊園被賜予藤原氏等貴族或侵佔,瓦解了班田制。貴族在京都執政、玩樂,其擁有的土地、莊園交給家臣打理,這些家臣們還通曉武藝騎射,充當貴族的打手,演變爲後來的武士。

宋人聲稱這是班田制的瓦解,也是對百姓生存權利的剝奪,是暴政,是叛逆,是戕害百姓,百姓們當團結起來,對抗這些貴族和武士,大宋作爲天朝上國自然不會插手,但他們販賣武器給這些百姓。

良子看的清楚,這是以倭人推翻倭人的貴族統治,大宋始終站在正義,善良的一方,始終在幫助和倭人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是他趙禎的陰謀!

但此時已經被煽動的百姓根本不可能聽從她的旨意,他們已經被煽動了,之所以過的不好,之所以如此窮苦,不是因爲宋人商賈的壓榨,而是因爲世家貴族的剝削!

於是地方上的百姓武裝起來,在宋人的幫助下不斷的推翻當地貴族世家統治,使得大宋在不經意間摧毀了整個倭國終於皇室,終於本國的軍事力量。

而此時的良子卻無能爲力,大宋的海東都護府就駐紮在平安京中,至於藤原家,這個家族早已消失在倭國多年,一個人也沒有留下,百姓甚至還跟隨大宋的使者一起唾棄這個把倭國引入深淵的家族。

良子的手中已經完全沒有力量,或者說倭國的手中完全沒有力量,自從那年的家族大破滅之後,整個倭國的貴族銷聲匿跡,她見識到了什麼叫百姓的力量,見識到了漢家王朝的那句經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是倭國百姓自己顛覆了屬於自己的皇權!

各地的廝殺結束了,只留下破滅的家族和貴族宅邸,其中的武士,貴族,族人都被暴怒的百姓屠殺乾淨,連女人和孩子都沒有放過,百姓理智的時候,恭順的時候是百姓,暴怒起來就是一羣暴民,他們甚至比強盜還邪惡,便山賊更殘忍!

同樣的,這些所謂的義軍也是死傷慘重,並沒有什麼戰鬥經驗的他們即便有大宋提供的武器裝備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拿下當地的武裝力量。

在良子眼中,這就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在這場內亂之中沒有勝利者,唯一收益的人就是他大宋!

戰爭過後,大宋把本屬於倭國的土地全部收歸朝廷,並且派出官員對其進行測量劃分,運來物資給倭人百姓進行耕種,運來良種給百姓們種植。

完全充當了一個大善人的角色,而這些東西都是無償的,良子一開始不明白大宋爲何要這麼做,但她知道這絕不是仁慈和善良。

現在大宋皇帝又要取消這裡的農稅,也就是說,農人手中所有的糧食都可以自由買賣,一個國家連賦稅都不掌握在皇室的手中,這樣的國家還算什麼國家?

良子冷笑着看着眼前的使者:“也就是說朕必須嫁給大宋皇帝,除了他之外別無選擇?”

使者笑眯眯的回答道:“當然,如果有人原因迎娶您的話,如果他的身份比我大宋君王更加高貴的話!”

“朕是一個開始,朕的天皇一脈中的女子都將是倭國天皇,也都將嫁給大宋的離任統治者成爲大宋的後族?”

“不是後族,而是後宮中的妃嬪。”使者和藹的糾正了良子的用詞不當。

良子笑了,笑靨如花,眼睛中滿是幸福的感覺,卻有着讓使者不舒服的怪異:“朕的陪嫁是整個倭國,那不知大宋皇帝的財力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使者鬆了口氣,早有準備的從身後隨從的手中接過一個紫衫木的小匣子,輕輕放在地板上發出沉重的聲音。

“陛下說了,他的彩禮就在這錦盒之中,若是您問起,就把這個錦盒呈上。”

良子的眼睛中閃過驚訝,望着錦盒道:“哦?那朕一定要看看,到底是什麼!”

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