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

當趙禎進入火器營後,李酒便一路上陪同,不敢有一絲怠慢,獻媚的樣子連三才都看不下去,但三才知道,官家不會生氣,李酒實在太過珍惜這個機會,這是他火器營在軍中出頭的希望,換做是自己也要拼命的向官家獻媚才行。

最主要的一點,三才知道李酒和官家的之間的關係,跟隨官家多年,李酒幹什麼官家不知道?

趙禎確實知道李酒的意思,但他依舊是否決了:“火器營還是沒有獨立作戰的可能,至少要和長槍手一起作戰,朕還打算給你們配備陌刀手的,但陌刀手沉重,無法跟上你們的輕裝速度。”

“官家,火器營絕有能力擔當重任!還請官家三思!”

趙禎再次打開帆布,從中取出一柄燧發槍,槍聲依舊順滑,一點毛刺也沒有,甚至還在上面塗抹了一層蠟以保持它的防水和手感。

槍頭上是一個末端圓環狀的三棱刺刀,此時刺刀向內圓環在外緊緊的套在槍管上,完全不會有問題,這比之前把刺刀別在腰間要好得多,並且攜帶方便。

軍刺的可怕之處便在於它的殺傷性,當錐形刺刀刺入人體之後,其刃間的樋會將空氣引入傷口。

一旦這些空氣進入血管之中並形成空氣栓塞,就將堵塞通往腦部的血管,造成人的腦死亡,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但隨着不斷用動物做實驗,以及詳細的解刨,大宋的格物學者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當然這還不是三菱軍刺唯一致命的地方,除此之外,三棱刺刀造成的傷口難以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理,因此在戰場上三棱刺刀的殺傷力非常可觀。

和火槍一樣,火器營的將士們追求的是一擊致命,趙禎撫摸着燧發槍的槍身,上面的日期清晰無比,每一把槍都能追本溯源,尋找到從木材,打磨,鐵料,鑄造等等一系列的參與工匠。

大宋有一套晚輩的責任制度,軍中的器械也大多如此,只要出現問題,一查一個準,誰也跑不掉!

這是早已建立好的責任制度,同時也是大宋流水作業生產帶來的好處,每個人只負責製造一塊零件,而最後有專門的人負責拼裝,所以誰也不能掌握完整的工序,除了火器營中的大匠以外。

這次出征火器營的大匠也跟隨前來,在他們眼中,每一柄火槍都是心血和智慧的結晶,都是格物之下神奇的產物。

大宋燧發槍的發展歷史簡直超乎趙禎的想象,華夏百姓的智慧是真的不可小覷,火繩槍的概念出來之後便立刻被取代了,原因很簡單,火繩不易攜帶,而且受到天氣影響,裝彈速度慢等等特點。

華夏的工匠簡直就是精益求精的典範,他們以古老的智慧,瞬間便跨過了火槍發展史的數個階段,進入了燧發槍時代,在這個過程中,趙禎並未參與多少後世智慧進去,而是工匠們自己進行的研發。

當然這歸根結底要得益於趙禎,大宋王朝一來有錢,二來大力扶持,所以工匠可以把心思投入其中,燧發槍很快被髮明出來,速度之快,心思之巧妙,讓趙禎大爲讚歎。

右手拇指稍稍用力向後一板,“咔嚓”清脆的機括聲響起,這就說明擊錘已經被機括卡住,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打火石也就是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一方式大大簡化了複雜的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即便是一發沒有打出火來,還可以迅速重複擊發的動作,軍中有規矩,若是一發未出,必須開火之後才能向後一排輪換,以免走火誤傷。

趙禎對燧發槍的可靠性是抱有懷疑的,但他忘了,華夏是最早誕生扳機的地方,燧發槍的扳機可靠性極高,趙禎試了十槍,沒有一槍啞火。

這體現了大宋燧發槍的極高可靠性,但火器營唯一讓趙禎不滿意的地方便是裝藥,依舊採用了原始的裝藥方式,在一個先進的帶有膛線的槍管裡依舊使用藥粉裝藥,這對趙禎來說不能理解,畢竟自己已經提出過紙殼彈了。

大宋的燧發槍無論怎麼演變還是不能擺脫它前裝槍的命運,前裝槍都是直接從槍口往內加火藥,然後再裝入彈頭,操作緩慢而且每次的裝藥量不確定,因而射擊效果也不穩定。

而定量的紙殼裝藥無非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這個時代,尚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加工技術,但是爲了使裝彈速度加快,且藥量一定,紙質彈殼就應運而生,最初的紙質彈殼只使用紙捲成的筒,裡面裝有火藥,但彈頭與之分別裝入,裝填速度仍較慢。趙禎甚至想把彈頭和火藥一同裝入紙質彈殼內。

但被匠人們否定絕不可能沒有原因,事實上原因很簡單,紙張達不到軍中的需求,紙殼燃燒的不充分,經常產生雜質在槍管之中,用上紙殼裝藥的目的就是爲了節省時間,可最後士兵們花費清理的時間往往和普通裝藥一樣,這還爲何要加上成本使用紙殼?

熟練的將士們的裝藥精準完全不比紙殼裝藥來了差,所以在沒找到更好的紙張之前,火器營的火槍捨棄紙殼裝藥,但這種方法卻被保存了起來,待有一天找到了合適的紙殼,立刻便可投入使用。

從瞄準到擊發,趙禎只用了短短的數秒,煙消雲散之後,報靶的士兵出現,高舉着趙禎的靶子大喝:“官家威武,一擊即中!”

趙禎微微點頭,這樣的精準度已經完全能滿足戰場上的需求,何況現在的火槍殺傷並不是靠精準度而進行的,而是靠着大面積的彈牆。

燧發槍的另一個優勢展現出來,只需要普通士兵,在簡單的訓練之後便能操縱燧發槍,並且在大宋火器營這般規矩森嚴的地方,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被規定到了極致,堪稱完美!

只有在這樣高強度的訓練下,才能把燧發槍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三排輪換連射的陣形,更是可以保持彈幕不絕。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