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

隨着仁欽桑波這位殿後的吐蕃大相離開,邏些城的交接便算是徹底結束了,大宋獲得了對邏些城的控制權,同時吐蕃人也結束了數百年在這裡的統治。

雖然城中還有一些吐蕃人,但這些人要麼是不願追隨角廝羅離開的,要麼便是沒有辦法跟隨角廝羅離開的,老弱病殘佔據了絕大多數。

而在宋軍入城之後,趙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按照之前投放到邏些城的安民告示做事,首先把糧食送到這些留守的吐蕃人家中。

沒錯就是送過去而非讓他們自己去領,這樣做的意義很大,大宋的官吏帶人親自發放,在發放的同時便把人數統計了下來,如此便會給這些人建立戶籍。

角廝羅走的時候很徹底,把邏些城中乃至吐蕃的重要文卷全部燒燬,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大宋接手吐蕃的難度。

但趙禎卻並不生氣,畢竟這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無可厚非,若是換做自己可能會更加徹底,甚至在邏些城的各個官衙中買下火藥彈以增加敵軍傷亡。

戰爭是沒有道德或是不道德的,也沒有勝利者或是失敗者,有的只是利益最大化的人,有的只是賺的盆滿鉢滿的人。

大宋在這場戰爭中算是賺的盆滿鉢滿,也算是利益最大化,但這一次大宋對吐蕃作戰並沒有發行戰爭債券,這就意味着許多人不能直接享受戰爭所帶來的紅利。

高原是頗爲廣闊,但這裡只適合種植青稞和放牧,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高原上來去自如,高原反應依舊是這裡一道屏障。

所以趙禎從一開始就沒有發行戰爭債券,當百姓們知道自己通過戰爭債券所買來的土地根本無法前往時會怎樣?

許多人對高原的瞭解還停留在唐時的水平,這種想法也出使大宋百姓對攻佔高原的意義不太瞭解。

雖然尋常百姓沒有賺到,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宋沒有賺到,也不意味大宋的商賈沒有賺到,高原擁有豐富的資源,也擁有大量可供牛羊馬匹放牧的地方。

礦產資源,各類藥材,多餘的勞動力,以及大片大片的草場,這些對大宋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在趙禎眼中幾乎每一塊土地都有他的價值,高原更是如此,不光擁有極高的戰略意義,並且資源豐富。

大宋在趙禎的不斷改變下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他們知道土地不一定就是貧瘠的,大宋每佔領一塊土地,隨之而來的將是不斷的開發。

大宋的朝臣們也明白,只有把土地變得繁榮起來,大宋才能獲得更多,更久遠的財富和繁榮。

楊懷玉的背嵬軍被派遣監督吐蕃人離去,雖然趙禎相信角廝羅一定會帶着追隨他的人離開,但必要的監督步驟是少不了的。

大宋的西征到現在基本上便算是結束了,對於這次西征的結果趙禎是非常滿意的,宋軍折損的將士並沒有多少,雖然他們戰死,但應得的用於和賞賜不會少,趙禎本打算從國庫出錢但想了想還是從內庫出錢比較好些。

除了趙禎的賞賜外,各軍的繳獲也會拿出一部分給這些戰死的將士,這是大宋軍中多年不變的規矩。

宋軍在邏些城中豎了一塊高高的石碑,正面刻着宋軍爲何出兵吐蕃,同時也寫着宋軍對待吐蕃的政策以及律法,而在背面刻着宋軍戰死將士的名字。

這是在告訴所有人,戰爭結束了,一切都將從混亂恢復秩序,戰爭結束之後便是休養生息,這似乎是人類的共識。

但誰也不能保證這休養生息就不是爲了迎接另一次大戰。

不過至少在趙禎看來並非如此,大宋西征吐蕃之後,吐蕃王朝就此終結,取而代之的在這片土地上的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吐蕃,或是被大宋重新定義的民族。

這纔是趙禎想要最的事情,信仰這個東西在這裡不會少,無論是佛教還是苯教都會延續這裡的信仰傳播。

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民族安穩下去,管理這片土地的大宋官員也要精挑細選,機要有能力管理,又要讓他們融入或是認同大宋的身份。

不干涉宗教自由的情況下,還要在這裡把儒家發揚光大,這些都是對官員的考驗,當然趙禎會給這裡派遣漢家官員的同時,也會從當地選拔出優秀人才參與大宋的科舉,讓他們成爲吐蕃的官員,因爲他們比漢家更瞭解吐蕃。

而眼下當務之急是改名字,吐蕃不能再叫吐蕃,這是一個擺在趙禎面前相對來說較爲“嚴峻”的問題。

吐蕃的這個叫法會讓當地人產生歸屬感,讓他們記住自己曾經的歷史和祖先,這並非是趙禎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已經是大宋的治下之土,那就要有屬於大宋的稱呼,趙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應當叫這片土地“西藏”來的好。

藏代表了藏布江,這條江水在吐蕃人的心中就如同漢人心中長江黃河一般的重要,算是他們的母親河,有着別樣的意義。

又因爲吐蕃地處大宋西面,叫做西藏朗朗上口又充滿寓意,在趙禎用瀟灑的飛白體把西藏二字寫下之後,無論是王韶還是蔡伯俙連連讚歎。

主要原因是趙禎用了江水之名,最大程度上的排除了和吐蕃有關的因素,又保留了吐蕃人心中的那一份寄託,如此名諱不光吐蕃人不會排斥,還會越來越有代入感。

西藏上都護府在趙禎的旨意下創建,這是大宋再一次沿用唐時的官署衙門,設都護一人,正三品;副都護二人,從四品上;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七品上;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上。

都護由王韶暫代,剩下的人選從永安軍的軍官中挑選,尤其是戰功卓越的人,可優先選拔!算是對永安軍的嘉獎。

這是大宋第一支局裝火器的軍隊,也是一支由永康軍和懷安軍合併而成的軍隊,在這次合併中,雙方之間的磨合已經相當默契,這是最讓趙禎欣慰的事情,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而西藏上都護府,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責任不可謂不重。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