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

蔡伯俙踏上高原之後便覺得整個隊伍都變得不一樣了,不少招募來的勞工已經出現高原病症,對於沒有接受過訓練的普通人來說,高原並不那麼容易上。

還好蔡伯俙帶了許多藥材,同時只要抵達瑪兒敢,之前大軍用剩下的藥材也夠用度。

對於蔡伯俙來說,這也是一場戰爭,只不過打的是一場後勤戰爭而已,他現在所調用的不是大宋的軍隊,而是更爲強大的大宋國力!

前來高原的勞工隊伍十分龐大,雖然人數補給大軍,但隊伍卻龐大異常,各種各樣的工具,器械數不勝數,甚至還從格物院調來了大批的匠人!

營造這件事對於大宋的匠人來說已經極爲熟練,在不同的地形營造不同的城池,大宋格物院的匠人們已經能夠準確的指揮工匠進行建設。

而高原上的城池都是低矮的,吐蕃人沒有技術也沒有人力物力維持高大城池的建設和維護。

但對於大宋匠人們來說這都不是事,瑪兒敢的吐蕃百姓第一次發現原來大宋的築城是如此的簡單快捷。

在瑪兒敢第一個建立起來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有着高高地基的糧倉,巨大的糧倉一個接一個的被建立起來,接着便是一車車的糧食被運進了糧倉之中,很奇怪,這些糧食不是從門口被運進去的,而是從糧倉的頂部被運了進去,或者說這糧倉連個門都沒有。

除了糧倉之外,第二個便是庫房,一個巨大的院落中很快也樹立起一座有一座的庫房,吐蕃人不知道這裡是作何用的,但他們知道一定不能隨意靠近,門口站着手持火器身穿鎧甲的士兵,鷹一樣的眼睛警惕的等着每一個靠近的人。

巨大的塔吊被搭建了起來,只需要有人推動地下的圓盤,塔吊上的臂膀就能把吊起的東西運送到任何一個地方。

厚實的城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堆砌起來,宋軍使用的是泥土修建的城牆,這是吐蕃人第一次見到,稀泥和草莖和出的泥塊居然能變得一塊塊磚石,這着實讓吐蕃人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城牆的作用是放止敵軍越過城池直接對城池內的事物進行打擊,同時也給守軍提供製高點的一個作用。

別小看踩在腳底下的泥土和草莖,這些看似最不結實的東西一旦經過巧妙的組合便會成爲極爲堅固的防禦。

大宋的匠人自然有自己的辦法可以把這些東西變成堅固的所在,一塊塊磚石很快便會出現,在炙熱的陽光下,結成一塊塊堅實的磚塊。

如此大量堆砌起來,就成爲了一面城牆的中的一部分,擁有大量工具的大宋勞役行動迅速有條不紊,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出現在工地上,多年的經驗使得他們速度極快。

而這樣的場景深深的刺激到了瑪兒敢的吐蕃百姓,他們被宋人的智慧和高效所折服,看着半日功夫便快修建好的半塊城牆,以及城牆兩邊的臨時角樓,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樣高大的一面牆出現在西面,即便是吐蕃王朝的大軍攻伐而至也會相當麻煩。

城牆可以使得守軍居高臨下的攻擊,城牆在高原上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不光是吐蕃人這麼看,最重要的是宋軍善於防守,可以把城牆的作用極大的發揮起來。

宋軍在出發前便定下了倆個要塞之地,也是保障大宋後勤補給線的重要所在,一個是積石關,另一個便是瑪兒敢。

在這倆個地方要做到萬無一失,那大宋就不會輸掉這場針對吐蕃的戰爭。

這兩天無論是楊懷玉所部還是王韶所部都收穫了大量的榮譽,兩位當事人自然也是信心滿滿,不過另外兩個人卻在幕後默默的付出,一個是四川路轉運使田況,另一個便是涼州轉運使蔡伯俙。

爲了保障大軍的後勤,在三個月前他們就開始秘密調集物資了,蜀道難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雖然趙禎大力修復前人古道,但要想做到天塹變通途還是頗爲不現實。

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哪一個不是華夏先人付出慘重代價所修建的?

便是到了現在的大宋,每年都有多少蜀中男兒爲了維護和維持這條蜀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前輩先人的付出就更不用說了。

歷史總是最好的答案,瞧瞧歷史上吐蕃和中原的戰爭,爲何總是爆發在西域?那是因爲只有那裡纔是兩軍交戰的最好地點。

漢家王朝不是上不得高原,之所以在西域和吐蕃人作戰,爲的就是避免從東南和吐蕃人交戰。

川蜀之地算是最好的屏障不假,可同樣也是對自己人關上了大門,物資後勤走蜀中?這是沒人能想象得到的事情。

之前趙禎也考慮過從南面的雲南向吐蕃發動進攻,可高高的大雪山和橫斷山脈就在雲南和吐蕃的交界之地,那裡把高原和平原區分開。

趙禎當然知道橫斷山脈,這座山脈乃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羣體。

想要翻閱這座山脈,宋軍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有時候趙禎都在感嘆吐蕃的地利,這裡彷彿是老天賞賜給吐蕃人的地方。

不光是高原給了吐蕃人所謂的“屏障”事實上大地也給了吐蕃人以保護,如同守護神一般的守護在吐蕃的四周。

若是從高空俯瞰吐蕃就會發現,吐蕃的四周皆有高大綿延的山脈,北面有崑崙,祁連兩座山脈,西南乃是讓人卻步的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則是橫斷山脈,這樣的地形使得吐蕃人擁有了一個獨立於任何王朝的能力。

即便是華夏和吐蕃爲敵,也難以徹底消滅和吞併吐蕃,也是爲什麼在宋之前的歷史上華夏曆史上和吐蕃不斷交鋒的原因。

吐蕃人依仗高原地利,從高原一路衝擊而下,對漢家文明發動打擊,當遇到強大阻力的時候便可退守高原,如此一來漢家文明當然要吃虧。

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