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

趙旭的腦子向來都不是古板的,相反在趙禎早年的開發下,趙旭和趙昀,趙靈三個孩子擁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

在趙禎稍稍引到之後,他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事實上趙禎已經說的足夠清楚,張載的學問還是不錯的,最少其中的觀點非常符合趙禎定下的調子。

並且也提到了格物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的作用,如此一來便是一門相當不錯的學問,但其中的內容是一定要進行更改的。

怎麼樣才能使得張載的關學成爲有利於大宋,有利於趙旭未來管理國家的學問呢?

那就需要趙旭這個大宋的太子親自去和張載這個關學創始人詳談,趙禎相信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的張載一定會非常隆重的和趙旭詳談。

禮賢下士並不難,只要你足夠放下自己的身段就行,這一點同樣是趙旭的優點,此次他南下賑災效果顯著。

當地的官員和百姓是哭着給趙旭的車馬送行了五十里,直至路治交接之地,趙旭嚴令官員留守自己的所在不得相送,這場送行才堪堪結束。

趙旭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人心是換來的,民心更是換來的!用什麼東西去換?自己的心!

做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靠威嚴和峻法換來的不是民心,而是恐懼,在這恐懼之下不是百姓和朝臣的真心服從,而是被迫的妥協。

趙旭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古代帝王極少能做到的事情,那些朝堂之中或是民間的大儒則是對趙旭的行爲打擊批判。

在他們的眼中,趙旭的行爲是把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禮制給踩在了腳下,報紙之中當然也會出現類似的文章,只不過來自民間的東西不算是上疏,沒人當回事。

可來自朝堂之中的奏疏可就不能輕視了,這是一份正式的公文,也是朝臣對太子這個還不是君王的儲君的建議。

趙旭作爲太子需要的是虛懷若谷,朝臣們的建議需要接受,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趙旭理所應當的給那幾個聯名上奏的迂腐文臣回了公文。

公文之中滿是懇切之意,表示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但同時也說明作爲皇帝的趙禎都能親民,自己這個太子就更應該跟隨父親的腳步了。

文章寫的很好,至少趙禎看來是毫無問題的,並且字字句句說到的點子上,有禮有節。

可就是這篇書面形式的公文卻捅了婁子,在那些老儒看來,文章還算不錯,但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點子上,他們在乎的不是趙旭的態度,而是禮制這東西不該丟棄。

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趙旭不再犯類似錯誤的承諾,而不是華而不實的辭藻。

三才捧着報紙上批判趙旭的文章尷尬而同仇敵愾的遞給了趙禎,邊上的趙旭也是滿臉的無奈。

事實上這樣的文章並不會讓他生氣,雙方之間原本就不是在平等的地方,高高在上的趙旭完全可以不去理會這件事。

他之所以把文章給趙禎看,是爲了向父親求教。

“父皇,孩兒該如何處理這些人?”

趙禎不答反問:“你自己有什麼想法?朕希望聽聽你的意見。”

趙旭想了很久握拳道:“孩兒心中憋悶,這些所謂的大儒和清貴之臣從未見識過民間的疾苦,更未見識百姓們遭了難時候的悽慘,他們只瞧見了孩兒逾越禮制,實在昏聵!孩兒甚至想在這報紙上也發文,斥責這些所謂的大儒!”

趙禎哈哈大笑,拍着趙旭的肩膀道:“既然想,那就去做!你雖是太子,卻也是人,生而爲人就要有喜怒哀樂!只有這樣的人當了皇帝,百姓纔會愛戴,否則不喜不怒的皇帝誰會有認同感?你對石頭有認同感嗎?”

趙旭面露尷尬,好一會才小聲道:“可父皇,您常教導兒臣應該虛懷若谷,不應當快意恩仇之類的。”

邊上三才的表情更爲尷尬了,恰好他也是聽到趙禎這麼說過的,乾咳一聲捧着手中的報紙就向後退去,這時候在場的人越少越好,三才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捧着報紙的木架子…………

“朕是這麼說過,但你也太過虛懷若谷了,在正確的事情上可以堅持,同樣要考慮這麼做值不值得,在報紙上發文反擊,一來可以爲自己正名,並非是忘卻了禮制而是體恤百姓,二來則是讓百姓們看到這些攻訐你的人是什麼樣的嘴臉,最重要的是收穫天下人的大義。”

趙旭緩緩點頭了,稍稍試探的問到:“父皇的意思是說,讓孩兒以這篇文章爲引,利用天下人的大義爲矛,讓天下人攻訐他們?”

趙禎乾咳着站了起來,看着邊上表情已經快崩潰的三才上去就是一腳:“旭兒,有些時候看破不說破纔是最好的,你一說破便讓這殺才忍不住了。”

趙禎飛快的離開,趙旭望向三才道:“大官,你說父皇這是讓我放手去做嗎?”

三才笑了笑,望向趙旭的眼神充滿關心:“太子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何必詢問老奴,官家最喜歡的便是跳出規矩之外,您是陛下的孩子,自然也應該追隨官家的腳步嘞!”

三才說完就追着趙禎的背影而去,留下趙旭一個人在原地思索對策,如何寫一篇煽動民心的文章,這是一件很考驗個人文筆功力的事情。

趙禎在第二天便看到了趙旭的文章,這是一篇署名的文章,趙禎對報紙這種新媒體的監管只有一個要求,無論是誰都必須署名,署真實的姓名。

來自後世的他太明白媒體的作用了,現在看來也許還不算什麼,但在將來一定會變成極具影響力的東西。

現在不明確的規範起來,等以後出了事情再診治就徹底晚了,以至於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極端現象。

不少的花邊新聞層次不窮的出現,對於這些花邊新聞朝廷是不回去管的,民間輿論成爲一種監管也不是一件壞事。

最少官員們要爲自己的德行負責,但那些關於政事的文章卻必須要求使用真實署名。

趙旭的文章也不例外,用了自己的本名,當趙旭兩個字出現在結尾的時候,整個神都乃至整個大宋都震動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