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

在無意之中,趙禎發現了一本來自三司官員的奏疏,而這本可有可無的奏疏奏報的也是尋常的事情,不過其中有一段內容讓趙禎大爲驚訝。

“臣聞蜀中有商賈王叔文之言,西域不通,商賈無以出路,然,南下海運頗費,其率百十人攜瓷南下,經泉州,出南海,過大洋,方至阿巴斯。轉乘其國之船,不遠萬里抵達歐羅巴,然卻見遼人商賈早已在此買賣,所售之貨品不及大宋,然價廉,一度使之脫銷。”

遼人也開始從西域向神聖羅馬帝國買東西了?

趙禎皺了皺眉頭,顯然這個消息太過驚悚,那個叫王叔文的蜀商真的瞧見了遼人商賈?若是真的,那便是遼人和西域聯手了,以圖遏制大宋,這是一個對大宋極爲不利的現象。

趙禎發現,自己留給西域苟延殘喘的時間是否太長了,以至於西域諸國誤認爲大宋是在忌憚他們和遼人的聯手?

這個想法使得他如夢初醒,自嘲的笑了笑,自己把西域人看的高了一些,西域人和遼朝聯手完全是爲了給大宋施壓,自己放任他們是有限度的,之前劫掠大宋商賈,趙禎忙着倭國的事情把奏疏留中不發,爲的就是徹底平定西域。

眼下倭國已經變成大宋的海東路,東面之患以除,遼朝和西域聯手通商一事便要提上案頭。

西域是大宋的路上走廊,是連接大宋和歐羅巴的主要通道,在沒有蘇伊士運河的年代,西域至關重要,大宋的商賈不願行商歐羅巴的主要原因便是海運不便。

大宋船隊雖然能抵達阿巴斯,但要想抵達歐洲,最大的障礙便是要繞過整個非洲!或是從阿拉伯借道前往地中海。

其中的艱辛和剝削誰能知道?趙禎當然知道,但卻無能爲力,爲此他甚至慫恿了羅馬人提前展開十字軍東征,以一種巧妙的槓桿推動世界貿易的發展,現在的阿巴斯王朝已經在與十字軍打的火熱。

再加上一賜樂業人的參與,阿巴斯人急需大宋的財富,所以纔沒有刁難大宋的商賈,否則大宋的對外貿易將極具減少。

而西域卻在這個時候與遼人勾肩搭背,這便觸犯了趙禎的底線。

大宋最大的敵人是誰?當然是遼朝,自始自終都是遼朝和草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而敵人的朋友也就是敵人!

西域雖然和大宋聯手消滅了西夏,可那場戰爭只不過是爲了打擊西夏的西部,而真正承擔主力的已久是大宋,所以趙禎不認爲大宋欠西域什麼,甚至大宋幫助西域擺脫了西夏的劫掠和屠殺。

但朝臣中有不少人卻覺得,大國的威儀就要體現在給予上,不斷的給予西域好處,不斷的容忍西域的胡作非爲,不斷的退讓。

他們覺得無力威懾西域根本就是不划算的買賣,而趙禎卻極難改變他們的思想。

所以他才一次次的放縱西域,可現在不同了,有了三司官員的奏疏,有了西域和遼朝勾結的證據,那接下來就該趙禎揮師西征了!

趙禎一直奉行那句話:什麼時候開始你說的算,什麼時候結束朕說的算!

對待西域完全不用像對待倭國一樣,這裡的本就是化外之地,和倭國最大的不同,這裡分分合合數百年,從未出現過一個強大的王權,倭國尚且是大宋承認的國家,但西域在大宋眼中甚至是無數王朝的眼中只是一個模糊化的地理位置而已。

所謂的征服西域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只要擊敗幾個較強的小國便可以平定整個西域。

但歷代王朝真正征服西域的卻少之又少,即便征服了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這片土地,究其原因便是對商業的不重視,以及西域東北方向始終盤桓着強大的遊牧民族。

華夏王朝往往會把草原民族當作是真正的敵人,而西域卻會被忽視掉,實在是因爲西域的民族和國家沒有什麼侵略性。

自漢以降,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後世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但很奇怪,華夏曆代王朝強大的標誌之一就是擁有西域。

而所謂的擁有並非是佔據而是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但趙禎可不要這樣的西域,獨立的王權存在必定會使得西域擁有野心,要想讓他們徹底臣服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消滅西域的王權,把西域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下。

當年玄奘法師爲何不從吐蕃入天竺?誰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可他不能,海拔高度導致的高原反應雖然那時的人不知道,可也知道吐蕃的氣候不是中原人能涉足的。

所以西域纔是連接中亞的通道,也是抵達天竺的最理想方式,西域早在漢代便成爲東亞文明與中亞,以及歐洲文明連同的走廊,只不過這條走廊危險重重。

現如今大宋行商天下,成爲這個世界上的貿易大國,怎麼可能缺少西域這個重要的貿易走廊?別說是西域人現在報復大宋,即便是西域俯首稱臣趙禎也會打這片神奇土地的主意。

這個狹窄的走廊對大宋來說意義太過重要,完全就是路上的貿易樞紐,豈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趙禎明白大宋現在的定位,所以更加明白西域的重要性,眼下這封薄薄的奏疏,三言兩語的提到了西域與遼人之間的關係,這便已經足夠趙禎對西域動手的了。

並且他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朝臣們也會絕對的支持自己,原因無他,實在是隻要和遼人沾邊的事情,大宋的朝臣都會十分緊張,這是大宋幾代帝王和遼人交戰留下的陰影,揮之不去。

但也是趙禎最好利用的東西,想要發動一場戰爭可不是趙禎這位皇帝一道旨意的問題,在乾宇殿中便有好幾場大朝會等着自己,並且要找一個合適的藉口,當然有人會替自己找,那些商賈早已是急的不行而他們卻能影響一批朝臣。

這纔是趙禎壓下西域奏疏這麼久的意義,發動戰爭,需要大宋全國上下一心,趙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如今的大宋在飛速的成長,但國內的問題也有很多。

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