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

趙禎從未懷疑過大宋的戰鬥力,但依舊被王韶交上來的軍報給嚇了一跳,此戰宋軍無一折損,甚至連受傷的都沒有,唯一一個受了輕傷的人還是被火槍滾熱的槍管給燙傷的。

而吐蕃人的受損卻不能看了,在戰場上發現的屍體便足有五千,至於那些不能分辯的血肉還有一堆,也不知是多少吐蕃人。

對於這樣的戰損比,趙禎極爲震驚,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的碰撞不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但王韶給出的總結卻是在情理之中,大宋的火器之犀利“亙古未有”。

是的!趙禎在看到宋軍對火器的操控以及吐蕃人如同收麥子一般倒下的模樣就知道宋軍火器的先進。

這場戰爭和他看到的後世戰爭並不相同,在滑膛槍剛剛普及的時代,人們使用的依舊是冒着濃烈白煙的黑火藥,沒有膛線,沒有米尼彈,甚至沒有金屬照門。

但宋軍的火器卻完全不同,雖然還是採用燧發技術,但其他的地方已經遠遠超過了燧發槍,撞針的設計雖已開始出現並且開始普及。

相比人數龐大的永安軍,從神都城趕來的神衛軍卻更加犀利,他們手中所使用的是最新式的火槍,也是趙禎不遠千里把他們召集到前線的原因,測試新槍。

每一種新武器的出現都要經過實戰的檢驗才能發現它的利弊,才能繼續改進,這是不變的真理,火器司的人隨軍已經是極爲正常的事情,他們要在戰爭都不斷的觀察來獲取更多的數據。

喬文顯同樣也還是隨軍的火器司格物官,他的任務便是在戰爭中觀察火器的使用和經驗的積累,提出更好的改良。

趙禎對於這樣的人是佩服的,同時也是信任的,大宋的火器就是因爲他們才變得愈發犀利和完善。

此戰只用了短短的半日之功,但其影響和震撼卻是強大的,敵人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便是宋軍自己也被這樣的戰果所震撼到。

至於王韶卻總結出了全新的戰法,這一點可以說是最最寶貴的東西。

這一戰不過是剛剛開始,王韶還有許多戰法根本就沒拿出來,盾牌,長槍,陌刀所組成的在他看來已經有些累贅,宋軍不應該被這些厚重的武器和盔甲所拖累腳步。

機動力量是一支軍隊的關鍵,宋軍裝備火器之後速度已經明顯不同,大宋的火槍越來越輕便,而強度越來越高,在王韶看來就應該發揮這樣的優勢,加大對軍隊機動能力的改造。

長槍手可以摒棄掉,陣法需要進行改變,尤其是對付騎兵的時候,更應該減少多餘冗長的部份。

盾牌可以取消,這東西在王韶看來完全就是阻礙,站在軍陣之前的盾牌手毫無用處甚至會影響後方射擊的搶手。

至於防備敵人的衝擊和弓弩,那更是一個笑話,大宋火槍的射擊步驟被簡化了許多步驟,早已能做到快速射擊,而三疊浪的射擊方式更使得發射速度進一步的提升,熟練的老兵方陣甚至可以做到槍響不止的程度,這樣密度的射擊對於迎面衝鋒的騎兵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大宋火槍的射程已經超越了弓弩,這纔是王韶徹底放棄盾牌的主要原因,若不是有接敵拼殺的可能,他甚至希望降低軍中裝備鎧甲的人數。

在他看來,裝備火槍的步兵就應該靈活機動,快速致命,這纔是宋軍“換新顏”的模樣。

但解除裝備許久的鎧甲,這對於軍隊來說是一項不安的變動,大宋的盔甲相當出色,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護士兵,身穿鎧甲的士兵和不穿鎧甲的士兵完全是兩種心理。

在安全感上就有極大的不同,於是王韶使用了另一條規定,前排士兵着甲,而後排士兵不着甲,一旦白刃接敵身着鎧甲的士兵回到前排作戰,後排火槍手繼續掩護射擊。

當三才把無傷的問題說出來的時候,趙禎以及王韶,順帶着各軍的將軍都在用一種詫異或者說略帶驚訝的眼神望向他。

場面算是一度尷尬,王韶輕咳一聲道:“大官,咱們用的是火槍,不是弓弩,後排將士的火器只要瞄準好了,近距離擊發幾乎沒有可能無傷旁人。”

這時的三才回想起剛剛戰場上的一幕,頗爲尷尬的望向趙禎道:“老奴愚鈍了…………”

趙禎並不在意,揮了揮手繼續道:“對付騎兵單單依靠火槍上的刺刀能否有效應對?”

王韶躬身施禮後答道:“官家,火槍爲長短兩種,長者爲六尺,短者爲五尺六分,再加上套筒刺刀的長度,以可堪長槍所用!若組成陣形,可抵擋騎兵衝擊!”

趙禎點了點頭:“若是如此便可免去長槍兵,以加快軍陣行動的速度,眼下還沒有機會驗證,但卻要想把瑪兒敢佔下,四川路招募來的勞力應該很快便會趕到!”

君臣之間的合作相當完美,趙禎拋出問題,王韶解決問題,同時還有其他將軍甚至是軍中校尉的參與,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派到各個地方然後得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大宋眼下的君臣模式,當然這也是僅僅在軍隊中實行的模式,趙禎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官兵自自覺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其中。

他們的觀點不再是“浮雲”而是可能被採納的“寶貴意見”,將士們能夠得到認同,同時也自己參與到其中,這對大宋軍隊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改變。

趙禎出現在軍中的時候,剛剛合併組建的永安軍達到了“沸點”,大宋軍隊上下向來是把趙禎視作一位“戰神”一般的帝王。

即便是狄青這位“常勝將軍”也要在趙禎的後面,從古至今有幾位帝王能做到趙禎這般親自手刃敵國帝王的“豐功偉績”?

趙禎在軍中的威望超越了任何人,大軍的戰意頓時高漲到了無法預估的程度。

誰都知道西征吐蕃可能是大宋百年間的最後一場對外征伐,能夠趕上這場征伐已經是天大的幸事,而能夠見到官家更是天大的幸事!

此戰一旦功成,得到的戰功和賞賜將會不可限量,激勵大軍不光要靠語言,更要靠“真金白銀”的好處!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請假!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