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

八月初八,又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也是趙禎御駕親征的日子,神都城的城牆上豎起了無數的紅色旌旗,大宋火德,崇尚紅色,鮮豔的大旗在風中飄揚仿若一層層的血浪。

趙禎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他還是遵照了禮部的規矩,祭了天地之後才準備出發。

他當然不是親臨前線去指揮衝殺的,坐鎮大軍的後方就好,如此一來士氣也被鼓舞,同時前線將士不用擔心他的安慰而小心謹慎,束手束腳以至貽誤戰機。

趙禎的親征事實上只是給大軍提高士氣,穩定軍心,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能更快的收到戰報如此而已,趙禎絕不會干涉各軍的作戰。

這是多年來他和武將之間的默契,皇帝以獨裁的權利干涉武將的正常作戰,這本身就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

皇帝只是皇帝,極少有能做到雄才大略又文武兼備的,這幾乎不可能,隋煬帝事實上也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很可惜他在征伐高句麗的時候獨攬軍權,最終也是征伐失敗。

放權事實上是一個帝王最難做到的事情,當你位高權重,當你萬萬人之上,當你獨裁的時候,多年養成的習慣便會不自覺的驅使着你去幹預權利。

趙禎知道這個習慣,也經常被這習慣左右,但他努力的去克服,因爲通過丁度的講史,他發現,有時候平庸的皇帝任用將才往往會獲得戰爭的勝利。

反而是那些雄才大略之主會在戰爭上栽跟頭,有時甚至是狼狽不堪,醜態百出。

爲何?當然是因爲他們自認爲自己有才能指揮軍隊,既然當了皇帝可不就是全天下都應該由他指揮嗎?

這時候,高高在上的君王就會忘記,皇帝也是一個職位,他即使權利再大也只是皇帝,並不能擔任將領的位置,有的根本就不具備良將的潛質。

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君王感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那些天資平庸的君王卻是恰恰相反,他們貴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會輕易的干涉將領的指揮,只要用人的當,往往會收到奇效。

趙禎便是如此,他不會干涉軍隊的日常事務,也不會對如何打仗指手畫腳,只是命令將領以什麼樣的速度前進,並且提醒他們注意補給,剩下的事情純粹是當一個“吉祥物”。

當然,在如何用兵這一方面還是需要由參謀軍事院的隨行參謀負責,這些人天生就是“紙上談兵”的,他們並非是庸才,恰恰相反各個都是戰術能手。

所謂的紙上談兵在這裡完全是褒義詞,意思是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通過不斷彙集的戰報,軍情,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推演,同時得出在什麼地方進行伏擊最合適。

主要的目的便是給帶兵的將領們提出建議,當然只是建議而已,至於將領們要不要聽從,決定權完全在他們自己手上。

參謀的作用只是信息處理,分析,更多的時候只是服務與趙禎一人而已,並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所以對待他們的客官意見,將領們也會有所考慮和採納,這樣也就夠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趙禎一直所提倡的,剛剛出了神都城之後,趙禎便利用最大的馬車改爲軍情室,即便是在路上他也要了解大軍的動向。

蘇軾作爲趙禎的“秘書”已經常伴帝王左右,蔡伯俙這貨也倒是機靈,準備找一個替死鬼出來,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放飛自我”了。

再說他以使者的身份抵達恆邏斯城與塞爾柱的使者談判,自然可以避過這場戰爭,但很可惜,趙禎的一張聖旨就把他找了回來。

送聖旨的人是趙禎的帶御器械,蔡伯俙想拖延也不成。

這場戰爭乃是大宋最重要的戰爭,趙禎打算把所有能力出衆的人都挑選出來,文武雙方都要出力,最後封賞的時候好酌情加官進爵。

這一次趙禎打算把塵封在歷史中的東西拖出來,建立功臣閣館。

唐時有凌煙閣,雖說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卻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既然唐太宗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衆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時常前往懷舊。

那自己也要建立昭勳閣了,這本就是大宋的東西嘛,只不過把時間提前了一點。

說到底這種館閣就是爲了存放功臣的畫像,到時間命蘇軾的表兄文同作畫,蘇軾題字便可,這對錶兄弟的文化水平還是相當出衆的。

趙禎已經想好,這些進入昭勳閣的功臣以後都要配享太廟,也算是對趙家忠心耿耿的臣子,即便是去世了也要追加上去。

比如配饗太祖廟庭的趙普,便是一定要入的,再有便是寇準了,無論他做的好做的不好,有沒有存在感,他都是大宋的功臣,單單是澶淵之盟便算是給大宋王朝續命許久了。

剩下的人自不用說,能點的上名的就不在少數,趙禎覺得怎麼也要湊夠二十四個,也好比肩盛唐不是?

眼下這次北伐戰爭就是最好的時機,待北伐結束之後,大宋也算是徹底肅清宇內,如此一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情況下,當然要設立館閣紀念功臣了。

所以趙禎秘密的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沒事就往上增加名字,他甚至打算把丁謂和夏竦也列入其中,私德有損不算,就看看他們有沒有爲大宋的今天出力。

三才在邊上“入定”了,耷拉着眼皮也不知睡着沒睡着,蘇軾不斷的看着奏疏,同時按照上面的內容擺弄着佔據聖駕一大半的沙盤。

至於蔡伯俙,這貨怕是也該到了,趙禎忽然覺得,有時候外戚得勢並非都是他們自己爭權奪利,而是皇帝需要一個說話的人,外戚的身份恰恰附和這一點。

比如現在,趙禎有些話不適合對被人說,但對蘇軾說卻完全沒有問題,他是外戚,本就沒有了進入昭勳閣的機會,但卻能在將來配饗自己的廟庭。

“朕打算設立功臣館閣,名曰昭勳閣,以二十四功臣爲基,也讓他們配饗太廟。”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