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

北伐戰爭從大宋立國開始就是一項永恆的主題,太祖太宗,甚至是真宗皇帝三代人爲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太祖有勇有謀,設立封莊庫,蓄養精銳,但時運不濟,除去陰謀論的揣測之外,只能說是天不假年。

太宗受益於太祖之遺,當有勇無謀,用人無度,空有壯志卻慘敗而歸,兩次規模空前之北伐,皆是虎頭蛇尾,起初鋒芒大盛,之後便再無建樹,以至於後期敗績連連,折損精銳。

至於真宗皇帝,趙禎對自己的便宜老爹一直懷有矛盾心理,原因很簡單,因爲他的種種事蹟加起來幾乎可以成爲大宋歷史上“謎一般的男子”。

因爲有所接觸,因爲有所瞭解,所以趙禎對真宗皇帝的性格和做人做事相對太祖太宗要透徹的多。

若是用一句話作爲總結,只能說時真宗皇帝有着天命的開局,完美的中場,糊塗的結尾!

他幼時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時,喜歡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宋太祖喜愛之,將其養在宮中,這是什麼樣的待遇?簡直就是被寵到了天上。

哪有把弟弟的兒子養在皇宮中的道理?

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府尹。開封府政事紛繁,趙恆留心獄訟,裁決輕重,沒有不爲衆人稱快的。所以開封的監獄多次空閒,太宗多次下詔褒獎他。

至道元年,被立爲太子,改名趙恆,仍兼開封府尹。

趙恆既非太宗的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根本輪不上他繼位,但天命的地方來了…………其長兄趙元佐因叔父趙廷美之死與太宗決裂、二哥趙元僖無疾暴死,他纔有幸成爲太子。

若說真宗皇帝沒有能力,那是不可能的。

當年太宗駕崩之後,趙恆遭遇了由太監王繼恩和李皇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

宰相呂端一力挫敗政變,於同月扶立趙恆繼位,是爲宋真宗,次年,改年號爲“鹹平”。

這難道不是天命一般的開局?!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開局更好?

緊接着鹹平的年號,這段時間裡趙恆剛剛即位,雄心壯志,決定儲備國力以抗遼朝,同時揮兵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

因爲任用賢才,以李沆等人爲宰相,勤於政事,並把全國分爲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他注意節儉,社會較爲安定,給大宋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

恰巧在此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五億多畝!

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高速發展的經濟繁榮期,後世人常常稱之爲“鹹平之治”。

在此之後即便是澶淵之盟的出現也並沒有太過影響到真宗皇帝的名聲,畢竟大宋和遼朝之間獲得了相對和平的幾十年時間,直到趙禎親手打破了平衡。

只不過聰明一世的真宗皇帝晚節不保,糊塗一時,爲了所謂的自尊心開始“東封西祀”,當然其中雖有王欽若的挑撥,但畢竟時真宗皇帝自己用人不當。

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後,所有人都覺得你就應該做好事,就沒有權利犯錯,一旦犯錯,最終的結果便是一錯頂百好。

東封西祀搜刮了民脂民膏,富了皇帝和官員,卻也苦了百姓,民間的輿論變開始一邊倒。

當趙禎必須要承認,便宜老爹不光做了“東封西祀”的醜事,也給他留下了大量的財富和經濟基礎,可以說大宋在他的手上之所以有今天,還是和真宗皇帝離不開。

有了這些纔有了趙禎後來的改革,有了後來的用兵西北和北伐。

否則燕雲十六州絕不可能輕易收回來,真宗皇帝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雖然在澶淵之戰中大宋並未佔到便宜,但三代人的努力最終給趙禎留下了基礎,從太祖開始的封莊庫,練精兵,到太宗的兩戰燕雲,再到真宗皇帝的澶淵之盟。

纔有了今天趙禎的氣貫長虹,纔有了趙禎今天的乾宇盛世。

即便是天下人都覺得趙禎纔是大宋的中興之主,纔是爲大宋逆天改命之人,但他自己卻很清楚並非是一人之功。

這是三代人的心血,只不過他做的更多,思考的更多,改變的更多而以。

眼下時機成熟,遼朝改爲契丹,大宋和契丹之間的關係早已是天下皆知,雙方都欲除之而後快!

趙禎當然不會愚蠢到讓契丹真的崛起後再動手,那時候就不是仁義而是婦人之仁。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放着契丹與不顧,一來契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二來塞爾柱人當初的東征確實讓趙禎看到了威脅,至於其三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便是趙禎希望草原越來越城市化。

草原最大的苦難點便在於此,一個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沒有多少固定的城池,大多以營帳爲主,軍事力量分散,極難一次殲滅之。

最多便是被漢家王朝向西北方驅趕,待休養生息後,待中原沒落之時,再次窺伺華夏國鼎。

而蕭撻裡犯下的致命錯誤便是如同漢家王朝君王大多會犯的錯誤一樣,搞起了休養生息,大搞經濟發展,類中原之國法,仿漢家之遺風。

總結一句便是好的不學,學壞的,把漢家王朝的膽小謹慎當作了優點學習。

可有一點蕭撻裡不知道,漢家王朝和草原王朝有着本質的區別,雙方之間從立國之本上看便完全不一樣,之後的國情跟不一樣。

這麼做只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笑話!

不單單是國情不同,連帶着人口基數也不一樣,大宋有着龐大的人口可以支撐經濟的發展,通過國內的市場便可以消化一大部分,而契丹人則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只能通過出口獲取財富。

這就爲契丹埋下了一條禍根,大宋完全有能力切斷契丹的對外貿易,一旦沒了出口的渠道,生產再多的貨物都是自尋死路。

於是大宋北伐的第一戰打響,長期駐紮在恆邏斯城一帶的狄青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名正言順的切斷了契丹從西域出發的絲綢之路…………

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