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

對於軍人來說,永遠只有戰爭和準備戰爭兩種狀態。

這句話是趙禎提出的,同時刻進了大宋軍隊的骨子裡,自大宋開國以來,軍隊便一直處於吊兒郎當的狀態,“得益於”太祖黃袍加身之事,趙家的人對軍隊有着一種天然的恐懼。

武將也成爲老趙家最爲防範的“敵人”。

可以說歷朝歷代如同大宋皇帝一般恐懼武將的幾乎沒有,但到了趙禎這裡纔有所改變,最少是態度上的改變,雖然要防備武將作亂的可能,但卻不能因噎廢食。

同樣軍事建設也不能鬆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句話對皇帝來說特別的有道理。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兩者缺一不可,趙禎自繼位以來,一直提倡這種理論,不斷的重複之下,不自覺的影響這大宋朝堂以及民間的輿論,最終在大宋形成一股影響。

軍中的待遇是極好的,大宋有錢了,不光能照顧文臣給他們高薪養廉,還能提高和改善軍中的待遇,趙禎一直把軍人視作大宋的鋼鐵長城,要想馬兒跑,必須吃得飽,趙禎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大宋才興起一股從軍熱,軍武院也是年年招滿。

一個國家的人才是有限的,當朝廷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文臣之中的時候,文人自然更多,讀書人希望通過入仕來打破禁錮,在科舉之中一飛沖天。

而隨着朝廷對武將的支持,使得大宋從軍之人越來越多,軍武院的待遇是沒話說,不禁全包食宿,衣物,冰炭,甚至還能照顧子女。

這可是國子監都沒有的待遇,只要有一個人入了軍武院,全家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這樣的好事誰不稀罕?誰家要是出了一個軍武院的學子,整條巷子裡的人家都會羨慕。

於是大宋便有越來越多的人期望通過軍武院的考試成爲其中的一員,只要過了軍武院的考試,最少也可入背嵬軍中擔任虞侯,並且從背嵬軍中磨鍊出來之後,也少不得校尉的軍銜。

大宋現在的軍隊有多少?何止數十萬!

十六衛是地方武裝上的常備軍,每軍一萬人便是十六萬之數,這還不算隨時可以徵召的退役老兵,事實上十六衛可以在段時間內擴充至現在的三倍。

而禁軍的人數就更多了,從上四軍和邊軍退役下來的老兵不知有多少,大宋的工廠還就喜歡用這些廝殺漢,不愁沒有着落。

即便不想進工廠,朝廷也會在每年補充一些名額進入地方州府充當捕快,若是幹上兩年得到上官的提攜,再破幾個案子,那可就不得了,說不得能從捕快變成捕頭,捕頭還能有往上升的可能,只要立功,捕頭也是可以成爲縣尉的!

趙禎的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大宋百姓的從軍充滿了熱情,不少人甚至棄文從武,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待遇。

當然,軍人的待遇提高付出的自然也要更多,訓練,作戰,極爲幸苦,紀律更是軍中的鐵律,即便是主將也不能違反,思想建設更是少不了,文臣擔任的行軍司馬一方面可以保證上級命令的有效執行,一方面也要保證軍隊的紀律與忠誠。

可以說現在的宋軍已經成爲超越這個時代的軍隊,無論是訓練還是紀律,或是軍械,早已成爲這個時代的巔峰,也是大宋最強有力的保障。

而木蘭圍場的秋獮,就是大宋的演兵之所,秋天要以秋獮祭祀,對於大宋來說這是一個演習的好機會,豈能輕易放過?

演習自然需要場地,於是木蘭圍場就是最爲適合的地方,大宋每年要在這裡舉行大規模的軍演,以提高軍隊之間的戰力,以及配合。

當然,獲勝者也是有賞賜的。

趙禎出了車駕,翻身上馬遊覽圍場的建設,顯然這裡已經完成,四周都用木頭做好了柵欄,同時兩軍對壘之地也已經準備完畢。

蔡伯俙在邊上不斷的爲趙禎講解:“官家,東面是背嵬軍的駐地,約有兩萬人,這些人這段時間在此訓練,而西面是龍衛軍的駐地,他們那裡訓練,雙方之間過招了幾次,互有勝負。”

趙禎點了點頭,冒出的一個突然的想法,望着蔡伯俙道:“是不錯,但朕今年就打算在此秋獮,眼看時間也不短,便不回神都城,傳旨回去,讓神都城中參與秋獮的官員自行前來!”

蔡伯俙微微一愣:“官家不先回朝?”

趙禎翻了個白眼:“廢話,朕現在就在木蘭圍場,你的意思是讓朕從這裡先返回神都城,然後再從神都城回來?!”

蔡伯俙不知道趙禎的想法,但還是覺得其中有什麼問題,小聲的向趙禎試探道:“官家,莫不是您不想回神都吧?”

趙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神都城的事情有些亂,朕想靜靜!”

事實上趙禎希望通過這一表態讓神都城的中的人清楚,他,大宋的君王,天下的主宰又回來了。

這是一個契機,趙禎希望通過這次秋獮,把國內出現的問題儘量解決掉,這裡是大宋的圍獵之所,不是神都城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禎在神都城中並非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其中有許多的利益糾纏在一起,皇帝真正能做到乾坤獨斷的可沒有幾個,有的時候也要向種種無奈妥協。

而在這秋獮之地,趙禎卻是可以做到集權,軍中對皇帝的支持向來是無條件的服從,武將從心底裡感激趙禎的提攜,他們知道原來的武將是什麼待遇,和現在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可以說是趙禎給了他們尊嚴,讓天下所有的武官站起來了,再也不是被文官隨意呵斥的廝殺漢,有了自己的尊嚴和體面。

這也是趙禎用來制衡文官的手段之一,單單是通過疊牀架屋,或是分權來限制文官的權利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而適當的扶持武將以此對文官進行制衡卻要好得多。

如今的大宋需要的便是辦事效率,文官的體系已經得到的改善,所以要把武將頭上的“緊箍咒”鬆一鬆,而趙禎這麼做卻不會過分,事實上文官的地位依舊在武將之上…………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