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

蘇軾的感覺是正確的,趙禎並不打算點到爲止,而是要“深入的”,“透徹的”,“大換血”似得改變大宋朝堂的精神,改變大宋的精神。

當然,這是一場改變,並不是一場謀殺,所以對上了年紀的人,身患疾病的人還是有特殊照顧的,但年輕官員…………一個都別想跑!

望着文臣武將,望着勳貴宗親,趙禎悠悠然的來了句:“從現在起,一切以軍中法!”

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從秋獮開始,所有人都要按照軍中的習慣和法度進行,無人能例外,也就是說即便是皇后也要如此…………

蘇軾“絕望”的盯着曾鞏道:“瞧見沒?我就說吧!我就說吧!”

“這又如何?你不是在軍中待過嗎?也沒瞧見你少了一塊肉嘞!”曾鞏玩味的望着蘇軾,隨即臉色一黑,他想起來了,當初在神都城的城門口迎接蘇軾的時候,這貨好似和現在不一樣……

趙禎的話音剛落,便有數隊將士上前,給參與秋獮的所有人配上了橫刀,弓箭,弩箭,還有盔甲………雖說是半身的皮甲,可這對於平日裡在朝堂之中文質彬彬的文臣來說亦是難事!

這時候的蘇軾反倒是坦然起來,一手一腳的穿上皮甲,邊上的曾鞏瞧着蘇軾的模樣,把弓弦包裹起來然後斜掛在身上,接着便是把弩箭插入馬鞍上的皮革套子之中,箭袋也是放在馬鞍上。

有些人則是把箭袋掛在了背後,這樣看着威武方便,實在是行軍之中的無奈之舉,箭袋放在背後,便要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舉手夠箭,而在馬鞍上順手一抽就好。

大宋的弩箭和弓箭都是制式的,所以不分弓弩都可以使用,秋獮是打獵,弓箭弩箭都能用,就看你的水平如何,當然一般的文臣還是喜歡使用弩箭。

蘇軾用刀鞘一把將曾鞏手中的棘輪弩懟過去:“弓弩萬萬不可對着人,即便是未上弦亦不可!”

發放弩箭的士卒驚訝的擡頭望了蘇軾一眼,豎起大拇指道:“這位官人倒是在軍中待過!諸位官人,手中的棘輪弩乃是我大宋的克敵利器,但也是要命的玩意,一旦失手,以眼下這個距離,射穿一個人不成問題,甚至還能連斃兩人嘞!萬萬小心,萬萬小心!”

這話就讓衆人更加提心吊膽,不是擔心手中的弩箭傷人性命,更多的是擔心那個不長眼的傢伙在無意之中把自己給射穿了…………

當然,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往弩箭裡裝填箭矢。

趙禎親自爲王語嫣披上鎧甲,這是一副相當貼身的板甲,質量輕盈,並不累贅,穿上之後的王語嫣處處透露出一股子英氣。

而趙旭趙昀兩人卻是互相幫對方着甲,這時候終究是兄友弟恭,他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定要妥帖,他們知道父皇母后事實上最看重的是手足之情。

趙禎從小就對他們說:“人要先學會愛自己纔會愛他人,先學會愛親人才會愛天下人。”

趙禎和王語嫣都知道,其實趙旭不是一個暴戾的孩子,相反他受到儒家的教育之後,是一個遵守禮法的孩子,但也正是這種儒家的定式思想讓他成爲一個墨守成規之人。

這歸根結底還是趙禎自己的錯,他當初和王語嫣都想着把趙旭打造成一個守成之君,而什麼思想最適合?自然是儒家思想,所以導致趙旭現在被約束在一個框架之中,一個由儒家思想,教條和禮法約束的框架。

現在趙旭每做一件事都要首先考慮這是否附和儒家的“規矩”,而且他也學到了文官身上所謂穩重,趙旭不是一個天資非常好的孩子,並不是說他笨,他的智慧不輸於趙昀。

只不過他沒有作爲皇帝所應該有的“天資”。

待所有人準備完畢,便是趙禎開始首獵,帝王首獵之後,意味着秋獮正式開始,爲期一週,當然也只有在趙禎首獵之後,一路趕來的官員才能休息。

對於趙禎來說這實在簡單,這是大宋剛剛圈禁的圍場,裡面的飛禽走獸不要太多,而且趙禎不打算用火槍狩獵,而是會用刀劍,弓弩。

這是祖先狩獵的工具,也是祖先每次秋獮的禮器,趙禎自然不會改變,至於在遼朝,遼人的秋獮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誰說漢家男兒就不能如草原漢子那般的彎弓射獵,風吹草第,趙禎策馬奔騰,警覺的梅花鹿分散逃走,這是他們生存的本能,鹿兒四蹄飛奔,趙禎緊追其後,箭矢早已搭在弓弦上,瞅準機會就是一箭射出。

在馬上射獵其實並不簡單,馬的奔跑能力在於持久,而鹿善於機動和爆發,趙禎追逐一會之後,眼前這隻梅花鹿的體力不斷的下降,這一箭便有極高的命中率。

隨着梅花鹿的翻倒在地,四周將士發出歡呼之聲。

自有軍士上前收拾獵物,這是秋獮的第一隻獵物,也是祭祀的最佳祭品,秋獮的祭祀向來是用獵物,整隻鹿都要放在了祭壇之上,當然一隻鹿實在太磕磣了些。

除了趙禎之外,王語嫣這位一國之母也參與了狩獵之中,只不過她用的不是弓箭,而是弩箭,棘輪弩的上弦並不費勁,王語嫣甚至可以在馬上單手完成上弦。

文武百官都沒想到,身處後宮之中的大宋皇后居然有着相當不錯的馬上功夫,並且射獵也相當不錯,當然她的獵物不是鹿,而是一隻羊。

而趙旭和趙昀兩人的獵物是牛……

牛羊本就是祭祀所用的祭品,而趙禎的鹿顯然是首獵的祭品,象徵着帝王的實力,整隻的鹿,牛,羊,被放在祭臺上,而所祭祀的是皇天與后土,也祭祀華夏的祖先。

趙禎帶着趙旭趙昀兩人在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諾下緩緩參拜,拜的是誰?是華夏祖先!祭的是誰?是華夏的尚武精神。

在蒼茫的草原上,臨時搭建的祭臺,帝王着甲佩劍帶着子嗣參拜,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是儒家禮法之中看不到的熱血。

這是一種粗獷美,是一種讓人心中澎湃的震撼,原來漢家也有如此大氣魄!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