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

事情發生的快,傳播的快,發酵的也快,就在中樞的相公們商議的時候,會寧殿乃是宮中飲宴的常用之地,這不是趙禎設宴款待羣臣的地方,而是趙禎設家宴的地方。

無論大棒揮的有多恨,該給的好處必須要一次性給足,這是收買人心的最好方式,一點一點的給好處,和一次把所有的好處都給出去,這完全是兩碼事,雖然兩者最終消耗的錢財差不多,但效果卻是天壤之別。

趙禎對這些進宮飲宴的宗室給了他們相當高的禮遇,都是按照自家人的待遇來的,和蔡伯俙一家以及蘇軾一家進宮是一個規格。

如此怎能不讓一羣已經遠離天家的宗室們受寵若驚?

這些宗室中的許多人已經很久甚至從來沒有進入過皇宮,也沒有得到趙禎的召見以及賜宴,男人們跟着內侍在宮中的偏殿整理衣服,洗手淨面。

而女人們則是被宮女們領到了另外一座偏殿,拂雲殿,這裡是皇后召見女眷的地方,亦是皇后設宴款待誥命夫人的地方。

щщщ¸ттκan¸C 〇

對待宗室,趙禎這次是下足了功夫,這些總是雖然是稍顯低微的,但他們現在代表的是整個宗室,豈能怠慢?

雖然趙禎連這些人和自己的關係都叫不出來,但這並不影響之間的血緣親情。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親戚關係已經非常遙遠,大宋的宗室包涵了三支,太祖,太宗,以及魏王趙廷美一脈。

原本只有一脈的宗室到了大宋卻出現三支,這是前朝所沒有的。

所以在某些程度上來說趙禎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很遠了,但誰讓太宗以“金匱之盟”爲兄終弟及的登基藉口呢?

當年的債是要還的,宗室的身份便是“債主”,而趙禎打破當年宗室封爵的規矩,以其他賞賜取代爵位的上次,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買斷”。

其實魏王趙廷美一脈在宗室中並不受待見,太祖一脈,太宗一脈都是有皇帝的,在某種意義上是名副其實的宗室血親。

而趙廷美這一脈算是宗室表親,按照道理上根本就不應該納入宗室血親的玉碟。

何況關於魏王趙廷美還有諸多說法,按照現在的說法,當年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匱之盟”,趙匡胤臨死之前,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按“金匱之盟”的約定,宋太宗趙匡義應該將皇位傳給其弟趙廷美,但趙匡義登基後,隱匿“金匱之盟”的內容。

而魏王趙廷美一向專橫驕恣,曾多次遭到宋太宗的斥責,得知有“金匱之盟”一事便對趙匡義甚爲不滿,於是暗中謀劃,陰謀早日篡奪皇位。

當然這是太宗在繼位之後出現的說法,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屁股決定了腦袋,誰也不會追究這件事的真假,即便是假的也要當成真的來說。

相關的傳說還有許多,據說太平興國三年,趙廷美受太宗的欺騙,帶牽機藥鴆殺後主李煜。

太平興國七年,魏王趙廷美謀劃篡奪皇位的陰謀泄露,宋太宗趙匡義遂罷免了他的開封府尹。太宗念其手足之情,並多次立有戰功,於是仍令其爲西京留守。

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由此暫時全部遷居到了西京。被貶謫任西京留守後,暗中仍與兵部尚書盧多遜頻繁勾結。

二人勾結之事敗露,魏王趙廷美遂被罷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職,僅保留魏王空名,閒居在家;趙廷美閒居在西京,後降魏王封爵爲涪陵縣公。

這就是魏王一脈的始末,也是現在大宋最流行的說法,許多人會質疑這個說法,但卻沒人敢說出來。

只有趙禎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作爲皇帝的趙禎能接觸許多宮中密檔,雖然這些密檔沒有事情的始末,但許多證據說明趙廷美幾乎是被逼死的…………

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宋太宗即位後,趙廷美就成爲北宋實際上的皇儲,他被封爲“中書令、開封尹”,“又加檢校太師”,這是太子繼位之前的過度。

在當時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無論是趙匡胤的兒子,還是趙光義、趙廷美的兒子,一律稱爲皇子。

可是到了太平興國七年,趙廷美卻被揭發蓄意謀反,其中沒有問題便是傻子都不相信的。

但這時候卻沒有人爲趙廷美說話,即便是有人爲他說話也會被當成同謀。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爲趙廷美“出頭”的不是別人,正是太宗最爲得意的長子,當時還是衛王的趙元佐…………

這也是最讓趙禎想不通的地方,在他看來這位叔叔乃是最爲合理合法的繼承人,聰明機警,擅長騎射,跟隨宋太宗征戰北方,“上陣父子兵”的優先條件讓他成爲大宋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太宗之所以沒有把皇位傳給他而是傳給了並不出色的父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趙元佐同情秦王趙廷美,因病發瘋,後廢爲庶人。

這其中的隱秘趙禎也找到了有利的證據,證明一切的一切其背後都有一個神秘的身影……後來的真宗皇帝,自己的老爹——當時還是韓王的趙恆……

在這次所謂的“謀反”事件後,趙元佐被太宗廢除,趙廷美被貶西京降爵爲公,吐血而亡。

而太宗把趙廷美一脈算作宗室,同時還讓他的兒子繼承爵位,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安撫和贖罪。

趙廷美死的冤,他不死太宗就沒辦法把皇位交給兒子繼承!

但在趙禎看來,當年的事件涉及最多的還是朝堂紛爭以及“金匱之盟”留下的禍患,所有的錯誤最後都應該歸咎於太宗爲了皇權不擇手段而導致的。

自從發現這件事後,趙禎便下令焚燬發現密檔以及線索的閣館,大火燒了一夜才被撲滅,事情的真相也永遠消失的無影無蹤。

權利的傾軋永遠都是暴露人性的地方,趙禎不能說真宗皇帝有錯,只能說是成王敗寇罷了………

趙禎心中有些無奈,這位“便宜”爺爺沒有唐太宗那般的勇氣和魄力,即便是耍弄陰謀詭計也要留下收尾讓後人收拾。

如此便能瞧出爲何他三次揮兵北伐失敗,同時也葬送了大宋立國之初的數十萬精銳。

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