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

大宋到火器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驚人的威力,靠的就是完美的做工,並且把這個時代最爲傑出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了它的身上。

火器不似別到軍械,甲冑稍有瑕疵並無大礙,橫刀磨的不太鋒利也許會在戰場上用的不趁手,但卻不會致命。

但在大宋唯獨兩件東西做不得假,若是讓別人發現,軍械司的匠人必會倒黴,一者是軍中的棘輪弩,二者便是火器營中的火槍。

趙禎摩擦着槍身,現在大宋的火器已經強悍如斯,不只是領先契丹人,更是領先於這個時代所由的王朝,可謂是一家獨大,同時還具有了壟斷地位。

這讓趙禎回想起了張舟的那份奏疏,對大宋大多數的軍隊進行火器換裝,同時裁撤冗餘臃腫的上四軍。

沒錯在張舟眼中,上四軍的八十萬人已經成爲累贅。

這小子走的是精兵強將的路線,對火器充滿狂熱的他其實最爲崇尚的便是強大的力量,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槍炮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便是發射的次數和數量不夠多。

而龐大的軍陣和浩浩蕩蕩的大軍並不一定帶來正面的收益,也許成爲累贅,與其讓大軍臃腫不堪,步入讓他們成爲靈活彪悍的精銳。

爲此他甚至不惜請命趙禎用他率領的殘部六萬多人進行改革,廢除大多數士兵,給剩下的士兵全部裝備火器,也必須是現役之中大宋最好的火器,乾宇二年造。

除了火槍手外,軍中還必須保留的軍種有兩個,一是強大無比,近戰幾乎無敵又可抵擋騎兵的陌刀手,這些陌刀手可是大宋軍中的寶貝,每軍最多不會超過萬人,但這些不足萬人的軍隊卻能在危急之時改變戰場,扭轉乾坤不說,說不定會創造奇蹟。

趙禎覺得張舟有些急功近利,火槍是好,是犀利,但如此急迫的上疏改革,實在是隻懂兵事不懂政治的表現。

兩者之間的關係看似對立,其實卻是相輔相成,軍事離不開政治的庇護,而整治也離不開軍事的站隊和保護,先在要改變大宋已經定下許久的制度,且不說那些人情上的東西,單單是處理“後事”的問題便有一大堆。

砍下去的士兵總要安排吧?遣散的費用要給出去,遣散到地方上之後還要安排這些退役的士兵,若是說不去管他們,可不就是隱藏在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嗎?

這還只是開始,什麼人該走,什麼人不該走,哪些武將該加官進爵,哪些武將該回爐重造?大宋的兵部是不是要開始在軍武院中改革課程?培養全新的,擅用火器的武將?

這對那些已經學習了數年,數十年傳統戰爭形態的武將公不公平?

總而言之,這廝就沒考慮過這些,只是把知己人爲最好的改革方案往趙禎的案頭一放,接下來他就不管,趙禎甚至覺得自己被人欺負的同時還被人利用了。

張舟在指揮和用兵上無疑是一個好手,可對與改革於如何改革來所,他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菜雞”,但這隻“菜雞”有這極強的自知之明。

他把自己搞不定的事情交給了整個大宋最會改革的人,大宋的皇帝陛下,趙禎!

火槍已經成爲趙禎必不可少的東西,他有一柄短火槍,這是他親自參與制作的,用的是最好的槍管和最新的火棉裝藥。

火棉火藥就是後世的無煙火藥,和烈性炸藥一樣,出自於火器營匠人的無心之舉。

火棉的最大好處便是無煙,即便是有也是少量的煙塵,並且燃燒的乾淨,極少存有殘渣,別看這簡單的一點,卻大大加快了火槍的換彈速度。

並且使得火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所增加。

短火槍其實就是手槍,大宋的製造技術還不足以支持黃銅一體子彈的出現,但一體彈藥的概念已經出現,紙殼子彈便是如此,彈頭採用了米尼彈的樣式,而後面的裝藥都是放在紙殼之中裝彈的速度大大提升,裝彈的方式也更加簡潔。

火棉彈藥一直被趙禎要求保密,他知道這東西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黑火藥,堪比一個劃時代的軍工發明,而大宋的軍工還是襁褓之中的嬰兒,沒又完善的體制和制度。

軍工業是軍事發展的基礎,但大宋的軍工業還停留在了摸索階段,這也是趙禎不打算立刻採納張舟上疏的主要原因。

張舟的奏疏非常好,內容也非常適合大宋的未來發展,但趙禎知道要想實現他說所的那些東西,大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政治上的麻煩,但看看先在的朝堂,好似還真的沒有太大的問題,文人尚武不說,在對火器的熱愛上也有着不輸與武將的熱情。

他們當讓喜歡,畢竟火器是從格物中來的,而格物可是儒家經典的一部份,如此一來便算是文人做出來的東西,他們這些文官自然要力挺。

還有一點,這火器的出現使得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可以輕鬆擊敗一個身經百戰的猛將,文人也能輕鬆擊敗武者,這一點可讓大宋的文臣高興壞了…………

炫耀武力的方式不再是強大的肌肉和本事,也不在於那些華美的刀劍,而是在於家中是否有一柄官家賜下的火槍。

政治上文臣肯定是比武將更加擁護張舟的改革,但最大的助力恰恰也是來自於武將本身,哪個武將喜歡改革在自己軍中展開?

但總是要進行的,趙禎是打算在張舟所部進行,但其中的麻煩也不小。

一但旨意發出,張舟所部就相當於被打散,並且要重新開始劃分,保留重甲騎兵是必須的,但棘輪弩手,橫刀手,長槍手,盾牌手這些士兵何去何從?

當然,趙禎並不在意如和去操心,因爲他和張舟一樣,會把着個難題拋給別扔,比如說他張舟本人…………

踢皮球誰不會啊!

於是三才便瞧見官家的臉上掛着“耐人尋味”的笑容,同時把一道聖旨扔了過來:“立刻着人送去遼陽城,朕倒要看看他張舟如何解決!”

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