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

神都城中早已是熱鬧的像在過年,皇帝不在的這段時間,神都城已經壓抑的太久太久,即便是心中有底,即便是嘴上說的滿不在乎,即便是一切都循規蹈矩,但總有一種凝重在其中,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

當秋獮隊伍的唱和官出現在北京城的時候,整個城市瞬間躁動起來。

這是一場最爲濃重的迎接,也是一場歡慶,趙禎在神都城的時候百姓已經習以爲常,不覺有什麼特別,只覺得官家就該高高在上的待在宮中。

可一旦失去才知道他的重要,整個神都城已經在一種看不見的高壓狀態下持續了太長的時間,誰都知道,只有真正見到大宋天子的儀仗,見到官家的御容,大家心中懸着的石頭才能放下去。

人們扶老攜幼,呼朋喚友,前往神都城外的十里亭附近等待,但很快他們便發現即便是到了十里亭的距離也根本就容納不下神都城不斷出來的人。

十里亭事實上並沒有十里,具體大概在兩三裡地左右,只不過感覺距離神都城已經遠了便取名十里亭,這裡是送別友迎親的最佳場地。

神都府衙門爲了方便百姓,在這裡修建了廊腰縵回蜿蜒曲折的歇腳亭子。因爲是在十里亭的原址上修建,於是百姓們還稱呼這裡爲十里亭。

神都城的規模遠超東京城,北京城的名號早已給大定府,能配得上神都的稱號自然不是一般的都城,這麼多年的改造和建設下,神都城日益完善,規模也逐漸宏大起來,甚至到現在也沒有徹底停下城池的建設。

它彷彿是一個不斷髮展的細胞,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要發生改變,都在不斷的向外擴展一點。

巨大高聳的城牆是神都的城池,而在城池之外同樣熱鬧,但朝廷已經無法在把這些城外之地劃歸神都之中了,因爲這已經不是神都城的第二次擴展,甚至不是第三次。

不知神都對大宋百姓有什麼吸引力,只要城外規模浩大之後,神都城便要進行一次擴建,接着便是城外再次繁盛,再次擴建,原本第一次修建的外城現在早已成爲內城。

神都城的百姓們爭相出城,雖然沒有達到萬人空巷,但卻也是十室九空,人們走在街上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官家的車駕儀仗到哪了。

可往往還沒到城門口就發現擠不動了。

神都城的百姓已有三百萬之衆,很難想象這是一城一池的人口,三百萬!什麼概念?遼朝現在的人口怕是也只有這麼多了。

這麼多的人口怎麼能在小小的十里亭擠得下?

這可讓神都府的衙役上了天,現在神都府的知府事乃是與趙禎同歲的唐介唐子方,他的事蹟在上任之前幾乎是傳遍了整個神都城。

人人誇讚他唐介從小深明大義,德行高尚,幼時父親卒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貧困,集資相助,他謝絕不取,這有幾人能做到?何況還是個孩子?

後應試,中進士,因品行高尚,自此深得朝廷器重,一路平步青雲,最重要的是他爲官清正廉明,與同朝包拯一樣剛正不阿,世人稱讚有嘉。

而前有包拯,後有唐介,中間還有一個韓琦,神都城百姓感嘆自己的命好,遇到的都是清官,好官。

可即便如此,唐介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近百萬人涌向神都最新修建的天安門,這還了得?城外的十里亭早已是人滿爲患,城中的人又向外擠,別說是看官家御容,就是車駕儀仗也沒路行進!

神都府所有可以調用的人手都被用上了,但這還遠遠不夠,爲今之計只有不斷向前,唐介把十里亭匯聚的百姓向前驅趕,後面的人已經容納不下,只有前進。

人流不斷的向前涌動,唐介帶着衙役騎馬在中間移動,把人流左右分開,連神都城的守軍也跟着幫忙,一旦出事可不是神都府一家倒黴,巡城御史,巡城虞侯,都點檢,都指揮使都要跟着倒黴。

再說帝王儀仗豈能沒有淨水潑街黃土墊道的事?

現在大宋的路全是水泥路,黃土墊道就免了,可淨水潑街必須要有,城中的潛火鋪子帶着水龍不斷的在路上來回遊走,把這條直通神都城的水泥路衝的乾乾淨淨。

而四周的百姓絕不會踏上公路一步,這公路已經成爲大宋天子的御道,無論這路是否在神都城中,只要天子歸朝,這就是御道!

百姓們其實很自覺,唐介並沒費多少功夫,只不過安排一些人在城中的時候產生了一點矛盾,那些百姓想出城看望官家,希望早一點看見天子儀仗。

神都現在已經傳遍了趙禎的奇人異事,什麼赤腳大仙下凡之類的早已過氣,有人說趙禎就是紫薇帝君轉世,來大宋就是爲了讓大宋成爲盛世王朝,繁榮昌盛之國。

百姓們哪能屈居人後?

神都府的衙役卻把城中的人按住,死活不讓他們出城了,原因很簡單,城外的隊伍已經排出百里之地,都快到北面的順州地界了!

此時此刻唐介和神都府衙役,以及神都城的守軍只希望官家早點來,他們知道,只要官家出現,這些躁動的百姓就能立刻被安撫下來。

唐介安排好了城中之事,便立刻帶領所有能用得上的人手前往城外安排,御道兩邊要站上禁軍,五步一掃十步一崗,禁軍的人數遠沒有百姓來的多。

神都城的城牆上,旌旗,儀仗也全部豎起,硃紅叉子也儘量擺出來,百姓齊齊的翹首以待,當趙禎的車駕出現時,熙熙攘攘的人羣瞬間安靜下來。

原本的雜亂無章像是被突然整頓,所有人自覺的站好,一句話不說,緊緊的盯着那高高豎起的紅色大旗,旗幟上的宋字迎風飛舞…………

趙禎瞧見前面黑壓壓的人羣猛然一驚,看着四周的環境在看了看背後不遠的順州城一時說不出話來。

三才上前在車駕邊上一陣低語,王語嫣轉頭對趙禎道:“官家,您也該出去抖抖威風嘞!神都城的百姓爲了迎接您可是足足列隊百里,所以纔到了這。”

趙禎剛剛走出車駕跨上戰馬,“萬歲”之聲便響起,開始不太整齊,畢竟人數太多有先有後,待到了三聲過後,數百萬人的聲音便如同天地間最大的音響,不斷的迴盪在神都城的上空,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

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