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

原本大宋的朝會枯燥且無趣,但在趙禎的改變下成了另一番的模樣。

各個衙門的官員基本上都到場了,爲的就是和需要對接的部門合作,朝會散朝之後會留有一個時辰的時間給官員們現場互動,是官員和官員之間的互動。

對於二皇子趙昀的離開誰都沒有提及,彷彿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大殿的兩側涌出大量的內侍,他們的任務就是端着桌椅以整齊的隊列出現,並把它們放在朝臣們的面前。

這在朝會開始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朝臣們已經開始喜歡上了這種辦公方式,原因很簡單,這會讓麻煩的事情變得簡單起來,也免了不斷穿過一道又一道門的麻煩。

趙禎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同樣看着手中的奏疏,這是一種現場威壓,各部之間的問題處理不能再敷衍了事,這像是一個高效的辦公室,所有的東西都在這裡被分類,被歸納到每一個具體部門。

原本朝臣們認爲在皇帝面前辦公是不合適的,最少會很緊張,但很快他們就會被浩浩蕩蕩的公文給淹沒,沒人在這個時候去注意大殿上的御座是否有人。

皇帝是否還坐在那裡,還在看着殿中的文武官員,這就是趙禎想要的效果。

起身離開御座,轉身進入後殿,所有的參知政事都已經抵達,並且都在看着眼前的這份公文,趙禎手上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

“諸位卿家覺得朕這一法如何?即便是朕不在御座上也沒甚的關係,朝臣們依舊專心致志,所以,朕也要處理一下早已準備好卻沒有做的事情,讓朕也忙碌起來,忘卻那些壓力。”

趙禎說完揮了揮手中的公文道:“這裡面的東西相信諸位都看過了,是朕的崇文苑秘閣出的東西,朕需要你們的配合,同時這件事只能留在諸位的腦子裡,但卻不能帶出乾宇殿。”

一羣參知政事互相望了望,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文書中說的很清楚,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一個讓他們都沒想到的計劃。

身爲宰執的范仲淹有些坐不住,首先開口向趙禎問道:“官家,當下大敵乃是遼朝,可爲何要把吐蕃放在最前,陛下,高原之上多有重氣,中原將士上去別說作戰不得,便是一般的行軍都會受阻,戰力十去七八,如何作戰?”

這是個問題,若是不問反倒不正常,趙禎笑了笑:“記得當年朕兵出西域之前招攬了角廝羅嗎?同時朕也派去了大量的士兵用作訓練,現在他們已經能夠在吐蕃的高原上正常生活甚至是作戰了,同時朕還有角廝羅的支持。”

狄青的眼睛一亮:“官家是把當年的寧夏守軍派遣到了吐蕃高原?”

趙禎感慨的點了點頭:“就是因爲如此,朕纔會在西域之戰中拜給遼朝,他們是朕的預備軍,是朕當初大意了。”

除了狄青之外,所有人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直到狄青開口道:“陛下!當初您可以贏得西域之戰,但爲何又停下了?”

他的話無疑在這安靜空曠的大殿中敲了一記響鑼,范仲淹震驚的站了起來,望向趙禎:“陛下!此舉荒唐!您爲何…………”

“範相公!”

趙禎揮手打斷范仲淹的話,深吸一口氣開口道:“朕已經告訴你們原因了,是朕大意!朕當初的計劃是攻取西域之後,反手就向吐蕃用兵,但……你們也看見了,蕭撻裡她賭上了全部。”

衆人默然,如果當時陛下沒有被圍困,沒有被俘,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現在的西域說不定就在大宋的手中,也不用從天竺借道之類的,更有可能大宋順便就拿下吐蕃了。

但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如果,蘇洵和歐陽修對視一眼,雙雙起身道:“陛下急功近利了些,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趙禎點了點頭:“朕確實太過自大,自大到認爲遼朝不會在西域之地與朕大動干戈,但朕錯了。是遼朝和西域救了吐蕃一命,但朕必須要拿下吐蕃。”

范仲淹再次開口道:“陛下認爲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嗎?吐蕃可就在西域的邊上,若是遼人再有異動……”、

“那他們就是找死!”

趙禎望向狄青道:“把參謀院的計劃給範相公以及諸位參知政事看看。”

狄青得到趙禎再次確認的眼神後才從邊上的匣子中取出公文遞給其他幾人,這是一場關於大宋未來方向的討論,所有人都有權利知道。

別看他們都是文臣,但能力卻並不弱,能成爲參知政事,意味着他們有能力有水平坐穩這個位置,也許宰執會換人,但參知政事卻極少變動,這就是原因。

范仲淹等人看過狄青的東西后連連驚歎,嘴中嘶溜嘶溜的吸着涼氣,這是一場豪賭嗎?不是,因爲現在的大宋完全不會有豪賭,沒什麼能讓大宋壓上一切,即便是輸了也沒甚的干係,會很快恢復過來。

但參謀軍事院的計劃卻是一記驚豔的神來之筆!

遼人既然把眼光都盯在大宋的身上,那大宋就可以來一出李代桃僵之計,若是遼人動手,則以此爲藉口攻伐西域,打遼人一個措手不及,若是還遼人坐看,那就拿下吐蕃!

無論是那種情況都是對大宋有利,正所謂: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大宋損失的也正是看似最有用卻也是最沒用的東西,錢財!

準備這一計劃唯一的要求便是大量的錢財,如果遼朝不阻撓大宋的進攻,那這些錢就算是打了水漂。

大宋用兵,無萬巨之財不可言事,士兵的開銷,軍械的開銷,甚至是糧草的開銷都是一筆驚人的數字。

但…………大宋支付得起,參知政事們和趙禎的想法一樣,能用錢解決的麻煩都不算麻煩,而他們唯一要做的便是把目光投向包拯。

包拯聳了聳肩:“三司出得起,但陛下難道不是要攢錢以謀更大之用?”

趙禎點了點頭:“沒錯,但相比眼前唾手可得的好處,朕選擇落袋爲安,畢竟滅國之戰不是那麼容易的,西域和吐蕃的平定爲朕掃除了最後一個變數。”

“三司出錢!”包拯的口氣十分肯定,因爲他能從狄青的計劃之中看到收益。

戰爭往往是財富的源泉,尤其是大宋的戰爭,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每經歷一次戰爭,大宋的經濟都能出現一次質的飛躍,這全在於趙禎掌握的好。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