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

大宋爲了收編契丹人做了充足的準備,整個呼倫貝爾城都經過了改造,比如巨大的甕城就是爲了接收契丹人而專門修建的,城牆不是很高,但寬度很大,上面站滿了大宋的士兵。

對於大宋來說這沒有什麼負擔,既然契丹人答應歸順,那就應該有個歸順的態度,這甕城明擺着告訴契丹人大宋時時刻刻的防備着他們的襲擊。

再說若是契丹人正心誠意的歸降,這也算不得什麼。

當然宋軍也沒有太過分,按照王韻的意思是在城牆上架着火炮,八牛弩,以及準備大量的火藥彈,但包拯堅決反對,契丹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再說又在甕城之中,怎麼反抗?

包拯是爲了大宋的名聲和麪子,眼下這種情況契丹人不會使詐,也沒有必要使詐,再說城中的大軍是擺設不成?

身爲文臣,包拯第一時間從政治上考慮,當着趙禎的面堅決反對王韻的作法,甚至要求大宋應該做到生而不驕的態度,也讓契丹人能得到應有的尊重,爲以後大宋歸化他們提供機會。

趙禎當然贊同包拯的提議,但誰想到王韻負責的大駕滷薄居然是這個樣子,除去將士們手中的儀仗之外,這就是一支由戰場精銳組成的軍隊。

雖然身穿嶄新的板甲和披風,可只要仔細瞧瞧他們的打扮就知道,這些人絕沒有當過仗衛。

一把好好的橫刀不放在腰後而是斜跨在邊上,只要稍稍一帶,便可立刻把刀,這樣雖不美觀但卻最是方便實用,有些人的棘輪弩已經上了弦,這是軍中的習慣,上弦不上箭,一旦遇警,可快速擊發。

雖然是老兵油子,但卻是能戰善戰之兵,他們應當享受仗衛的榮耀,趙禎無奈的笑了笑便向邊上的三才揮了揮手,三才長舒了一口氣,他也知道這些是什麼人,顯然讓他們充作仗衛有些不合適。

當趙禎到了才知道什麼井井有條,甕城雖然巨大,但根本容納不下契丹的數十萬人口,連二十萬契丹士兵都裝不下,它的作用就是解除契丹士兵的武裝。

契丹士兵如長龍一般通過細長的門洞,進入甕城之後,便在宋軍的要求下把身上的兵器和鎧甲交出來,這些東西統一堆積在城牆的邊上,由專人收攏擺放。

更爲“體貼”的是,大宋的士兵會給每個人發放一個號牌,這些號牌上的數字和他們上繳的物品有關,全部統一造冊,到時間會給他們發放補償。

畢竟對於大宋來說,這些兵器可以回爐重造,而把這些兵器換成錢交給契丹人也是理所應當,至少包拯是這麼想到的。

果然包拯的作法是極好的,對於一來大宋便能領錢這種事情,契丹人從一開始的驚訝變成了積極配合,對於離開家鄉的他們來說,身上多一點財富就多一點活下去的資本,入宋以後還能開始更好的生活。

繼續向前走便是醫者的地方,所有人都是大宋的軍醫,他們要大致診斷一下這些契丹人有沒有生病,一旦發現傳染性極強的,必須要進入獨立的地方進行診治,否則傳染開來,誰知道後果如何?

後面還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分門別類的收編契丹人,可以說是面面俱到,趙禎放心的點了點頭。

不遠處便是蕭撻裡的皇駕,由趙禎的親衛護衛者,當趙禎的大駕滷薄出現在甕城的時候,所有人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五千百戰雄兵的出現展示了大宋最強大也是最暴力的一面,這可不是曾經東京汴梁城中的“樣子貨”,而是真正的精銳。

五千人只是靜靜的在馬背上看着前方都會給人以衝鋒的感覺,這是契丹人的恐懼,也是大宋的驕傲。

天子的儀仗出現,宋人和塔塔爾部的人紛紛彎腰施禮,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他們自己的皇帝和軍隊當然要發自內心的尊重。

對於宋人來說理所應當,可對於塔塔爾部的人來說者更是理所應當,因爲他們已經歸附了大宋,成爲了大宋的一部分,大宋越強大,他們越踏實。

塔塔爾部的人最先歸附大宋,心中充滿優越感的同時也充滿了慶幸,草原上的各部自治已經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大宋衙門和官員的管理,這當初可時他們請求的,並且大宋真的讓他們走上了正軌。

唯有塔塔爾部的自治還留存了下來,開始的時候塔塔爾部的百姓還覺得是好事,可逐漸的他們覺得和大宋別的地方不一樣是不是被大宋區別對待?

所以他們在行動上和心中比草原諸部更加有歸屬感。

此時心情最爲複雜的人要數蕭撻裡了,皇家的車門已經被打開,大宋的侍者把聖駕裝飾的尤爲漂亮,蕭仁在邊上稍顯驚訝的看着這一切,他已經有些混亂。

因爲他記得左丞相說過,戰爭是要流血犧牲的,是天底下最殘忍的事情,是一場類似於草原上捕獵的事情,但此時他卻並沒有看到畢世傑描述的畫面。

眼前的宋人沒有人們常說的凶神惡煞,反倒是看着讓人覺得“威而不怒,親而不犯”。

一直以來他都只是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瞭解大宋,現在是他親眼所見,大宋的城池,大宋的百姓,大宋的禮儀,等等這一切都讓他驚訝。

他瞧見了侍者在裝飾車駕,連車廂翹起的飛檐上都以金飾點綴,鮮紅的綢緞如同不要錢一般被長杆舉起,地上是鋪設好的羊絨地毯。

雖然年紀小,當該知道的蕭仁都知道,眼下這不像是兩國交戰,而更像是一場隆重的婚禮。

來了一個面色慈祥的老者,他接替了左丞相的事情,先在站在母后的身旁小聲的說着話:“陛下,您不應該把帝位傳給蕭仁…………”

“怎麼?他心中不舒服了?蕭仁可不是太子,而是契丹的皇帝!登基大典萬民觀瞻,可做不得假!”

包拯微微苦笑:“您這是又何必?讓陛下難堪對您,對契丹都沒有好處,眼下又該如何?我大宋要冊封契丹皇帝陛下的,您也應該知道我大宋已有成例…………”

蕭撻裡冷笑道:“若是他趙禎敢用違命侯冊封仁兒,本宮定然將他的醜事昭告天下!”

包拯的威脅並沒有效果,反倒是被蕭撻裡將了一軍,心中驚詫的望着蕭撻裡,爲何她敢如此囂張的威脅大宋皇帝?!

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