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呢?

趙禎是現實主義者,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連命都沒有了,便徹底失去翻盤的可能。

但張儉的自刎讓他明白了捨身取義,也讓他看到了什麼叫無可奈何。

畢竟若是有其他辦法,張儉也不會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來挫敗自己的陰謀,順便報復大宋。

更爲他自己贏得生前身後名。

所以趙禎覺得張儉的自刎是划算的,壓根就沒往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上靠。

但對於大宋的,朝臣們來說,張儉的行爲卻是可歌可泣。

一時間隨趙禎北伐的文臣武將個個感慨,甚至有人歌頌張儉殉國的情節,大聲疾呼。

當然這種行爲趙禎不會反對,畢竟也是讓世人明白,張儉是自戕,與自己和大宋無關,中不過這種行爲讓趙禎頗爲不爽。

相比張儉,他覺得自己纔是有苦說不出的受害者,誰都知道張儉自刎與宋軍之外,而張儉被定義成忠君愛國的君子之後,那趙禎自己就會定義在張儉的對立面。

平民百姓的眼中只有善惡,他們纔不會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

最樸素的思想就是“好人死了,背後一定是壞人使了奸計……”

而身爲帝王的趙禎肯定是不能站出來解釋的,於是趙禎只能放任文臣大讚張儉的行爲。

這還不算,作爲帝王的他還要親自爲張儉題詞:“*******,*******!”

一時間這句話便成爲天下人稱讚張儉的句子,也幫趙禎和大宋在一定程度上洗去本就沒有的“嫌疑”。

畢竟張儉死於北上的途中,也畢竟他是在離開大宋軍營之後自戕的,難免會有人利用。

可趙禎的話和大宋的態度讓人們相信,張儉卻是是自戕,是忠於蕭撻裡,終於大契丹的表現。

只有趙禎知道,張儉是不願成爲自己的棋子,不願把自己的話帶給蕭撻裡而選擇了自戕。

趙禎不得不佩服張儉的用心,果斷狠厲,而且給大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他的這種行爲傳到契丹之後,一定會成爲契丹人的一股動力,有時候窮途末路的民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一點點卻可以變得無限巨大的民族精神。

作爲操縱民族精神的高手,趙禎太知道這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有多強大。

隨着上京城的陷落,大宋已經把勢力範圍向北推進了千里。

基本上傳統的漢家文明最遠距離已經被大宋收歸囊中。

草原已經有一小半在大宋的手中捏着,而東北,西北也盡數如此。

漢文明的最大版圖已經被趙禎拿下,冬至庫頁島,西至恆羅斯城,南至三佛齊,北至上京臨橫府。

這片寰宇之內最大的版圖屬於漢家文明,屬於華夏。

而接下來,朝中,民間的聲音開始出現,既然上京城都被大宋拿下來了,既然已經把契丹人趕到草原深處了,那是不是應該放手了?

從臨橫府包括臨橫府往北,都是不毛之地啊!大片的草原,山川,叢林高海拔,不適合漢家文明的發展與耕種。

但卻有着漫長的邊防線,需要大量的漢家男兒駐守邊疆,戍邊之苦誰不知道?!

既然大宋的宿敵契丹北撤了,那大宋就應該見好就收,放棄繼續征伐,放棄北面的草原,把上京城守好,發展好就行了。

這話是儒家傳統思想在作祟,也是漢家文明傳統的小農思想在作祟,只要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積極進行防禦,大國之威便可震懾四方宵小。

不光趙禎對此言論很不滿,身爲此次北伐參謀長的王韻也很不滿。

狄青的大軍已經徹底拿下西域,契丹人很聰明,他們把西域的當地武裝驅趕上了戰場,並且告訴他們,大宋是衝着西域來的而不是契丹,若是西域不抵抗,黑汗就是他們未來的下場。

這把膽小怕事的西域人逼上了絕路,這種本就爲了求存,求活的西域人很快團結了起來。

因爲他們知道黑汗人的下場,要麼被趕出家園成爲別國的奴隸,要麼被屠殺殆盡,片甲不存。

現在沒人知道黑汗,只知道這是大宋的新疆。

滅國滅族的恐慌在整個西域蔓延,也逼迫西域人奮起反擊即將到來的大宋“暴政”。

狄青所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而抵抗他們的不是契丹人,卻是原本戰鬥力不在線上的西域人。

無論狄青派出多少使者帶着多大的誠意去遊說,最後的結果好的是使者回來了,只不過被割耳挖鼻,不好的連人都沒回來,被掛在城頭上“曬乾”。

宋軍的憤怒也被高高的挑起,越是強大的軍隊,越有着高貴的自尊心,即便狄青知道背後一定是契丹人搞鬼,也只能一力降十會。

宋軍四十萬,兵分兩路碾壓整個西域,當西域人出兵死戰的時候,卻發現原本答應和他們共同抗擊宋軍的契丹人早已不見蹤影,原來他們趁亂逃之夭夭了。

這時候回過神來的西域人才發現,宋軍的戰鬥力驚人,在失去契丹人這一有力後盾下,西域聯軍如用泄了氣的皮球,不堪再戰。

而這時候的宋軍卻沒有心慈手軟,當年他們可是在這片土地上吃過大虧的,連官家都被……那啥了,現在豈能輕易放過這些兩面三刀的牆頭草?

宋軍侵略如火,不留降俘,狄青雖然有心阻止,但卻被監軍王鶴給攔了下來。

王鶴是文臣,最是受儒家仁愛思想影響的人,每天在軍中那叫一個謙謙君子,可在宋軍屠戮西域降俘的時候卻主動阻攔打算停止這一切的狄青。

而他的話卻很簡單:“西域人冥頑不靈,見風使舵,強者其敬畏之,若者鄙夷之,仁者欺辱之。如今不以鮮血震懾之,待其歸順亦不可靠。”

狄青被王鶴這麼一說,已經準備好的主帥文書被捏成一團,投於篝火之中:“你這人看似儒雅似君子,其實狠厲如兇徒啊!”

王鶴大怒,抖着自己一支空袖管叫道:“休得胡言,吾乃飽讀詩書,苦學聖賢之言,豈能如你所言,粗鄙,庸俗……”

狄青指了指王鶴:“你這翻臉的本事,便是去了神都城的戲子瓦里都能討生活!”

“過獎!”

“不謝!”

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六百章對策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