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

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三個名頭哪一個拿出去都嚇人。

所謂資政殿大學士,事實上就是參知政事的恩寵之銜,先帝朝時,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授欽若,以示尊寵,無吏守、無職掌,僅出入侍從備顧問。旋又以王欽若爲資政殿大學士。

後由罷職輔臣充任,以示尊寵,此二職除罷宰相外,它官充任僅爲特例,由此可見李若谷頭上盯着的資政殿大學士有多麼清貴。

李贇還準備祝賀父親,但卻瞧見在宮中儀仗走後,父親的臉色卻比鍋底還黑,以最快的速度命人把賞賜都收拾了,進入府中的院落亂轉。

而門外議論紛紛的衆人並未散去,甚至有人在第一時間遞上拜帖。

“大人何以愁眉不展?”

李若谷望着不解的李贇道:“官家如此大張旗鼓的賜給爲父如此官職,難道你就不覺得不妥?爲父雖然決定支持官家改制,但也不曾想被架在火上烤。”

李贇不解的問到:“大人這是何意?官家青睞難道不是好事?”

李若谷望着人到中年的兒子,苦笑着說道:“玉恆啊!你這般年歲了,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門道,如何在朝堂之中立足,所以爲父讓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經很好,不要再想着上進。”

李贇不明白父親的意思,李若谷看着他茫然的眼神道:“官家即將改制,今日朝會不少人反對,而爲父卻在留身奏事後得到如此賞賜,你說別人會怎麼想?難道就不知道爲父已經倒戈支持官家?那些保守臣子豈不是恨死爲父?”

話都說的如此清楚了,李贇也瞬間知曉父親的意思,小聲道:“也就是說官家這是把大人逼迫到了前面,充當那些人攻擊的草人靶子?”

李若谷這才滿意道:“沒錯,官家這一手來的極好,把爲父變成了保守之人攻擊的目標,卻轉移了問題本身在官家身上的道理。”

李贇不解的問到:“那父親爲何要受此旨意?完全可以拒不接旨啊?如此一來豈不是博得了清名,也讓旁人覺得您並非是支持改制之人?”

李若谷瞪了兒子一眼:“這事情是老夫說的算的,你看不出來官家是打定主意要改制的了,逆勢而爲實屬不智,再說有舍纔有得,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兩樣是能輕易得到的,官家這是讓老夫付出點代價交換而已!”

“我等是改制的受益者,所以只能支持官家,朝中的大多數臣子也都是支持官家的,原因爲何?就因爲他們的名頭上掛着尚書銜,六部尚書多是參知政事,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影響不大,有人甚至還能更進一步,誰不希望?現在看來官家是早已打算改制的,要不然也不會對中樞影響如此之小!”

經過父親的提醒,李贇也發現這個問題,細細算下,中樞官員是被影響最小的官員,官家可謂是早已準備好讓中樞官員支持,這份謀劃也太早了一點吧?

可事實上李家父子猜錯了,中樞之所以受到衝擊小並不是趙禎早早謀劃,而是因爲他對官員的任命還是以實職出發,並且虛實結合,兩府官員基本如此,並沒有相差很多的職銜和差遣出現。

相對與上了“賊船”的李家父子,趙禎卻在宮中對自己的兒子趙旭講解一下鮮爲人知的東西,這是隻有坐上君王或是儲君寶座的人才能分享的學問。

寶章殿中,天家的這對父子隨意的坐着,寶章殿是皇宮中頗爲偏僻的小殿,但趙禎覺得這裡僻靜,距離東宮又不遠,便把這裡劃給趙旭作爲書房一樣的小宮殿。

每日他也可以在寶章殿中和趙旭單獨講講朝政之中的事情,這些事並非其他皇嗣能聽的,也不是朝臣能講清楚的,可以說這小小的寶章殿事實上是天家父子傳承帝王智慧的地方。

趙禎抿了口茶水,讓茶香在嘴中緩緩擴散後,對稍顯緊張的趙旭開口問到:“父皇的改制可是在朝中掀起不少的風波,你就沒有什麼見地?”

趙旭皺眉想一想道:“兒臣不明白,既然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制度,爲何要改變?”

趙禎笑道:“這就對了,莫要緊張,心中有什麼就問什麼,朕從未因你不懂而訓斥你,只是擔心你不懂裝懂還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問。”

瞧着兒子靦腆的笑了笑,趙禎心中微微發酸,當年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比現在融洽的多,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大宋國事愈發的繁忙,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就變得不知不覺疏遠了。

趙禎緩緩開口,聲音頗爲沉重:“我朝開國便面臨許多問題,太祖太宗以史爲鑑,爲防藩鎮割據及大臣、外戚、女後、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權,又因抵禦遼、夏等外敵的侵擾,放止成爲五代樑,唐,晉,漢,周後又一個短命王朝,從政治到軍事,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採取一系列加強皇權之手段,瞧瞧現在,已然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要害正如太宗所云“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趙旭目光炯炯的望着趙禎,他知道父親的意思,但若不是父親所說,他還真的不是很知曉其中的意義,文臣們教導自己的時候可不會提及這些。

趙禎喝了口茶水,瞧見求知的眼神笑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畢竟咱們天家的手段這麼多年來早已被外人看透,疊牀架屋便是其一,當初太祖杯酒釋兵權也是,至於設立三司使總掌大宋財政事實上也一樣,最後都是變爲帝王掌控而已。”

“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官稱和實職的分離,使朝廷內外大批官員無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義上都有正式官員,但除非朕特命,不管本部的職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互相推諉者多不勝數!這是什麼?是朝廷每年消耗大量錢財養着這批閒人。”

趙禎越說越生氣,但在最後感嘆一句道:“凡是有利必有弊,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牀架屋,機構空前龐大。但是卻有利於帝王直接控制用人大權,朕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隨時撤換無能之輩。”

趙禎說完便望着趙旭道:“也許這就是當初太祖太宗所想也說不定…………”

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