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

“贊普,眼下最要緊的是整合各部,讓吐蕃運作起來,成爲一個完整的朝廷,如此才能和大宋週轉,否則各部即便是會盟也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角廝羅笑了笑,看着仁欽桑波道:“我已經封官了,接下來便需要你在其中斡旋,把朝堂建立起來,吐蕃剛剛整合,便莫要奢費營造,只是把紅宮稍稍修繕一下便可。但大昭寺必須要精細的休整!”

仁欽桑波眼睛突發亮,沒想到角廝羅已經考慮的這麼周全,有些話從他的嘴中說出來要比自己說出來要好得多。

“仁欽桑波遵從您的旨意!”

角廝羅對大昭寺的重視說明他在他心中宗教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在的吐蕃需要一個強大的信仰來樹立信心,而且他還有活佛的身份,這東西一旦放在了身上就永遠也不能摘下來。

一個活佛對自己的宮殿不重視,但卻對佛寺重視,這在吐蕃人眼中當然是敬佛的象徵,吐蕃爲何會陷入動盪和紛亂?

數百年前,當松贊干布向唐太宗求娶文成公主時,西藏的吐蕃王朝是一個新興的強大王國。

然而,強盛的吐蕃王朝,卻在地震、山崩、水倒流、鼠疫中,突然消失。

自此之後,吐蕃的許多智者都在思考吐蕃王朝爲何那麼強大卻突然消失的,仁欽桑波自己也想過,和大多數人一樣,他最終的想法依舊是吐蕃因爲滅佛而亡。

吐蕃建國不久,正是佛法傳入之時,自松贊干布起,歷代吐蕃王都大力支持佛法。松贊干布興建了西藏著名的大昭寺、布達拉宮。

而松贊干布之後的多位吐蕃國王、王子,甚至捨棄王位,出家修行。隨着佛法在西藏的興起,吐蕃王朝國力也日漸強盛。

自從那以後,吐蕃已經強大到唐朝很難阻擋吐蕃的進犯,吐蕃的地盤擴張到了西北之地,甚至連川陝之地的某些州府。

更有甚者一度佔領長安,唐高宗、唐肅宗、唐憲宗各時期,唐朝都與吐蕃爆發戰爭,強大的大唐帝國一直不能用武力使吐蕃滅亡。

然而,強盛的吐蕃王朝,突然由盛轉衰了。

翻閱漢家的史書,仁欽桑波發現一段記載,就是這段記載讓他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贊普……死,以弟‘達磨’嗣。‘達磨’嗜酒,好畋獵,喜內,且兇愎少恩。政益亂。”

老贊普死後,一個叫“達磨”的“朗達瑪”,當上了吐蕃王。至於“朗達瑪”的人如何,從他給唐朝使者留下的印象就能看出端疑。

不但是嗜酒如命的酒鬼,還是兇惡、聽不進意見的狂徒。他就是西藏曆史上滅佛運動的始作俑者,終導致國政大亂。

朗達瑪親自下令發動了一場對佛法的迫害。

他強迫僧人打獵殺生,把打獵殺生當作放棄信仰的標準。不願放棄信仰者,都被殺戮。

他還下令封閉所有寺院、佛殿,把大昭寺改爲屠宰場、小昭寺改爲牛圈;他把寺院珍貴的壁畫文物塗抹掉,換上僧人喝酒的宣傳圖,污衊修煉人;把佛像釘上釘子扔到河裡,派人用繩子系在佛像的脖子上。

但報應來了,不久,往佛像脖子上繫繩子的人,就吐血身亡了。

《新唐書》記載了“朗達瑪”滅佛後的吐蕃國,也就是從那裡仁欽桑波看到了過去,“開成四年……自是國中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鼙鼓聲,人相驚。”

那時的吐蕃,出現了地震、岷山山崩、洮水倒着流的異象天災,還發生了鼠疫爆發、死人相枕的恐怖景象,還出現了鄯州、廓州,夜間只聞鼓聲、不見人的冤鬼作怪事件。

而滅佛的朗達瑪,只當了三年的國王,就因失德,死於非命。會昌二年,贊普死,……無子,以妃綝兄‘尚延力’子‘乞離胡’爲贊普,……用事者共殺之。”

朗達瑪死後無子,他的妃子把孃家侄子弄來打算讓他坐上贊普的寶座,這樣的人當然會被大臣殺掉。

事實上其中還牽扯出一段朝堂上的隱秘鬥爭。

達瑪死後,由於他的兩個兒子,即大王妃抱養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歐鬆之間的爭立,大臣們分成兩派,從此吐蕃王室分成兩支,連年混戰。

吐蕃在各地的將領也擁兵稱雄,彼此爭立,過去一些歸屬吐蕃的部落也相繼脫離吐蕃的管轄。緊接着一場奴隸平民大起義爆發,席捲了整個西藏地區,吐蕃王朝在這樣的局勢下隨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潰了。

坐上贊普寶座的人應該師出有名,應該擁有顯赫的身份,否則便會讓所有人都去窺伺那個寶座,就像中原一樣,“兵強馬壯者得之”。

於是,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分崩瓦解了,沒有滅亡在唐朝的手中,滅亡在自己愚蠢國王的手裡。

既然把佛立爲國教,就不該改變,信仰的力量在吐蕃大地上極爲強大,一旦崩塌最終的結果便是使得那些百姓遭殃。

現在角廝羅看清楚了這一點,甚至把自己變成活佛,這麼一來便是把王權和宗教權利合二爲一。

王既是國家的君王,又是宗教的君王,而自己需要做的便是和所有的吐蕃智者高僧一起把活佛的身份定下來,尋找到出處以及傳承的辦法。

王的血脈必定是王,但活佛的血脈不一定是活佛,可一旦吐蕃變成****的國家,那活佛的後代也就必須是活佛了。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吐蕃成爲永久****的國家,成爲一個精神上無比強大的國家。

到那個時候,對抗大宋當然不成問題,即便是大宋攻下吐蕃,但卻要面對無數信仰的百姓。

攻陷和征服是兩回事,大宋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聽話的吐蕃,派遣官員管理,收稅,穩定………但這些對於一個高度信仰宗教的吐蕃可能嗎?那時的吐蕃已經不同了,信仰的不單單是宗教也是王權啊!

宗教這個東西看似簡單卻很複雜,大宋皇帝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捨棄了宗教,完全由世俗來控制國家。

回頭看了一眼角廝羅,自家的贊普卻不同,他在大加利用宗教,讓他成爲國家的助力。

只不過要完成這些卻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啊!

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