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

角廝羅反叛的消息是瞞不住的,趙禎也不打算向天下隱瞞,當朝野上下知曉角廝羅反叛的這件事後,幾乎所有人都是怒髮衝冠。

大宋十幾年如一日的對待青塘,角廝羅怎麼就能反叛大宋?

這不是出於背叛而產生的憤怒,而是一種被羞辱和嘲弄所帶來的憤怒,這種憤怒比背叛本身更加可怕,也更加無法原諒。

三才已經不能看了,憤怒的他就像是在大庭廣衆之下被人扒了褲子,跪在趙禎面前請求趙禎給他一個上前線殺賊的機會。

趙禎根本就不理睬他,跟在自己身邊這麼長時間完全沒有長進,自己身爲皇帝都不着急,他這個宦官倒是比誰都着急了。

眼下這件事根本就沒必要着急,只有趙禎自己知道,整件事都是劉渙在搞鬼,不光他在搞鬼,連同仁欽桑波和自己都在背後推波助瀾。

角廝羅有造反之心嗎?有!有造反的實際可能嗎?沒有!

角廝羅算不算是被逼上梁山趙禎不好說,但他可以肯定的說劉渙在背後一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劉渙太瞭解吐蕃人了,更見不得一個統一的吐蕃,即便是在大宋手中統一的吐蕃也不行,爲什麼?因爲吐蕃現在還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即便是角廝羅真心誠意的歸順大宋也不行。

大宋文臣的手段展現出來,他在私下裡恐怕是利用和角廝羅的關係暗示了他許多此,這種不經意間透露出去的暗示大宋文人最爲拿手。

趙禎聖旨懷疑不光是劉渙參與其中,便是范仲淹等一衆朝臣也拖不得干係,能把是做用作演成受害者的模樣,趙禎還是要佩服這些老戲骨的。

被小看這些大宋文臣的計謀和手段,也許讓他們帶兵出征不太靠譜,但若是論到栽贓嫁禍,釜底抽薪自內的計策,十個武將捆在一起都比不上他們中的一個。

不這些文臣不光治理天下是一把好手,運用其智慧來更是讓人防不勝防,狄青真的是玩不過這些相公們,否則以他的能力和趙禎之間的關係早就已經上位了。

他之所以沒上位,一來是他武將的身份,二來和文臣們的聯手不無關係,祖宗之法這面大旗被扛出來的時候,即便是狄青也不能不讓位給文資出身的後起之秀王韻。

狄青最適合的官職和最應該去的地方不應該是在兵部,而是參謀兵事院,但他沒有文資的身份,參謀兵事院從一開始便定下來是文資官員或是軍武院畢業生要去的地方。

這就註定之後的戰事兵部的武將參與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祖宗之法和文臣手段的厲害。

而劉渙並沒有看到角廝羅作亂反叛大宋,但他在做出有罪推理之後便毫不猶豫的認定角廝羅已經背叛大宋。

劉渙的邏輯就是這麼的簡單粗暴,只要我認爲你有罪,且你滿足了我自己推測的所有條件後,那麼你就是有罪!

當然也可以說,這是有罪定律,先懷疑你有罪,然後所有的推論都是在爲你有罪的前提下進行的。

趙禎可以肯定的說,大宋的文臣原本也沒有這麼變態,但隨着大宋國力的增加,這種大國沙文主義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

至於角廝羅的叛變之心,說實話趙禎是並不在乎的,他有那個心如何?沒有那個心又如何?

誰讓他的種種行爲都在向大宋展示他的造反之心,沒有向脫敢部送去足夠的農奴,沒有向大宋表述足夠的忠心,最主要的是趙禎出於信任給了角廝羅在神都城家眷們足夠的自由,而角廝羅的兒子瞎氈居然利用這一自由逃回了青塘…………

誰都知道質子的作用,也都知道質子離開意味着什麼,先秦的時候便有太多太多的案例,顯然角廝羅的兒子離開,那就意味着他的叛亂開始。

但這件事在大宋神都城發生就是個笑話,誰不知道皇城司和親衛司幾乎充斥整個神都,在這個天子腳下特殊的人想要離開簡直難如登天。

瞎氈沒有能力離開也不可能憑着一己之力逃脫大宋的追捕,他之所以能到達青塘,就說明神都城中所有人都希望他回去………………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一副早已被擺好的棋,無論是劉渙認定角廝羅會背叛大宋,還是他向種家軍求援,亦或是瞎氈離開神都城,甚至包括種家軍被伏,這一切都是棋局的一部分,甚至包括當初趙禎對角廝羅的信任。

此時的趙禎纔想通一點,爲何歷史上戰力不是很強的宋朝能在四面強敵的處境之下度過一年有一年。

不是運氣好,運氣再好也擋不住女真人,遼人,党項人,甚至是蒙古人的鐵騎,而是這些把手段和陰謀玩弄到極致的大宋文臣。

他們是個個手無縛雞之力,但要殺其人來,那叫一個誅心!而且殺人不見血!

趙禎一開始覺得自己的判斷不會有錯,角廝羅這個人目的性很強,而且有着強大的憂患意識,靈敏的嗅覺幾乎到了變態的程度。

當年奪取燕雲十六州之後角廝羅便認定大宋的崛起即將開始,所以他纔會那麼賣力的追隨大宋,並且不惜和近在咫尺的“鄰居”西夏對抗。

趙禎記得很清楚,當年他就是與身爲宋使的劉渙共商討夏大計的,並奉獻誓書及西州地圖,重申與宋協力抗夏的決心。

也正因如此才受大宋加封保順河西軍節度使,並且兩次擊敗西夏主李諒祚軍,之後在合圍西夏的時候出兵,以聯軍與大宋會師殲滅李元昊向西州逃竄的要害。

這樣的一個人會在大宋最鼎盛的是否反叛?

趙禎不相信角廝羅會如此愚蠢,但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通過種家軍和劉渙,這就讓他產生懷疑了,再加上之前神都城中的布制,他知而不發,就是希望看看會演變成什麼模樣。

角廝羅是有背約棄盟之心,但他卻不會有這個膽子,至少現在不會,但當趙禎得知他居然拿下邏些城的時候,便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外加上巧合而演變成眼下局面的。

三才的聲音是時候的響起:“官家,吐蕃藏教尊者,仁欽桑波以達成都府…………”

“哦?來的這麼慢,這是打算繼續把持消息?豈不知角廝羅的事情在我大宋早已傳開,現在還打算吊人胃口有何意義?角廝羅要遠比這些吐蕃貴族聰明些啊!”

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