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

趙禎也是突然發現,大宋在不知不覺中便與天竺相連了!

大宋的雲南路再向西便是天竺國的鵬珈羅,這裡是後世的孟加拉國,當然現在的它和天竺之間的淵源頗深,所以現在的鵬珈羅屬於天竺。

趙禎沒有擴大疆域的打算,阿三雖然有點奇葩,可若是把他們逼急了,和大宋死磕也是兩敗俱傷的事情,這個國家的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認死理,否則也不可能在種姓制度下堅持這麼久,即便到了千年之後文明不斷進步的後世都不曾拋棄。

這是什麼精神?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精神!和這個國家死磕,那結果只有一個,兩敗俱傷,趙禎可不會愚蠢到沒事找瘋子的麻煩。

天竺人可是爲信仰而戰的,只要是他們堅持的東西,那叫一個不怕死。

但中原王朝的好處便是它獨有的禮法性和正統性,世界上的王朝幾乎都有一種共通的地方——極其重視正統!

彷彿這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比什麼都高貴。

恰巧天竺也是如此,他覺得華夏的中原王朝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王朝,極其具有華夏的傳承,乃是一方上國,出身高貴,天竺自然願意和大宋接觸,何況最重要的的一點,大宋實在是太富有了!

無論什麼樣的王朝,無論什麼樣的君王都需要財富,現在統治天竺大部分地區的王朝名叫波羅王朝,它的主人便是剛剛繼位的毗羯羅訶波羅三世。

這是個年輕且具有才幹的君主,對於中原王朝他更是在史書中瞭解到了她的強大,於是便派遣了使者抵達大宋,以表達他對大宋的敬意。

而他們抵達大宋的途徑便是從鵬珈羅出途徑一條小路抵達大宋雲南路的騰衝府,之後再度北上,趙禎知道這一切並非是天竺的使者已經抵達,而是他們過了雲南路之後,當地官員便把消息飛報神都。

這也讓趙禎看到了新的出路,大宋可否直接放棄西域,從天竺借道西進?

大宋商賈原本的路線便是從大宋出發,過了西域之後便抵達塞爾柱,接着便再度西進,一路抵達遙遠的羅馬,但若是從天竺出發,往北走一段便是塞爾柱,剩下的道路也是同樣的。

可能路上稍稍繞了一點,可在沒有戰亂和危險的天竺通過卻要比西域成本低得多,而且天竺的地理環境相對西域來說好的太多,並且天竺的貴族對大宋的貨物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甚至可以邊銷邊走,隨時補充所需!

這條路線對於大宋來說實在是完美,貿易路線的選擇至關重要。

趙禎準備調遣十萬戰兵前往西域,而在此之前,卻要用最大的力量破壞西域,使得西域沒落下去,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禁商,這已經成爲大宋制裁敵人的最有效手段。

西域並非是獨立存在的,這個地區的興衰和中原王朝存在這極大的聯繫,縱觀歷史便能看出,只要是中原王朝興盛,西域必將繁榮,反之亦然。

趙禎決定開發全新的貿易路線,以此懲戒西域,要知道西域從遼朝身上所獲得的利益寥寥無幾,遼人是幹嘛的?當然是賺錢增強國力的,他們絕不會向西域妥協。

眼下遼人的復興之路便指望從貿易中獲得,怎麼可能如大宋一般給西域人太多的好處?

西域的主要力量還是大宋的商賈,並且趙禎看的清楚,西域根本就沒有什麼支柱性產業,當然西域人的香料卻是極其暢銷的貨物,只不過……大宋的香料更多!

來自歐洲的香料和從美洲帶來的香料種子可不是擺設,每年大宋本土的香料產出便已經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更何況香料不過是用來吃的,更重要的是用來薰香。

大宋的香水完全可以替代薰香的作用,甚至暢銷整個世界!

摸了摸下巴,眼下天竺的使者已經快要抵達神都,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兩國之間互通有無,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再說這是一場互惠共贏的事情,印度人擁有現在世界上最適合種植糧食的平原,這個國家在自給自足中過的不錯,和大宋之間的利益並沒有衝突。

和大宋通商之後,只會從大宋獲得更多是商品,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會出現惡意的競爭,最重要的是沒有領土之間的競爭。

能作爲天竺這個龐大王朝的統治者,趙禎相信毗羯羅訶波羅三世不會愚蠢到拒絕自己提議的程度。

所以趙禎要把這次天竺使者的到訪以最高規格的待遇接見,這不光光是給大宋帶來了友誼,還有商機和商路,是趙禎制衡西域的最有效手段。

其實說起來,從天竺借道要比西域通商遠不少,但架不住這裡相對安全啊!

趙禎相信,大宋的商賈若是能從西域走,也是不願繞遠路的,畢竟路途的增加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但趙禎知道,天竺其實是一片巨大的市場,眼下也是打開這個市場的絕佳機會。

西域和天竺都是大宋的目標,只不過一個是作爲商品傾銷的對象,一個是作爲征伐的對象,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

提筆在絹紙上寫下詞頭,命鴻臚寺的官員好生接待天竺使節,要以大國之禮接待,體現大宋這一禮儀之邦的美德!

當然,天竺的使節在趙禎眼中更像是送上門的肥羊,給大宋送來了出路的同時,也給大宋的商品帶來了銷路,簡直就是瞌睡送枕頭,天下哪有這種好事?

趙禎伸手拉了一下邊上的繩索,繩索相連的鈴鐺以清脆的聲音傳遞給外殿,勤政殿中的內侍便小心的進入內殿,恭敬的接過趙禎手中的詞頭向外走去。

詞頭經過御藥院之後,便可從翰林制誥的手中變成聖旨,成爲大宋皇帝金口玉言的旨意。

這麼做是爲了給予天竺使者體面,畢竟人家不遠萬里的過來了,還是帶着天竺君主的善意而來的,大宋自然不能吝嗇,要以最爲濃重的禮儀接待,畢竟天竺還有一個稱號,佛國。

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百章真相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