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

東城豪門的崛起和趙禎的對待封爵的舉措不無關係,東城豪門在大宋遷都之前就存在於東京汴梁,之所以叫東城豪門乃是因爲遷都之後的叫法,在此之前應該叫他們勳貴集團。

這是大宋最早的利益集團,也是趙禎最先改造的地方,有壓迫就有反抗,固有的勳貴集團被打破,於是他們便組成了東城豪門。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趙禎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也許自己打擊東城豪門還會出現更多的利益集團,但趙禎並沒有打算妥協。

這麼多年的宰執天下讓他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國家的發展必會出現利益集團,而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就在於領導者如何去打壓平衡其中的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就是龐大的利益集團,所有的暴力機器都是在保正這個利益集團的安穩運行。

這在某些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常規的想法,但不要覺得荒謬,這就是事實!

大宋的神都城外有四座祭壇,分別對應春夏秋冬,也對應天地日月,因祭祀所需,這四座祭壇都是由禮部管轄,北平府管理,駐守少年軍隊等閒人不得靠近。

城北是祭地的地壇,之所以在城北是按照風向來決定的,春爲東風,夏爲南風,秋爲西風,冬爲北風,而祭壇所在的地方恰恰與風相反。

趙禎已經習慣了每年的祭拜,這是一個帝王作爲百姓“大家長”的義務,祭拜之禮龐雜且冗長,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等。

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頭二百多下,歷時一個時辰之久。

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每到年邁體衰時,一般不親詣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爲行禮。

趙禎身體算是極好的了,但這樣的祭拜之禮對他來說負擔也不小,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最主要的目的是爲了國朝安定。

帝王能進行這樣冗長勞累的祭拜,便說明趙禎的身體情況非常好。

對於趙禎來說這只是一場郊遊罷了,夏天就應該出出汗,運動一番,回宮之後衝個涼,渾身舒泰。

當然這對那些身體素質並不是很好的勳貴或是老臣來說便是一場折磨。

祭拜當然是要端莊肅穆的,趙禎每次祭拜之前都會下旨,要求陪祭官員,必須虔誠整肅,不許遲到早退,不許咳嗽吐痰,不許走動喧譁,不許閒人偷覷,不許紊亂次序。否則,無論何人,一律嚴懲。

而祭天地的意義也非同尋常,天地君親師,天地在君王之上,就應該祭拜天地,這是鞏固皇權的一種方式。

監察御史已經站在了祭祀隊伍的兩側,他們的主要作用便是監察百官和宗室勳貴,一旦失儀必會在第二天的朝會上進行彈劾。

在禮部官員的高聲唱和中,趙禎走上祭臺開始了祭拜,陪祭的官員也不能例外,皆在專屬於天子的跳文、“八佾”舞后相隨。

冗長的祭禮之後,趙禎爲了顯示皇帝的親厚,特意在地壇邊上的棚子裡賜宴百官和宗室勳貴。

和大多數祭禮一樣,皇帝要和尋常難得見面的宗室,勳貴們閒聊家常,慰問老弱病殘的官員,或是嘉獎忠孝仁義之人。

這纔是趙禎今天的主要目的,皇帝是宗室的“家主”大宋的宗室龐大,除了真宗皇帝以外,其他的宗室可都是能生能養,子嗣繁多。

大宋宗室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不區分“五服”,只要是屬於天水趙氏老家,並且沾親帶故的人都能算是宗室,而且不論幾代人下來宗室血脈依舊是存在的。

如此一來便造成人口數量龐大,因此,在管理上就比漢唐要困難的多。所以,宋朝皇帝對宗室人口的管理非常重視,趙禎便是看着宗室隊伍越來越龐大,八杆子也打不着的親戚也算是宗室,每年從國庫中領取的供養錢也在不斷的怎樣,雖然現在的大宋國庫充盈,也養得起這些人,但早晚有一天會成爲尾大不掉的存在,到時再割裂影響更大,更難以下手。

而趙禎便打算利用這次的夏至祭地,重新確定和管理宗室,大宋是封建王朝,自然有分封制度。

宋承唐制,宗王從襁褓時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實亡,無補於事。

降至疏屬,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學有教,郊祀、明堂,遇國慶典,皆有祿秩。

所寓州縣,月有廩餼。至於宗女適人,亦有恩數。然國祚既長,世代浸遠,恆產豐約,去士庶之家無甚相遠者。

坐在主位上,趙禎拉着自己的堂哥趙允成的手“相談甚歡”,趙禎通過年紀優勢,成功的把叔叔趙元佐給耗死了…………

趙允成是趙元佐的第三子,因趙元佐亡故,其便以門蔭入仕,官至右神武衛將軍、濮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前面的官銜都是虛銜,只是遙領而非實領,所以這個大宗正便是他現在的實際官職。

趙禎改革官制後,幾乎所有的虛銜都變成了實官,唯獨宗室例外,他們的頭上依舊掛着響噹噹的無用名頭。

趙允成爲人老實本分,不善鑽營,甚至連府宅還是趙禎賞賜的,否則以他的家資要想在神都城中買一座東城的府宅,差不多要傾家蕩產。

趙允成的誥命夫人爲了在東城尋一座說得過去的府宅,甚至把嫁妝都給變賣了,最後還是不夠數額,恰巧被皇后從碧雅軒中探聽到消息,特意召進宮中“敘話”這才知道他家的困難.

於是趙禎封其爲郇國公,又賜府宅一座,這才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至於趙允成的倆個兄弟,早已和他形同陌路,在趙元佐死後分家的時候,幾乎把趙允成排擠在外。

若不是趙禎干涉此事,趙允成怕是連王府中的家當都沒有一件。

自從他當了大宗正之後,也是本本分分,沒有經商,更沒有參與到權利之中,唯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讀書,勸道宗室子弟學習…………

他這個大宗正不光是趙禎下旨任命的,還是所有宗室推舉的,一個“老好人”坐上大宗正的位置豈不善哉?妙哉?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