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

范仲淹就知道包拯有了消息必會前來中樞,他不是來炫耀的,而是來和自己商量今年要用錢的地方以及朝廷的花銷。

朝廷的錢也是錢,朝廷的錢也要有流動,國庫的國帑可不是躺在國庫裡就不動的,官家早就說過,錢生錢纔是長久之道。

所以國庫中的錢財中有一部分會流動起來,而流動到哪去?自然是大宋各地的利國監!

大宋以一個利國監乃是出自太宗皇帝的手筆。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升徐州彭城縣屬的狄丘冶置,其境內盤馬山產鐵,此後便一直是朝廷的產業,從未荒廢,百年下來以有三十六治,冶工達三四千人,規模甚大。

而所謂的利國監便是朝廷產業的代名詞,利國二字形同字面,監之一字便是它的官營身份,這些利國監是在爲大宋的國庫賺錢,是在爲大宋生產所需的補給,從來都是免稅的。

就拿彭城利國監來說,每年生產的鐵製農具爲大宋的農人提供了大量的耕種所需,也爲朝廷賺了不少的錢財,現在彭城利國監已經不再是生產農具的地方,刀具,兵器,廚具,鐵軌,等等之類應有盡有。

人數以達數萬人,而彭城一下便解決了數萬勞動力的需求問題,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乃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至於現在,大宋的利國監數不勝數,只要地方官員在其境內發現有能做官營的東西便會第一時間彙報給中樞,請求開設利國監。

所有人都知道利國監開設對地方上的好處,對國家的好處,對百姓的好處,雲南路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宋在雲南路乞藍開設的利國監已經給當地帶來的豐厚的利益。

那些原本不打算歸順的天竺人如今趕都趕不走,若不是駐紮軍隊還差點鬧事,想到這裡范仲淹拜年覺得頭疼。

看着對面笑盈盈的包拯道:“若是你能從三司擠出一點錢財打發掉那些乞藍利國監的天竺人,那我便給你找幾個好地方開設利國監!”

范仲淹的話讓包拯臉色一變,下意識的就往後退了一些,若不是兩隻手都佔着便要捂住荷包一般。

“外族番邦之事如何能用朝廷的國帑?那些人可非我華夏舊族,一絲絲的關聯都沒有,休想從三司出錢!這是中樞的哪位官員出的主意,端是……”

“太子殿下的意思,用錢財打發那些天竺人,總比刀兵相向來的好,我大宋天國王朝,上邦氣度,不應隨意凌虐外邦。”

范仲淹的眼皮微微耷下,小聲的開口,也讓包拯接下來的話急急的收了回去。

“看來太子殿下還是沒有領略陛下的治國之道啊!宰執相公這時候當向太子說清楚,我大宋外王內聖,不可因宵小而妥協,否則便和今日宣德門外差不多了!”

包拯說完便瞧見范仲淹似笑非笑的眼神,隨即恍然大悟,微微嘆道:“範宰執好手段,便是要老夫上疏也不當如此……”

范仲淹笑着拉起包拯的胳膊道:“包公哪裡的話,希文萬萬不敢設計包公的,只不過此事有了三司的文書自然更加妥帖,速速進屋敘話。”

包拯無奈的苦笑被范仲淹拉進了公廨之中,進屋之後卻見范仲淹臉色嚴肅,而在他看到了還有旁人之後便也跟着笑不出來,無他,宰執相公的公廨正堂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何況來的人都是朝中重臣。

晏殊自不用說,歐陽旭這個禮部尚書也在,還有蘇洵這位吏部尚書以及許久未見的兵部尚書狄青…………

狄青已經是很久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了,自從他卸任背嵬大將軍接任兵部尚書之後便一直坐鎮兵部,極少出征,也極少參與朝廷政事,即便是之前神都城的動盪和彌勒教作亂一事也沒見他的蹤影,相反倒是包拯接手的衛戍司掌印官。

現在狄青的出現怎能不讓包拯微微一驚?

而待他坐下之後,邊上的晏殊便倒了一杯茶水遞過來:“包公請用茶,這是官家賞賜的龍團輕易可喝不到!”

包拯再次苦笑環顧四周才道:“這茶水喝的端是不痛快,你這戶部尚書都來了,怎不見工部尚書曾工亮?”

晏殊笑着解釋道:“琉球來了一批上好的石流黃,曾明仲三天前便去了軍械司的火藥局,據說到現在還沒出來,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火藥局的冷食,包公也該知曉,火藥局那地方比宮中還要森嚴,曾明仲進去了沒有官家的旨意誰也不得靠近。”

包拯點了點頭:“難怪他不在,看爾等這模樣莫不是出了了不得的事情?當下也算是海晏河清,怎生諸位相公皆在,連狄將軍也出山了?”

坐在范仲淹右手的狄青頓時苦笑道:“若是可能漢臣可不想來中樞,最好是一輩子也不來。”

包拯基本上已經能夠從衆人的態度裡認識到事情的嚴重,神色肅穆的望向范仲淹等他開口,誰知開口的不是范仲淹,而是身爲天章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蘇洵、

“既然三司相公也來了,那老夫也就把該說的和諸位相公們透個底,官家要對東城的豪門動手了。”

只是這簡單的一句話便讓包拯變了臉色,對東城豪門動手?這事情他早已知道,畢竟包拯也是朝中的參知政事,對於東城豪門的事情他早已知曉。

但就是因爲他三司使的身份,使得他更爲了解東城豪門,其中有多少的勳貴,對少的宗室,多少的官宦之家他一清二楚,而這些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和大宋捆綁在一起。

包拯早已斷定,東城豪門不會作亂,也不會造反,他們只是一羣想要依託朝廷發財的人,所以纔會幹出許多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包拯也想打掉這個大宋毒瘤,但他卻也知道打掉東城豪門大宋索要付出的代價。

在場衆人顯然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但即便如此臉色也不好看,包拯緩緩開口道:“官家此舉太過孟浪!東城豪門已成大勢,輕易動不得啊!”

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