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

既然朝臣們都把問題推給了民情司,趙禎就沒辦法裝作不知道,何況這件事關係到那些依靠南絲綢之路吃飯的百萬民衆。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爲趙禎現在不希望出現兵事,也不願再次對外戰爭,原因很簡單,大宋要發展草原,對草原進行基建,發展和城市化。

龐大的草原需要投入無數的精力,人力,財力和物力,是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即便現在已經有了收穫但和趙禎的預期相比卻相差甚遠。

而對天竺用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竺的地形和草原幾乎是一個極端,大平原有,山脈也有,地形複雜,氣候與中原完全不同。

用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而大宋的百姓卻要靠着南方絲綢之路吃飯,其中的問題就很大了。

天竺人即便是再愚蠢也不會自斷財路,這樣做下去只會讓大宋的商賈越來越少,甚至是讓天竺國內缺少來自大宋的商品。

而這也許是天竺想要向大宋表達的一種意思,趙禎細細品味,結合天竺的國情很快就明白了爲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天竺是誰說的算?當然是最高中心的婆羅門!而這些婆羅門可不會去管窮人的死活,然而天竺的窮人卻絕不會反抗,他們已經被種姓制度給壓迫的沒有人性,只剩下了奴性。

問題來了,這樣的王朝需要大宋動手嗎?趙禎明白了一些東西,這時候他選擇內部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軍事,但對波羅王朝和天竺的懲罰卻必須進行。

這就是天朝上國的威嚴,不可侵犯,讓所有知道,看到侵犯大宋威嚴的下場,這是必須要做到事情,也是殺雞儆猴…………

懲罰這種“惡徒”的最好手段是什麼?不是讓他們受到戰爭之苦,而是讓他們後悔。

要知道大宋的商隊在天竺也有一部分市場,在那些市場之中也有買賣,而原本這些市場是不存在的,是大宋商賈來了之後才形成。

大宋商賈不光在這裡賣出商品,也會購買天竺的貨物,帶回大宋銷售,而天竺人也會由多家商鋪組建商隊前往大宋販賣。

但現在,天竺人得罪了大宋,大宋的商賈生意還是要做的,只不過卻是換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西域絲綢之路…………

大宋的南方已經被經營的相當好了,而西北面的西域,黑汗,以及草原卻還在建設之中,需要大量的物資和貿易帶動那裡的發展。

既然天竺那條絲綢之路不通,那就直接放棄好了,這樣還能把大宋的資源更多的分配到西北之地和草原上,對建設北方有着莫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爲?

懲罰波羅王朝最好的辦法不是對它進行攻伐,而是封鎖,讓他們繼續貧困下去,讓他們失去原本得到的東西,這纔是最好的報復。

對於天竺的土地,趙禎並不感興趣,那裡的信仰太過執着和強烈,沒必要給大宋增加負擔,何況在大宋的西面還有一塊巨大的土地在外。

吐蕃的麻煩還未解決,如何讓他們老老實實的接受大宋的統治,這還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原本的趙禎並未感覺到大宋的兵甲疲憊,但現在卻能很明顯的發現問題,現在真的不是再無限發動章的時機,大宋需要休養生息,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車輪滾滾向前,聖駕之中蕭撻裡在御案前細心研墨,墨汁化開後趙禎提筆在民情司的奏疏下寫下了御批:“着雲南路封其所有榷場,邊關要衝城,傳旨蒲甘王斷絕與天竺之往來,否則我大宋一併懲戒!大宋之商賈凡依南絲路而生者,盡數攜貨北上,朝廷免其關稅之半!通路費全免,各州府不得加徵………………”

看似寥寥數語,區區百餘字,但在大宋卻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計,但趙禎寧願對大宋的經濟產生震盪也要如此。

如此一來給北方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多太多,也促進西域絲綢之路的發展和新疆之地的繁榮。

看似是無奈之選,但事實上卻是百年大計的開始。

南方的商賈帶着貨物要走更多的距離,但大宋的交通已經相當便利,免去他們的路稅之後,基本上所消耗的也只不過是飯錢,這飯錢算不得什麼,有些州府甚至會爲商賈報銷飯錢,因爲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貨物和商品。

現在大宋無論官員和百姓都明白商賈和商業是一個城市繁榮與否的重要因素,商賈越多,貨物越多,來的人便會越多,由此帶來整個城市的其他行業繁榮。

至於南方,可以開設更多的工廠來滿足商賈對貨物的需要,他們帶着大量的貨物涌向草原和西域,涌向西方世界,只要是大宋的貨物幾乎是暢銷無比,短短几天的時間便能一售而空。

國內市場足夠龐大,容納和消化商品不成問題,而國外市場更是一個無底洞,因爲大宋的許多商品都是其他文明無法制造出來的,即便是能製造成本也是相差太多。

大宋的貨物已經壟斷的高中低所有的檔次,高檔的貨物你製造不出,中檔的你品質不如大宋,低檔的價格不如大宋,怎麼和大宋競爭?

壟斷已經逐漸,大宋正在賺取整個世界的財富,此時的資本主義已經不是萌芽狀態,而是基本上形成。

如此要制裁天竺和波羅王朝簡直是輕而易舉,趙禎輕輕吹乾奏疏上的墨跡,再次瀏覽了一遍心中滿意的點了點頭,合上奏疏對三才道:“令人快馬傳遞迴朝,着三省六部即刻差辦,不得拖延!”

三才雙手接過奏疏:“奴婢遵旨!”

蕭撻裡在邊上看的分明,她明白爲何趙禎寧願斷絕與天竺的往來也要把商賈移動到西北,這是爲了草原和西域。

但此時她卻有一個問題,好奇的望向趙禎道:“官家,天竺人會妥協嗎?”

趙禎笑了笑:“朕不需要他們妥協,朕要他們氣急敗壞,失去理智,朕要逼他們,逼着他們回到曾經的生活,當一個人享受了財富之後突然失去源源不斷的財富時會怎樣?”

蕭撻裡陷入沉思,一會之後才輕聲道:“殺人誅心……”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