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

三奇副使存在於趙禎的記憶中,他王韶是個非常有智謀的文人,也是爲數不多大宋文臣當中能執掌軍隊的人,因爲用兵奇計,得奇捷,又因有奇賞,累進樞密副使一職,所以後世稱之爲三奇副使。

當然,現在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只不過已經初露鋒芒,從他和趙小五兩人意外的交談中便能看出他的才智。

一個善用奇謀的人,思維方式定然不會是僵化固定的,否則不知變通如何能出奇制勝?

趙禎不去搭理三才的疑惑,讓這貨猜去吧!越解釋越亂,自從來到大宋他沒少說錯話,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沒人會去刨根問底,反而越解釋漏洞越多。

輕輕的翻開小冊子,上面的第一句話便讓趙禎挪不開眼睛。

“夫大宋之強,非陛下一人之功,乃各華夏萬世之功也!”

這句話說的直指本心,雖然不是君王愛聽的話,但確實不可爭辯的事實,趙禎微微點頭,確實大宋的強大不是自己一個人所造就,大宋也是繼承了前朝的制度。

“然大宋中興實乃陛下之舉,開亙古未有之先河,創格物,興兵事,促商賈,廣設學校,如此乃事半功倍之事,我大宋得財,得智,得器,得天下!”

後面的話說的還是很中肯的,顯然王韶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會被皇帝看到,這麼說來這話便頗爲可信,趙禎在心中難免有些沾沾自喜。

朝臣們會說實話,恭維之言也有,但都是比較正式的,而私下的時候,朝臣極少去迎合皇帝的話,甚至以罵皇帝爲榮,以證明自己是一個諍臣。

當然這也是限制皇權的一種方式而已,而且大宋的朝臣都是如此,膽子大不說,還不怕死,若是君王要怪罪,那倒黴的不是臣子,而是皇帝…………

趙禎看的津津有味,王韶的這本隨筆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他的觀點,若是放在朝中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但同樣也讓趙禎看到了他的才能。

其中最爲醒目的幾點幾乎都附和了趙禎未來的施政方向。

尤其是在兵事上,小冊子中提到了許多有用的建議,而且不難看出他對火槍的應用有着極大的興趣,在戰術思想上非常接近張舟,但卻又有不同。

文中提到了火槍的一大殺器的利用率該大大提高,但絕不能全部放棄冷兵器,應和以前一樣,配合盾,刀,長槍一起使用,但要用他們替代棘輪弩,成爲軍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獨一軍的存在。

王韶認爲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火槍的最大威力,同時配合軍陣絞殺來犯之敵,能攻能守,無往不利也!

他和張舟的想法不同,但卻更加靠譜,畢竟讓大宋的軍隊全部換裝火槍顯然不可能,但部份換裝卻是輕而易舉,費用也算不上太過高昂。

從這一點上看,王韶就比張舟考慮的更加全面,而且還能看到後勤保障的問題。

馬車稍稍晃動,這說明已經抵達皇宮,趙禎合上手中的小冊子,這個王韶端是有意思,這些又有一個人纔可用了,朝中並不缺少武將,但卻缺少有能力的名將。

目前來說狄青是一個,楊懷玉,石元孫算是同樣水平,至於自己的心腹,彭七,李酒,趙力三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這三人都是從太子三衛出來的,對自己的忠誠自不用說,所有皇宮宿衛以及殿前司趙禎都交給他們,但在戰事上,趙禎卻是知道他們的斤兩。

還是要靠一些能力出衆的將領領導軍隊才行,而王韶和張舟無疑是良將,解決了趙禎的燃眉之急。

東華門的宮門打開,馬車緩緩進入其中,城門上的禁軍已經全部換裝乾宇二年造的火槍,依託防禦可以最有效的擊殺來犯之敵…………

雖然現在不可能有人進攻皇宮,但作爲宿衛,配備最精良的武器卻是毋庸置疑的。

wωw¸т tκa n¸c○

今天天工坊一行給了趙禎很多收穫,對格物的改革,發現王韶這一難得人才,以及再見趙小五,這些事情給他的感觸很大。

既然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那就儘量的把當下做到最好,王韶的思路是一種戰爭思維方式,張舟的也是,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兩人都試試?

這個想法在趙禎頭腦裡來回浮現,始終揮之不去。

王韶的戰術水平不知如何,但已經從他的隨筆中可見一斑,至於張舟……遼陽城外一戰便能看出他的實力,並且他的奏疏趙禎也早已看到。

那就先從張舟開始!

他想給神衛軍全部換裝火槍,自然是可以的,那就打造一支完全由火槍爲主,輔以重騎兵和陌刀手的軍隊,至於其他的像什麼盾兵,長槍兵,跳蕩兵,捉刀手,弩手之類的全部去除!

這是一個極爲大膽的實驗,也只能在他張舟率領的部隊之中試一試,傳統的武將肯定是堅決反對的。

乾宇二年造,這火槍的速度和威力趙禎已經全部瞭解,精度也是相當不錯,二百米上靶還能說什麼?

在趙禎心中,一支以火槍爲主的軍隊一直是他的目標,但現在突然就要實現,稍稍有些快了點,也不知這個時代有沒有做好從冷兵器向熱兵器過度的準備。

不過凡事都有第一次,大宋已經遙遙領先,所以趙禎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實驗”他的國家有着相當高的“容錯性”,失敗不怕,怕的是連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穿過巨大的皇宮御道,三才用力的推開御書房的大門,門剛剛漏了一條縫小德子便竄了進去,隨着殿門的吱呀聲,御書房中的燈火也隨之亮起。

“三才,研墨。”

“奴婢遵旨!”

從一開始三才便覺得不對勁,自從離開了天工坊官家便有些不對勁,跟了趙禎這麼多年他能不知道?

但趙禎的旨意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三萬支乾宇二年造,這個數字把三才的眼睛都快嚇掉了,之前他爲皇城司向官家討要百餘支都不得,這次官家突然大方起來,一下就是三萬支,這一下就是三百萬貫的價值。

對於官家來說,這是少見的大手筆了…………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