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

西域人有一個很好也是很不好的習慣,他們喜歡真金白銀,市面上也流通金銀。

尤其是黃金更是被他們所癡迷崇拜,這其中和天竺傳來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聯繫。

當然也和這裡的氣氛有關,自從中原王朝和西域通商之後,唯有金銀在這裡最好使,也最流通,所以西域人對金銀有一種狂熱。

西域諸國的國庫之中,通過這些年與大宋的通商,他們獲得了大量的金銀,這還不限於各種器皿,甚至還有金牙等等……

只不過現在這些財富都成爲了遼朝的囊中之物,以解燃眉之急!蕭撻裡採用了極端的手段,以掠奪的,拋棄盟友的方式爲遼朝斂財,遼朝最急需這些金銀幫助國內度過難關。

大遼的官鈔已經濫發到了一定程度,蕭撻裡深知趙禎在大宋發行的交鈔有着推動大宋經濟的巨大作用,而她也妄圖恢復遼朝官鈔的地位,這是她讓遼朝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

如何恢復這些已經在民間失去信用的官鈔?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重新發行,並讓他們能直接兌現,這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凌厲手段,但也要冒着極大的風險。

廢除舊官鈔,發行新官鈔,也就意味着朝廷有辦法直接讓百姓手中的官鈔變成廢紙!

雖然現在已經是廢紙了,但只要朝廷一日不廢除,還是有一定的信用在其中,若是再一次改革,不知百姓做何感想,還會信任這種東西嗎?

但蕭撻裡覺得只得值得一試!

她仔細的研究過大宋的商業如何成爲推動整個社會前進的,就像是一把弩箭,只要弦不斷,拉得越緊,釋放的箭矢便能飛得越遠。

從趙禎親政開始,他就不懈努力的推動大宋的商業發展,幾乎到了獨斷專行的地步,開始很多人反對他,但隨着利益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支持他。

同樣隨着商業的繁盛,大宋變的越來越有錢,最明顯的便是百姓口袋中的錢變多了,而這些百姓用多出的錢再次購買商品,不斷的投入其中,甚至自己也走上了經商之路。

財富不斷的積攢,使得大宋的商賈越來越多,而商賈越多,商路也就越多,帶動了整個大宋的經濟,同時也向朝廷繳納更多的稅收。

誰能想到到場一個太子的玩鬧之作,居然成爲引發大宋商業變革的開始?

蕭撻裡到現在都覺得這是如做夢一般的事情,但卻被趙禎幹成了,現在大宋最有錢,也是最有權的商號依舊以一個可笑的名字命名,“蔡記”。

既然一個孩童能以都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做出今天的大宋商業來,那自己一個太皇太后領頭,得到朝臣支持的大遼商業改革難道就不能成功?

蕭撻裡覺得他趙禎不是神人,也不是什麼招財童子,他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而且能做的更好。

一車車的財富不斷的涌進高昌城,在這裡堆積起來的同時,遼朝的軍隊也開始了對財富的轉移,轉移到遼朝的國庫之中才算安全。

張儉爲此請求五萬精銳騎兵的護送,他要保證這足有八千萬貫的財富進入大遼的國庫,且一文錢也不能少。

蕭撻裡毫不猶豫的同意,且在五萬人的基礎上追加兩萬,有了七萬人的護送,即便是他們戰死大半也能把這些財富運到上京城了。

按理說要不了這麼多的士兵,但她輸不起,這是遼朝翻盤的希望所在,她把一切都寄託在了這八千萬貫的財富上。

蕭撻裡知道,大宋的崛起就是從商業上開始的,恍然之間她便明白了一個道理,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也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談,治國需要錢,養兵也需要錢。

蕭撻裡自從臨朝稱制以來,不斷的收攏遼朝的兵權,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時也希望遼朝復甦起來,恢復往日的榮光。

她要讓百姓和貴族們恢復信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有源源不斷的錢財涌入大遼,即便是涌入大遼的國庫也會讓他們心安。

一切的一切包括通商西域,包括出兵西域,都是蕭撻裡爲遼朝復甦所準備的,她從趙禎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大宋控制了倭國的金銀,壟斷了東方的唯一渠道,而西方的絲綢之路又是一家獨大,這讓遼朝基本上沒有了辦法,蕭撻裡只能和西域聯手對抗大宋,只不過她忽然明白,與其聯手對抗不如合二爲一,讓西域成爲遼朝的一部分。

於是便有了完美的計劃,和接二連三的兵變,遼朝獲得了驚人的財富,而西域也成爲了遼朝的一部分,當然除了六種城和寶莊城外……

遼朝對西域的佔領是自上而下的,這對西域來說是影響最小的變動,西域的上層幾乎被遼朝一掃而空,或是歸降,或是被屠戮殆盡,至於官員更是被收買威脅,完全沒有反抗之力。

強大的力量展現了一個好處,可以摧毀一切想要反對的人,而遼朝就是如此,有些反對的官員滿門被誅,血淋淋的事實讓西域人不得不妥協。

但遼朝只對西域的上層進行威脅和殺戮,卻從未涉及到下層的百姓,因爲沒有意義,在這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地方,只要上層改變了態度,下層百姓也不會有疑議,他們都聽從上層官員和貴族的。

因此遼朝在西域的佔領很順利,西域諸國幾乎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成爲遼朝的土地,蕭撻裡並不愚蠢,她知道必須要掌控這裡才能獲得有效的統治。

而掌控這裡的最好方法便是以遼朝官員替代西域官員,這招和大宋的手法一樣,每每佔領一處土地,大宋便以朝中官員取代當地官員,無有例外。

這麼做的好處便是,所佔之地都會和大宋國內一般無二,政令上下通行。

蕭撻裡也用上了這種手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大遼的臣子對西域進行管理,而且要多少有多少,因爲遼朝也有不少的漢家讀書的人,他們考中功名之後便等待着選官,現在有讓他們施展抱負的地方了!

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