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

無論東京道的戰況如何,這場戰事已經結束,姜時興和張舟的奏疏同時送達神都城,雖然是有所準備,但當趙禎看到損失的時候依舊是心疼不已。

戰死,重傷者達四萬之衆,這是宋軍從未遭遇過的大損失,即便是狄青率軍二十萬出征黑汗也不過這麼多損失罷了,但狄青麾下可是足足二十萬人。

看着奏疏的趙禎心中一度懷疑,是不是張舟的能力不行,是不是他的火器搭配戰術不如傳統戰術來的犀利?可姜時興的奏疏打消了他的疑慮。

張舟的戰術可堪完美,一舉一動都符合軍中的規矩,也是最優選擇,那麼問題就出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蕭捷率領的十萬契丹人奪取了黑水軍的盔甲武器,武裝了整整一萬人,而這一萬人就成爲撕開宋軍防線的尖刀。

並且姜時興着重的提到了契丹人的鬥志,他們拼死不退,死戰到底,有的人甚至與宋軍同歸於盡,拼殺慘烈之時,斷臂而揮刀殺敵,撲敵之兇狠若噬人之狼也!

這是姜時興奏疏之中清楚記載的,契丹人的戰意彷彿一下子爆發出來,這種死戰不退的精神如同宋軍一般無二,強強相對,必有折損,難怪宋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更加印證了那句老話,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趙禎相信,若是以張舟的想法,宋軍全部裝備火器,戰況和戰果會大大的不同,契丹人的戰意也會被徹底擊垮,因爲他的總結之中提到了自己刻意留下的火槍預備隊。

事實上他們纔是扭轉戰局的重要因素,契丹人之所以被擊退,之所以選擇不戰,最重要的便是這支數千人的火槍隊造成的威懾。

趙禎一邊看着奏疏,一邊命令參謀軍事院的官員在沙盤上覆盤整場戰爭。

宋軍作戰之時,行軍司馬會記錄整場戰爭的過程,什麼時候主將如何用兵,如何變陣,如何出擊,大軍又是怎麼戰鬥的,但這場遼陽之戰有些出乎意料。

姜時興的奏疏記錄斷斷續續,這是因爲當時宋軍失去了軍中的聯絡,有時候只能各自爲戰,這一點也會在沙盤上反映出來,並且進行推演。

大宋的軍武院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有朝廷的將領,更有如同文官一樣系統研究戰爭的軍事文官,他們比較特殊,才學不輸與文官,智謀不輸與武將,但卻不適合領兵作戰,還需要勘磨。

於是這些人便成爲趙禎總參謀部的一員,專程負責推演,估算,覆盤戰爭。

所以趙禎才能真實的看到一場戰爭的始末,包括狄青對黑汗的征伐也是一樣,只是趙禎沒有興趣覆盤罷了,畢竟那場戰爭大宋是一直碾壓黑汗的存在,一路上完全沒有阻力。

但遼陽之戰是個例外,於是便有了覆盤之說。

可以說張舟最後的火槍隊是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契丹人從未見過這種戰術,火槍輪射之後,開始刺刀衝鋒,趙禎甚至能想象出這一場景。

數千大宋將士,身着靈活的板甲,蹲立三排瞄準射擊,在擊發燧發槍之後,前兩排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移動到最後一排進行裝藥,前排士兵繼續設計,並且向前移動。

這是一種行軍式的射擊方式,因爲槍膛中增加了筆直的膛線設計,並且利用了米尼彈這種紙筒吹箭箭矢技術,所以大宋的火槍精準度高的有些嚇人。

連趙禎自己甚至都能打出二百五十米上靶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更別說軍中的火槍好手了,他們都是百裡挑一的火槍手,精度自然不用說,熟練的程度更不用說,更爲重要的是速度。

這些火槍手所使用的燧發槍全部都是後裝燧發槍,槍柄擊錘前端是可以掰開的那種,只需要裝填紙殼火藥以及米尼彈便可設計。

若是說唯一的缺點,依舊是要清理槍膛,畢竟黑火藥依舊不是最理想的發射藥。

即便如此,後裝燧發槍無論是從威力,精度還是速度上都比普通的燧發槍要厲害的太多,也使得張舟下定決心在戰局最爲膠着的時候投入火槍手來逆轉佔據。

放下手中的奏疏,趙禎看着沙盤邊上的火槍,這火槍的型號和張舟所部使用的是完全一樣,乾宇二年造。

乾宇二年造是一種長火槍,也可以說是長步槍,槍管長度達到了三尺三寸,相當有後世的一米二左右,槍管越長,膛線也就越長,精度越高。

摩擦着厚重實木的槍身以及鍛造出的槍管,鑄造雖然方便容易成形,效率高,但遠沒有鑄造來的結實耐用。

乾宇二年造便是如此,槍管完全是用一塊鐵敲打出來的,先千錘百煉,祛除雜質,然後邊加熱邊錘卷,每把槍的造價便高達二十五貫錢,完全就是錢砸出來的武器。

但同樣,它的性能也是最爲優異的,不用趙禎可以引導,大宋格物院的軍械司便自己造出了這種劃時代的火器,因爲年號而定名爲乾宇二年造,但趙禎知道,這其實就是歷史上的肯塔基長步槍。

華夏人彷彿天生就適合使用火器,別說是趙禎,即便是一般的文臣也能很快的上手並且達到相當不錯的射擊成績,並且很快就迷戀其中。

手中這支乾宇二年造便是最爲優秀的產物,大宋上下無論文武都會火器充滿了激情,趙禎深知其中的優勢,而這一戰也是證明火槍價值的一戰。

而趙禎知道,火器的可怕不僅在於這裡,還在於最爲致命的地方,操作簡單。

只需要一根拇指便能完成上膛動作,只需要一根食指就能擊發火槍,如此簡單的操作即便是傻子都能學會,訓練成本降低很多。

即便是近距離作戰,這武器也能成爲很好的殺敵利器,一米二的槍身裝上刺刀後連上槍托達到了近一米六,雖然和兩米有餘的長矛相媲美,但卻比短矛更加致命。

長度適中的火槍加上刺刀衝鋒起來非常稱手,所以張舟麾下的火槍兵在戰場上逆轉局勢。

趙禎端着乾宇二年造簡單的做了幾個突刺動作,喃喃自語:“這是在告訴朕火槍的優勢啊!這個張舟還真是膽大包天!”

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