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

他們擁擠在並不大的寺院中,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了不安和迷茫,但卻沒有恐懼,若是思麻部的吐蕃舊貴族們不守信用,那他們就無法在整個吐蕃立足,這就是吐蕃人對信用的全部理解。

數十位頭人圍坐在一起,中間是一團暖暖的篝火,入冬了的高原要比中原更加寒冷,冷冽的寒風彷彿能把人撕碎。

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坐在一起,顯然這兩人已經達成了一致,在座的人都是吐蕃人中的尖子,看到這樣子就能猜出內情。

但卻沒有人開口說話,整個房間中只能聽到粗壯木材噼裡啪啦的燃燒聲,事情就是這樣只不過各方勢力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

最終還是仁欽桑波最先開口:“世上的苦難我吐蕃承受了一遍,這是在歷劫,青唐部獲得大宋皇帝的支持,那是因爲青塘部被大軍當成了手中的刀劍,若是青唐部與吐蕃自相殘殺,最後得利的人也只是大宋而已。”

“你本是代我吐蕃向大宋求援對抗青塘,如今青塘的贊普坐在這裡,又是何道理?!”

仁欽桑波笑了笑,只要有人開口就好辦了,他最擔心的就是各部頭人不願說話在這裡是看着。

“大宋皇帝從一開始就已經拋棄了吐蕃,被拋棄不光是我們,還有青唐部,漢家有句話叫河蚌相爭漁翁得利,青塘部和咱們就是河蚌,而大宋想做漁翁!”

“既然大宋想要做漁翁,爲何不援助我等?!你爲何空手而回,爲何從青塘而回?!”

看着有些疑惑的各部頭人,仁欽桑波冷笑起來:“這世道便是如此,宋人的強大你們未曾見識過,若是諸位見識過大宋的繁華和強大就該知道,大宋根本就不需要用扶弱攻強的把戲。

只需要等待角廝羅把吐蕃統一,待兩敗俱傷之下再派出重兵攻伐角廝羅就好。若是我等現在還不團結起來,那接下來便是一場浩劫!”

“我等有高原爲依仗,宋軍如何攻伐而上?自我吐蕃立國與唐相爭百年唐人從未打上過高原!”

“是嗎?唐高宗顯慶四年,吐谷渾酋達延莽布支寇境,悉眾八萬餘而來。大將軍蘇定方不及披甲,師敢死士千餘,邀戰於烏海,直奔其陣,大破殺其眾,達延亦死於陣!

唐高宗天乾封二年,吐蕃祿東贊興師十萬衆入寇,生羌十二州爲其所破。定方聞之,率兵八千鏖擊,大破殺其衆,斬首九萬二千餘,敵遁還者僅八千,祿東贊亦受創而亡。其子論欽陵踉蹌遁走。定方復大發兵,進襲吐蕃,抵布達拉宮,縱火焚之而不得。這些你們都忘了?可漢人沒忘!”

長舒一口氣,仁欽桑波怒道:“這些都是漢人史書中所記載,如今漢人把這史書在大宋各地傳閱,唯獨我吐蕃忘得乾淨!”

角廝羅在邊上開口道:“你們也許沒見識過宋人的強大,但應該聽聞遼朝和西夏的強大,但這倆個國家都被宋人攻破!吐蕃的屏障保護不了我們!唯有自身強大方能保護你們的牛羊和妻兒!”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一唱一和,但也知道他們的話是真的,眼下的大宋確實是空前強大,在這種逼迫下他們不得不妥協。

角廝羅非常直接:“你們無需想那麼多,只要推舉我爲吐蕃大讚普,那你們的權利都能得到保證,並且你們的部族照舊!各部只需要響應我的號令即可,青塘還會爲你們提供所需的貨物。”

這個條件很寬鬆,幾乎沒有人會反對,他們都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但還是有人提出不滿:“若是你登上大讚普的寶座,那豈不是整個吐蕃都以你馬首是瞻?”

這是一句廢話,但卻是很有必要的一句廢話,角廝羅毫不猶豫的點頭道:“自是如此,若是沒有一個大讚普來統治吐蕃,那吐蕃便是一盤散沙,我自會保留你們的權利,但同樣你們也要服從與我!”

強硬的話語使得很多人心生不滿,吐蕃人有自己的驕傲,雖然脫敢部被青塘擊敗,但吐蕃的其他部族並未感受到青塘部的強大,甚至因爲角廝羅曾經是大宋的“打手”而被各部的頭領戲稱爲大宋的豺狗。

只不過他們的不滿很快被驚詫所取代,血葫蘆似得的壯漢裝在門框上,結實的木門都被他的奮力一擊所撞碎,不斷的有鮮血從他的口中冒出,身上插着的弓箭雖然讓他說不了話,但他卻指向角廝羅,大口的鮮血噴出,使得所有的頭人抽出了身上的短刀。

角廝羅依舊在原地坐着一句話也不說,只不過他的目光中閃爍着自信的光芒,邊上的仁欽桑波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不敢相信他居然能早早的佈下伏兵。

“你佈下了伏兵?什麼時候?”

“在思麻部的兵馬抵達夾山道的時候。”

仁欽桑波讚許的點了點頭:“眼光果然獨到,你早早就把這古如拉康寺變成一處埋伏之地?”

“思麻部的人信不過我,各部的頭人也信不過思麻部,又不可能在邏些城會盟,那也只能挑選最近的又是最合適的地點,除了古如拉康寺之外還有什麼合適的地方嗎?”

兩人之間的對話使得各部的頭人們大驚,互相對望一眼便很快保持鎮靜,有伏兵說明外面的護衛全部難逃厄運,此時他們就算是劫殺角廝羅也毫無用處,一個能把眼光看得如此長遠的人豈能不會料到今日的局面?

角廝羅一邊喝着酥油茶一邊笑道:“我奉勸各位還是坐下,老老實實的坐下……”

話音剛落,一羣身着鐵甲的猛士便進入房間,安靜的站在角廝羅的身後,只不過他們的盔甲和兵刃上不斷的滴落,很快他們的腳下便匯聚成了一個小小的湖泊。

從這些猛士身上的鎧甲和兵刃就能看出他們的強大,這根本就不是吐蕃各部能相提並論的戰力。

在強大的力量面前所有的一切都要妥協,因爲這是性命攸關的時刻,嘈雜消失,吵鬧小斯,整個房間中z還有恐懼在彌散。

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