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

和後世一樣,正式的接見大使並召開記者發佈會其實都是已經在私下商量好協議之後的事情,只是走一個過場昭告天下,在這個封建時代依然如此。

在乾宇殿召見印度使者摩羯柯鈺,對於趙禎來說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私底下達成的協議才最爲重要。

於是當摩羯柯鈺進入皇宮之後,趙禎便傳旨鴻臚寺的官員,讓他前往紫宸殿見駕,紫宸殿是什麼地方?大宋最適合接待外臣的宮殿,趙禎在這裡接見過遼朝使者,接見過高麗,倭國等周邊國家的使者。

當摩羯柯鈺進入大殿後,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在上的御座,這是大宋最高統治者的寶座,鎏金的座椅上是兩條巨大的金色飛龍,只不過它的主人還沒有出現。

摩羯柯鈺知曉,在大宋尊貴之人都是最後出現的,而不是像在天竺一樣早早到場。

趙禎路上稍稍被耽擱了一下,今日不光有天竺使節,還有吐蕃人的使者前來,這算是讓趙禎稍稍有些措手不及,吐蕃人依舊沿襲唐時的風俗,派人前來也不說一聲,只是在進入神都城後徑直前往鴻臚寺宣佈他們的使者身份。

於是這一突發事件就讓趙禎稍稍猶豫起來,吐蕃各部族之間的戰爭不斷,現在大宋和吐蕃的關係還是相對緩和的,但並不意味着吐蕃就完全沒有威脅,相反,趙禎覺得吐蕃應該越亂越好。

高原是一塊禁地,除非是高原上的民族本身,外族極難統治這片區域,所以華夏的王朝版圖永遠都是缺少高原土地的,只有在明清兩朝之後才逐漸的控制一部分地區,當然還是吐蕃以自治居多。

趙禎是希望把吐蕃納入囊中,但卻無法征服高原,在平原地區習慣的人,第一次上高原別說是作戰了,連走路都成問題,大宋最精銳的戰士也會變成軟腳蝦。

要想征服那片土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高原訓練士兵,在高原獲得實際控制權的區域,讓大宋百姓和將士在高原上習慣。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在困擾這吐蕃人,高原反應是因爲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也就是空氣稀少,平原的人去到高海拔一下子適應不了,就會出現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更嚴重者會出現短暫性暈厥。

吐蕃人久居高原,他們長時間的生活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儘管空氣稀薄,但是他們能夠適當的利用氧氣使自己生存下來。

但老天是公平的,吐蕃人長期的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一旦他們離開已經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到了平原,那麼他們的身體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嗜睡、胸悶、頭暈等症狀,但這樣的症狀同樣也有解釋,低原反應。

這還不是吐蕃人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平原地區因爲地勢低,易積水潮溼等原因,平原地區的細菌、病毒會比高海拔地區多得多,因此在這一方面上,高原地區人們的身體少了這一免疫系統,所以高原地區的人來到平原會很容易生病。

吐蕃和大唐之間的戰爭其實並不是吐蕃想要佔據中原的土地,而是他們希望獲得財富和日常用度,並且控制繁華的絲綢之路,以此壟斷經濟。

彪悍的吐蕃人曾經短暫的佔領長安十三天,但最後卻不得不撤走,其中底原反映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只不過現在的吐蕃已經衰落,內戰連連的他們經濟體系早已崩潰,松贊干布留下的那一點吐蕃王朝的家底完全被打的精光,吐蕃能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豐富的產出,雖然不適合種植糧食,可其他資源他們並不缺。

所以吐蕃王朝可以積攢下財富,可以形成有效的經濟和中原進行持久戰,這纔是吐蕃人最難纏的一點,別的民族在和華夏的戰爭中往往是被華夏的強大實力耗死的…………

眼下的吐蕃使者突然出現,這意味着什麼趙禎再清楚不過,現在的吐蕃王朝早已消失,高原上形成了數個部落形勢的勢力,其實現在不應該稱呼吐蕃,因爲這個王朝已經消失。

吐蕃分爲四大部,唐古拉山以北的羌塘部,靠近大宋寧夏路的思麻部,以及和大理接壤的託敢部,以布達拉宮爲主的烏思部。

四個部族之間的戰爭可謂是連連不斷從未停歇,當年宗哥城的戰事甚至延續到了大宋的秦鳳路上,不過後來也是宗哥城的思麻部成爲大宋的助力圍剿西夏。

可以說大宋和吐蕃之間並不是沒有交集,而當時趙禎便已經開始提防高原上的民族,不會給宗哥城的思麻部提供太多的助力,當然在糧食上提供一些援助而已,這也是有限的。

抵達大宋的不是思麻部的使者,而是來自於烏思部邏些城的使者,邏些城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可提到布達拉宮趙禎便立刻知曉,所謂的邏些城也就是後世的拉薩。

這裡的統治者自稱是吐蕃贊普的後裔也是松贊干布的後裔,他們居住在邏些城,統治着高原上最爲繁華的土地,也是高原四部中最爲強大的一部。

對於烏思部的使者到來趙禎是能猜到他的用意的,最近這段時間大宋對吐蕃的思麻部,託敢部進行援助,使得這兩個原本在烏思部壓制下的部族獲得了喘息之機,也烏思部感到了壓力。

所以烏思部向大宋派出了使者,不過趙禎覺得先來後到,應該把這些吐蕃使者晾在一邊,先接見印度的使者再說。畢竟相比吐蕃,印度纔是大宋的重中之重,這是大宋全新的商路所在。

一路上趙禎都在聽着范仲淹的奏報,這位大宋的平章事對局勢的把握非常好,大局觀也不差,在他看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應該把烏思部的吐蕃使者晾在一邊,而首先接見印度使者。

趙禎點頭同意了他的說法,並且讓范仲淹先去打發吐蕃人,自己也該進入紫宸殿中了,畢竟讓印度使者久候有失國體。

聽說這個名叫摩羯柯鈺的使者還是印度有名的智者,顯然他也應該帶着特殊的使命而來,趙禎不相信毗羯羅訶波羅三世千里迢迢的派遣他前來就是爲了向自己表達敬意。

哪有兩手空空表達敬意來的?!

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