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

趙禎在農業上的投入要比在工業以及商業上的投入還要多,這是必然趨勢,大宋最先要保障的便是農業基礎,只有農業得到滿足,工業和商業纔會相繼跟進發展。

趙禎比誰都知道一個道理,金錢不能變成糧食,同樣那些瓷器,絲綢,琉璃都變不成糧食,只有在糧食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吃飽肚子的時候纔會去考慮其他東西。

封建時代,土地就是一切,爲何有這樣的觀點?其根本就在於土地的產出滿足了封建王朝的一切需求。

土地可以養育子民,可以種出糧食,可以給國家提供稅收,勞力,等等一切帝國所需要的東西。

所以封建時代的王朝幾乎都會不由自主的向外擴展,也會不由自主的和鄰國爭搶土地,這是不可避免的驅使,古往今來唯獨趙禎改變了這一切。

這也是讓他自豪的事情,站在皇莊之中,看着規模已經擴大無數倍的田地,趙禎笑着向仁青東解釋大宋的農業與商業的緊密關係。

他並不擔心仁青東知道這個秘密,相反在趙禎看來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因爲大宋的農業和商業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利益鏈,誰也離不開誰。

沒有人能夠撼動大宋的農業和商業,因爲所有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商賈若是破壞農業,其根本的後果便是連商業都會受到動搖。

別把這個時代的商人想象的那麼愚蠢,相反就是因爲他們的聰明和才智,才使得這個信息並不發達的時代,商業出現爆炸式的增長。

大宋現如今的糧食耕地面積已經非常大,雖然沒有後世那般驚人的高產作物,但這個時代的人口卻無法與後世相比。

而農耕面積每年都在增長,這便會出現農作物價格的低廉和穩定,也使得人們的收入可以更多的用來只配在食物以外的地方。

“恩格爾係數”這是後世的一種經濟學術語,意思是:家庭消費中食品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但在如今的大宋已經出現,由三司定下,名曰“食貨比”。

就是大宋一戶人家,食物的支出和購買貨物支出的比例,雖然用的還是傳統文化的估算比例,但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

主要是因爲大宋的貴族階級已經從土地中轉移到了工廠中,轉移到了商賈之道中。

沒有了土地兼併,沒有了哄擡物價,糧食的價格被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價位,成爲家家戶戶都可以買得起的東西。

再加上趙禎免去中原地區的農業稅,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稅收革命,中原地區的農人不再擔心糧食的問題,多收三五斗和少收三五斗都會由朝廷兜底。

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制度,朝廷的財政有專門的扶持,這個時代的官員不比後世的經濟學家要愚笨,相反他們用到了後世許多年才明白的一個道理,“經濟學槓桿”。

三司以國家財政作爲農業的“兜底”保障,而這也是仁青東在向趙禎請教的問題:“官家,若是每年豐產,吃虧的豈不是農人?他們收割的莊稼多了,但賣出的價格便要減少了。”

趙禎看了看仁青東,當年朝堂之上有不少人和他一樣提出了這個問題。

“不會,因爲有朝廷作爲農人的保障,朕的三司可不是吃白飯的,他們不光監管大宋的市場,向商賈稅收,同時也會進行補助和扶持,朕的三司不光是爲朝廷管理商賈,更是在保障大宋的財貨運行。”

“不知大宋的三司是如何保障大宋的繁榮?以仁青東看來,商賈之道和農耕之道完全不同……”

仁青東的臉上寫滿了求知,自從到達大宋之後,他便發現自己腦袋中的豐富知識已經不夠用了。

他並沒有別的打算,只是希望獲取更多的知識,也讓自己更加的瞭解大宋,瞭解這個和史書上完全不同的一個漢家王朝。

求知對於仁青東這樣的智者來說是一件不能阻擋的事情,而趙禎和大宋的一切滿足了他的求知慾,他能從這裡獲得更多的知識,對於仁青東這樣的人來說無比幸福,欲罷不能。

而趙禎對他幾乎沒有隱瞞,能夠告訴他的事情也都會告訴他:“這很簡單,若是豐年農人的糧食豐收,價格必然會有所下降,但朝廷不能讓農人虧本。

以最低的價格上增加一些進行買入,畢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豐收,若是有地方受災,則朝廷負擔運輸所費,把這批糧食賑濟災民,若是沒有地方受災,那便把這些糧食以作儲備之用。

別以爲這樣便結束了,這些糧食到了災年或是有人刻意提高糧價的時候,便會成爲穩定糧價的關鍵所在,至於朝廷儲備的糧食有多少,這是除了朕和三司以及中樞的宰執相公外沒人知道的事情。”

仁青東恍然大悟,這便是漢家的智慧了,大宋的朝廷有錢,只需要之前投入一筆後,接下來每年的投入都不會太大。

豐年糧價下跌的時候朝廷低價買入,一旦遇到有人哄擡物價的時候便賣出,如此便能把大宋的糧價穩定在一個大差不離的數值上。

誰若是敢哄擡物價,必然會被朝廷的儲備“打擊”的體無完膚,這般的手段使得農人擁有足夠的財富積累,也是促進大宋商業進步的一種手段。

但在仁青東看來,這麼做不光是在穩定物價,還是給大宋百姓以強大的信心,遇到災荒也不用怕,朝廷會賑災放糧,也不需要向別的地方逃荒而去。

這樣的大宋已經成爲盛世王朝,不,應該比盛世王朝更爲強大,這讓仁青東想起之前在神都城中外朝的人對大宋的稱呼“天國王朝”!

是啊!如此的漢家文明已經到達了巔峰,謂之“天國”也不過。

但有一點仁青東是不知道的,現在的大宋雖然進入盛世,但是卻遠遠沒有到達巔峰,漢家的王朝的通病便是在抵達巔峰之後便會盛極而衰,但大宋不同。

在悄然進入工業時代,並開啓技術革命之後,大宋的發展就如同剛剛啓動的火車,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遠的距離要走。

眼下的一切不過是剛剛開始,這纔是大宋最可怕的地方,而世人根本就沒有發現,除了在幕後規劃這一切的趙禎………………

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