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

趙禎看着眼前的輿圖,在地勢上,青藏高原居高臨下,俯視四川盆地和河西走廊。一旦易手,外敵隨時可以衝向四川天府之國,大宋的川陝四路將由原本的富庶戰略大後方變爲大宋的最前線。

而更要命的是,河西走廊也隨時有被切斷的危險,該走廊若被切斷,西域將與內地失去聯繫,甚至很可能朝不保夕。這種威脅的存在將讓大宋日夜不安,永無寧日。

歷史上唐朝就是因爲吐蕃的虎視眈眈和滲透侵擾,不僅劍南川蜀地區一夕數驚,而且在於西域同東擴的阿拉伯帝國的對抗中腹背受敵,直接造成了最後坦羅斯之役的慘敗和最終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這是歷史留下的慘痛教訓,趙禎覺得這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的慘劇,絕不能再在大宋的身上發生。

現在的大宋是一個急速擴張的王朝,在國內對各種資源的緊迫壓力下迫使這個原本秉承華夏固守,封建的王朝不斷的做出改變,不斷的獲取更大的疆域,也在不斷的探索未來。

這是歷史的必然,是文明進步的必然,當大宋停止與外交流,停止通商,停止發展的時候,這個王朝的本質便會再次迴歸傳統的封建小農思想,同時也意味着大宋“死了”。

趙禎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現在的大宋可謂是他一手締造的王朝,完全有別於太祖太宗甚至是他父親的大宋,眼下不斷的進取才是大宋的定義,也是新大宋的力量。

要想讓國家持續的發展,就要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而現在,道路的最大絆腳石已經不是遼朝,也不是曾經的所擔憂的內患,而是在西域,在大宋對外經濟的道路上。

邊患是歷代王朝的最大問題,可吐蕃對中原的影響從未像現在一樣強烈,四川天府之國,雖然直面吐蕃的威脅,但同時多山的蜀中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氣候原因,吐蕃人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可現在不同了,西域在趙禎眼中是個賊,是個靠從大宋身上偷竊而獲取財富的賊,而吐蕃卻是個強盜,一個敢正面和大宋剛的悍匪。

趙禎覺得自己有一種吃着火鍋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給截了的感覺。

確實很不好受,但要消除這個隱患,就需要大宋培養一支能在高原上作戰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卻是大宋所沒有的,有時候,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迫切的。

所以他不惜挑撥天竺和吐蕃之間的關係,刺激吐蕃和角廝羅勢力的對立,這些都是在爲解除吐蕃之患做努力。

四川境內有不少高原之地,這是一片吐蕃和大宋之間的緩衝地帶,大宋在逐漸擴張的時候勢力範圍已經延伸至了高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擴,並且在成都府設立了雅州,而它也是後世雅安的所在。

很自然的,這裡便成爲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吐蕃人和會偶爾來到這裡和大宋的商賈做生意,而蜀中的商賈又是大宋現在最會做生意的人。

吐蕃人也是通過貿易才逐漸發現大宋的強大,這個王朝的崛起之快,攻伐之兇猛,讓吐蕃人領略到了盛唐遺風,想到盛唐就想到他們當年吐蕃王朝的榮耀…………

所以吐蕃人是不甘心的,尤其是贊普的後裔,松贊干布的後裔的烏思部,在他們的眼中,大宋的崛起也應該是吐蕃的崛起,可看看眼下,擁有吐蕃最大的城市,最神聖的宮殿的邏些城卻不是吐蕃的中心,反倒是一個僞贊普角廝羅和大宋“勾肩搭背”,成爲高原上的雄鷹,這怎麼能讓烏思部眼下這口氣?

而達昂更不是什麼使者,而是整個烏思部的首領!他是真正擁有贊普純淨血統的人。

吐蕃四部其實就是四個王系,這是趙禎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吐蕃自唐末崩潰之後,各方勢力崛起,以血統和權威分爲了四個王系,這四個王系就是現在的吐蕃四部。

吐蕃的局勢演變一點也不比華夏的五代十國的亂局簡單,甚至更爲複雜,趙禎命人以最快的速度從崇文苑調取卷宗,還好大宋一項是情報爲先,在和吐蕃通商以及和角廝羅友好的時候便獲取了高原上的情報。

擺在趙禎面前的是一個複雜,倫理,相殘的吐蕃,簡直可以寫成一步狗血的皇族鬧劇。

這四王系分別是朗達瑪之子云丹的後裔佔據拉薩,稱爲拉薩王系。他的勢力多在拉薩、桑耶、朵康等地。

噢鬆之孫尼瑪袞退居阿里佈讓爲王,其三子分別統治孟域——拉達克王系,佈讓、象雄——古格王室,總稱爲“上部三袞”。古格王室之後拉喇嘛絳曲斡迎請阿底峽大師至西藏,自稱阿里王系。

尼瑪袞的第十一代孫據亞澤爲王,自稱亞澤王系。

哦鬆之孫扎西鄒巴有三個兒子:巴德、斡德、基德,稱爲“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個兒子赤穹,據雅隆秦昂達則城,形成雅隆覺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後人在青海定居,成爲宗喀王角廝羅。

趙禎看了許久之後才從複雜的人物關係中理出一條,宗喀王角廝羅也就是雅隆覺阿王系的一個分支,但現在他的實力最強,和大宋的關係最好。

趙禎不會讓角廝羅一家獨大,但也無法在吐蕃另外三王系中尋找夥伴,最好的辦法就在高原上培養自己的勢力,至於如何培養……趙禎看着御案上的紫檀木匣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吐蕃人對佛教有多麼高的崇拜?藏傳佛教的力量甚至高過了他的發祥地天竺。吐蕃人對佛教的狂熱尋常人根本無法理解,信仰已經成爲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要高於現實生活的存在,是精神上的天國。

而對佛祖舍利,趙禎相信他們完全沒有抵抗力。

所以趙禎覺得自己手中所擁有的這十顆佛祖舍利很可能成爲大宋在雅州甚至是高原上建立勢力的最好手段,通過這十顆佛祖舍利,讓大宋成爲一個可以插手高原的正統存在。

趙禎在三才驚訝的目光中手綻蓮花唸叨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